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以争端中同样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犹太人定居问题。犹太人定居点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现在所说的定居点主要是指以色列在其公认边界外建立的定居点。本文的定居点仅限于探讨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含东耶路撒冷)建立的定居点。  相似文献   

2.
乘坐防弹车上学 在以色列1967年通过战争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等阿拉伯领土上,有大大小小145个犹太人定居点,生活着近21万名犹太定居者。由于犹太定居者是生活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公开宣布定居点和定居者都是他们打击的“合法目标”。这些“合法目标”中自然也包括生活在定居点里的孩子。自巴以爆发暴力冲突以来,已有3名定居点的孩子——两名14岁的少年、一名只有10个月大的女婴丧生。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晚,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乘坐的汽车发射一枚导弹。兰提西和车内的两名保镖身亡。他是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哈马斯又一被暗杀的高官。以色列《耶路撒冷以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庆贺成功暗  相似文献   

4.
1月3日,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使此次以巴冲突达到新的高潮。在对加沙地带的攻击中,以军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的国产步枪,美制炮弹,装甲推土机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声音     
《环球军事》2013,(10):5-5
“中方在停建定居点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方反对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等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兴建犹太人定居点,敦促以方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和谈障碍,为重建巴以互信、尽早重启和谈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1月17日晚宣布,从当地时间18日2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单方面停火,其后,加沙地带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各武装派别18日宣布与以色列停火一周。以军从去年12月27日对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打击,已造成至少13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5500人受伤,其中一半是平民。多年以来,巴以之间打打停停,始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其深层次的原因错综复杂。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马以冲突,命门何在?》  相似文献   

7.
2月6日以色列总理选举中,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引起世界各国的不同反应。这是因为沙龙始终是巴以和谈与中东战争中的重要人物。现在他已年逾古稀,但仍然是一位富有争议和传奇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主要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特工向来以精悍多能著称于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犹太人丹尼尔·珀尔遭绑架杀害后,以色列总理沙龙曾召见对外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埃夫拉·哈勒维,给他下达了明确的指示。这个命令就是抓捕杀害丹尼尔·珀尔的凶手。 丹尼尔·珀尔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被认为是美国人。实际上,他虽然出生于新泽西,但父母却是20世纪6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以色列人。当他被巴基斯坦的某个伊斯兰组织劫持并有希望获释时,珀尔一家曾费尽心机不让媒体透露他的犹太人和以色列公  相似文献   

9.
闻舞 《环球军事》2009,(3):44-45
2008年底,以色列突然对加沙地带展开了大规模突袭,持续不断的空中打击过后,今年1月3日,以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加沙。几天来,激烈的冲突造成巴勒斯坦800多人死亡,3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对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进行了代号为“铸铅”的军事打击。一时间,加沙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哈马斯亦成了热议的话题。哈马斯到底是何种组织?在中东进程中又扮演何种角色呢?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哈马斯的船只、兵工厂弹药库、哨所、火箭发射点、仓库以及位于加沙与埃及边界的40处地道等均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2.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13.
沙龙之死     
正据以色列媒体1月11日报道,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当天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5岁。沙龙于2006年因中风陷入昏迷,处于植物人状态已有8年。2005年12月,沙龙因轻度中风入院接受治疗。但是,他在次年1月再度中风,陷入昏迷,处于植物人状态,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线。2013年1月,以色列传出官方消息,沙龙的身体状况依旧,没有好转也没有出现恶化,且科学家当时宣布,沙龙出现了"明显大脑活动",有专家表示,沙龙可能会苏醒。  相似文献   

14.
一次猝不及防的海上行动 2010年5月31日,由40多个国家资助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计划当地时间中午抵达加沙地带沿海地区。以色列精锐部队——海军第13突击队搭乘直升机,用绳索空降至国际救援船队中的土耳其“马维·马尔马拉”号船上,展开拦截行动。  相似文献   

15.
国际1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表示"可以将不会军事侵犯朝鲜的承诺书面化,但是美国不会(与朝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0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23日,朝鲜重申只有美国表明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才会参加旨在解决核问题的会谈。4日,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海法的一家餐馆遭自杀性爆炸袭击,共造成19人死亡,5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已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6日,以色列士兵用机枪向黎巴嫩境内南部地区猛烈开火。14日,以色列军方下令将15名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驱逐到被以军完全围困的加沙地带。  相似文献   

16.
周勇航 《环球军事》2014,(15):10-12
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战火再起。以色列已经把对加沙地带的打击从空袭扩大到地面进攻,并在开战十天之间征召了5.6万名预备役军事人员。相对于以色列的国力,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以色列一口气动用了如此巨大的战略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战机向加沙地带数十处目标同时发动了大规模空袭,由此拉开了准备达半年之久的“铸铅”行动。截至2009年1月3日晚,以色列持续近一个星期的空袭可谓“战果显著”,哈马斯不断传来高层领导人相继被炸身亡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2月7号,沙龙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就在沙龙当选的第二天,美军和以色列国防军开始了代号为“杜松眼镜蛇”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为沙龙撑腰 沙龙当选以色列新任总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巴以和平之路新的开始。因为沙龙身上有太多的“问题”。去年9月28日,正是沙龙强行“参观”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所在的东耶路撒冷圣殿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环球军事》2009,(3):5-5
“中国政府对当前以巴冲突不断升级表示严重关切。令人遗憾的是,安理会1月8日通过的第1860号决议迄今没有得到落实。当前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全面遵守安理会决议,立即实现停火,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停止发射火箭弹,人道救援物资无障碍地进入加沙。”  相似文献   

20.
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巴以争端的走向再次引人注目,从本期起,我刊连载新华社驻加沙记者马晓霖的分析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中东军事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