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2.
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确的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标要求的运载火箭,它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它被誉为——"神箭"。6月16日18时37分,长征二F遥九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拔地而起。随着火箭的上升,一道壮美的弧线划过蓝色天际。不到10分钟,船箭分离。长征二F遥九火箭将神舟九号飞船准确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220公里的初始轨道。这是长征二F火箭第10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5次飞行。  相似文献   

3.
正"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大火箭肩负大使命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5.
张锋 《军事史林》2004,(5):22-23
"长征"系列14种火箭各显神通 目前,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火箭有12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等待飞行验证的还有两种.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和"长征"2号F),主要用于中间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号D、"长征"2号C/SD、"长征"4号A和"长征"4号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号、"长征"3号A、"长征"3号B和"长征"3号C).  相似文献   

6.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发射,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5次发射。无论研制队伍还是发射测控队伍,都是身经百战,胸有成竹。然而,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我国迈向深空的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为航天事业奋斗了六十多年的航天老兵,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来临之际,内心仍然感动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相伴而生的一项伟大成就,就是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走上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舞台;尽管"长征一号"这个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子,只进行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内的两次卫星发射就退役了,但它却为中国人正式开启了探索太空之门,矗立起了长征火箭出征太空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4日,由国防科工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四川省科技馆正式开展。作为探月工程实施10年来首次在内地举办的主题展览活动,探月工程展首站选择四川,向公众开放至11月13日,之后将在国内其他省份进行巡展。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四川省副省长刘捷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展出的实物模型包括嫦娥三号的着陆器、"玉兔号"月球车、长征火箭、人造卫星、模拟发射场和遥控月球车,以及特别制作的互动展品等20多组。同  相似文献   

9.
<正>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情况。答: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所以是名牌火箭,就是可靠性高,发射的成功率很高,在世界上,不管是欧盟、日本、印度还是美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就由长征三号丙火箭来完成,这一次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第5次飞行。长征三号丙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的区别在于运载能力不一样,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基本上搭3吨以下的卫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1997年8月20日,我国目前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地将亚洲目前最大功率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送上太空。这是自1996年7月发射香港亚太一号A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圆满地完成发射外星的使命。当日凌晨1时50分,长三乙火箭托举着马部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捆绑着四枚助推火箭的“长三乙”,喷出的巨大火焰,在夜空中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柱。25分钟后,星箭分离,“马部海”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44771公里,倾角为24.6度的超地球同步转…  相似文献   

11.
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一声"点火"号令,"长三甲"火箭托举"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踏上奔月旅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工位成为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起点,将在航天发展史上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航天研究院的序列中,有一个老资格的新兵,它就是1999年8月挂牌的、地处内蒙古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 三十五年来,六院入研制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长征一号末级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推上了预定轨道:卫星制动发动机门次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返回成功率 100%:两级固体导弹发动机,为我国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参军”入伍,在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EPKM固体火箭上面级,两次参与发射外星,为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向火星进发     
正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直冲云霄,搭载着"天问一号",冲出地球。漫漫征途令人期待,希望这位探险者承载着加深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探测任务,能够带来更多鼓舞人心的科学发现。祝愿一路顺利!  相似文献   

14.
正探月工程三期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之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其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嫦娥四号之所以选择登陆月球背面,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艰难,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最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国产’二字""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格外引人关注、令人激动,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在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情况下,经过两年多卧薪尝胆打出的一个漂亮翻身仗!"中国军工人在热议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时感慨万分,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新年贺词中的主席金句——"越是艰险越向前"。如果留心就会发现,不仅是2020年新年贺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越是艰险越向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5日20时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7日20:45,一个必将载入中国航天史的重要时刻。"……5,4,3,2,1,点火!"他的口令声响九州,在高温烈焰的托举下,庞大的长征五号火箭缓缓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他就是王光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发测站副站长,王光义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长五和长七两型火箭的双料"01"指挥员。  相似文献   

19.
正"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运载能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长征五号火箭总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6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8吨级。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  相似文献   

20.
智慧发射,固液混动―― 航天发射谱写新篇章 2022 年 3 月 29 日 17 时 50 分,我国首型固液混动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首个"智慧发射场"首次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的重大突破!她具体体现为两大突破:即实现了"智慧发射"——从火箭加注到发射过程的远程操控和无人值守;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