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武 《国防科技》2003,(2):22-24
众所周知,导弹的命中精度取决于它采用的制导体制,多年来,导弹的制导体制已经历了多代改进和发展。光纤制导具有导线制导和无线电波、红外、可见光制导及激光制导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是近年来国外广泛用于反武装直升机和反坦克武器的一种制导技术,颇受美国等西方国家陆、海、空三军的高度重视。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蒋炫 《当代海军》2005,(8):24-25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年来军事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有线制导导弹的最新发展成果,光纤导弹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有线制导导弹重量过大、射程近等固有缺点,同时继承了有线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性能特点近年来光纤制导导弹的成熟得益于两种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光纤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传统的线导制导导弹以铜线等金属导线为载体,导线重量大致使导弹的射程近,只能用于反坦克等近距作战。此外,金属导线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低,信号衰减大的缺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在传统的有线制导导弹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光纤  相似文献   

3.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式武器,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80年代,德国航空航天公司、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和意大利导弹公司开始联合研制称为“独眼巨人”的光纤制导导弹。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种导弹目前已进入应用研究的后期冲刺阶段。如一切顺利,“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可望21世纪初投入使用。“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有陆军型和海军型两种。海军型又有潜射型、舰载型和机载型之分,它们主要用于对付反潜直升机、反舰以及对岸打击。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海军已有采购“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的意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光纤制导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增强型光纤制导导弹EFOG-M,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Polyphem,日本的96式,西班牙的麦卡姆和以色列的NT-S斯派克等。其中射程在10km以内的近程导弹如96式,麦卡姆和NT-S斯派克已装备部队使用。而射程在10km以上的远程导弹如EFOG-M和独眼巨人已经进行了20年的研制发展,但目前还没有装备的计划。国内经过对光纤图像制导导弹多年研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比较成熟。一、光纤图像制导导弹的主要特点依照射程的大小,可将光纤制导导弹分为远程光纤制导导弹、中程光纤制导导弹及近程光…  相似文献   

5.
最近宇航公司参加了由德国MBB公司开展的关于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Polyphēme的研究计划。光纤制导具有胜于其它各门技术的优点,不需要直接看到目标(设防的阵地,坦克或直升机)就可以发射。导弹前舱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其图象通过光纤送回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再把制导指令发送给导弹。因此,用这种技术可以从后方阵地间接发射远程导弹。而且,它比用自动导引头制导价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光纤制导导弹的制导原理,综述了光纤制导导弹的作战应用特点,说明了光纤制导导弹开发研制中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概述了国外光纤制导导弹的简要发展过程,汇集了国外已有和正在开发的光纤制导导弹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7.
陆军的新式光纤制导导弹(FOG-M)中的关键部分是类似于一根钓鱼线的光纤线系,当导弹以每秒数百英尺的速度飞行时,光纤系从位于导弹尾部的一个小线轴上退绕下来。这根玻璃纤维外层包有塑料,它把导弹与地面站连结起来,起着数据中继作用,并将导弹头部电视探测头所“看到的”战场视频图象传送给地面制导站,而操作人员通过电视监视器则可以看到这些图象。操作人员向导弹发出的制导指令通过同一条光纤线路,并且能够抵抗各种  相似文献   

8.
美国陆军在继续研究用光纤制导的FOG-M导弹,1987年可进入研制阶段,大约于2000年服役。美国陆军十年以来就在为光纤制导导弹的计划而努力。实际上,该计划起始于1977年元月,当时与休斯公司签订了第一项研究合同,目的是确定采用单模光纤双路通讯的双通道数据传输通讯;一条通道用来把由导弹前部的电视摄像机摄到的地形图和目标图象传送给射手,另一条通道用来把制导指令再发送给导弹以命中所瞄准的目标。研究结果制成了双向光学耦合器,它可以分开这两路通讯,而且传输的数据比采用无线电遥控的普通通讯所传输的  相似文献   

9.
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导弹、制导炮弹和制导炸弹等制导武器的总称。这些武器对射程内的点状目标,如坦克、舰艇、装甲车辆、雷达、桥梁和指挥中心等,可以达成很高的命中概率。它之所以能够准确导向不同的战场目标,最根本的是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抬进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因素在发挥作用,缺少哪一项先进技术,要达到精确制导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精确制导武器又是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综合体,是一种最典型的高枝术兵器。  相似文献   

10.
为使得多枚导弹在存在通信时延的情况下有效完成对机动目标的同时攻击,提出了一种抗通信时延的固定时间收敛分布式协同制导律。该制导律基于固定时间控制技术框架,实现了稳定时间边界不依赖于多导弹系统初始状态,提升了多导弹系统控制效率;采用一种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和虚拟领弹共同主导的方法,可实现制导律具有对抗通信时延的鲁棒性;利用了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固定时间内的一致性。仿真结果表明,存在通信时延的情况下,基于所设计的分布式协同制导律,多枚导弹能够有效地完成对目标的同时攻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动能反卫星武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能武器是一种发射弹道或寻的制导的高速运动拦截弹头的、以其整体或爆炸的碎片直接碰撞毁伤目标的太空武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次提出这类武器概念,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和攻击军用卫星,主要由拦截弹头和高速发射装置组成。拦截弹头通常是寻的制导式,由红外或雷达探测器、计算机、制导和通信系统、杀伤机构以及推进、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但也可以是弹道  相似文献   

1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光纤诞生以来,光纤技术由于它的超大容量传输信息的能力,使得光纤首先在通信方面得以运用,为社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铺设了"高速公路".正因为光纤的一系列优点,使得它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核辐射等能力,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与青睐.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2003,(8):78-78
精确制导导弹之所以具有神奇的“千里穿杨”功夫全靠它的“神眼”——制导装置。由于作战环境愈来愈严酷、导弹作战使命越来越广泛、要打击的目标多种多样,单靠一只眼在现代战争中是不行了,必须要装“复合眼”,即一种导弹要同时有几种制导方式。比如,一种导弹同时使用惯性制导+GPS制导+地形匹配制导,以及电视、激光等末制导,或使用其中任何两种制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反坦克导弹大都采用半自动有线指令方式,这种方式的导弹叫光纤制导导弹FOG-M。本文以战术导弹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基础,介绍光纤制导导弹的优点、性能及目前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5.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几十年来涌现的新式兵器,至今仍处于发展阶段,但自80年代初期以来,德、法、意三国就联合研制称作为“独眼巨人”的光纤制导导弹,目前已进入应用研究的后期冲刺,可望21世纪初期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一种弹道中段和末段的复合制导规律,使导弹作战空域扩大了,并获得良好的拦截特性。文中对三维空间导弹飞行的制导规律进行了推导,求得了一种闭合回路的非线性最优制导规律的解析解,它适合于导弹中段和末段制导。此种复合制导规律,它的弹道中段和末段的交接段航向误差为零,对目标机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制导算法是在惯性坐标系或在导引头坐标系中以反馈形式给出,在弹上使用,实现起来比较简单,适用于在线运算。  相似文献   

17.
制导炸弹是在普通低阻航空炸弹上加装制导舱段,并改换弹翼组件而构成的精确制导武器,它集中了普通航空炸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和空地导弹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装备、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价廉高效的空地制导武器。制导炸弹有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成像制导、INS/GPS复合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其中以激光制导炸弹最多、最普遍,命中精度也最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制导炸弹迅速  相似文献   

18.
美国陆军正在从事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的研究。该种导弹可能于1987年开始研制,2000年前后投入作战使用。美国阵军10年来一直在执行光纤制导导弹(FOG—M)计划。此计划实际上开始于1977年1月,第一个合同是与休斯飞机公司签订的,旨在研究采用单模双光纤连接的双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纤制导导弹 (FOG- M)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论述光纤制导武器的独特优势、关键技术、干扰技术及其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尤其是它具有保密性好、不怕电磁干扰、中继距离长,以及光纤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敷设等特点,对其在军事通信特别是野战通信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我军已有一些光纤传输系统投入使用。我们知道,一个传输系统性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传输媒介的特性,同时也取决于传输方式的选择。对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来说,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是5B6B 线路码的传输。对多电平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已得出结论;多电平传输更能有效地利用光纤的传输特性,延长中继距离。在脉冲调制的诸类型中,脉冲幅度调制(PAM)和脉冲宽度调制(PW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