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海军》2003,(5):47-47
舰岛 现代航母为方便飞机起降,把舰桥、烟囱、指挥塔、飞行控制室、航海室、雷达和通信天线等需要高耸在甲板上的设备集中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一侧,好像一个小岛,故称“舰岛”。 飞行甲板 飞行甲板就是航母舰面上供舰载机起降和停放的上层甲板,又称为舰面场。现代航母都是贯通全舰的大面积的上层甲板,航母的飞行甲板要比舰体宽得多。从正面看,飞行甲板从舰体上面向两舷张出,形状很怪异。 从航母出现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航母的飞行甲板都是直式的。其形状为矩形,防冲网把甲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供飞机起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11月12日到2003年5月,在亚丁湾海面上一直有一艘特殊的美国海军舰艇在游弋,它就是“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惠特尼山”号,该舰配合美国在伊拉克开展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支持联合特遣部队在非洲合恩进行反恐行动,目的是侦察、破坏和击败非洲合恩地区的恐怖活动。本次行动中,“惠特尼山”号扮演了联合特遣部队的司令部的角色,舰上除了自身的600多名舰员和水兵之外,还有近400名美国各军种人员。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已经有好几批美国舰只访问了香港,其中包括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以及“星座”号、“尼米兹”号等航空母舰。过去外舰访港由驻港英军负责,而今所有外舰访港的安排均须报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审批。目前  相似文献   

4.
6月27日,美国海军“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在舰长杰夫·巴特科斯基海军上校的率领下,缓缓驶抵上海高阳路码头,开始对上海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作为唯一的一名新闻摄影随同保障人员,笔者有幸参与并采访活动的全过程,对“蓝岭”号有了相对细致的了解。全新的“专业”旗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舷号 LCC19,1970年11月14日服役,是美国二战后设计的最大的指挥舰,可提供海、空、陆一体化指挥控制,是目前美海上综合作战指挥能力最强的战舰。该舰舰长194米,  相似文献   

5.
《环球军事》2008,(15):32-33
5月28日,美国海军“小鹰”号航空母舰正式离开日本横须贺港。在出港前,舰上人员在甲板上组成了“SAYONARA”,这是日语“再见”的英文发音,在日语中,这个词中有永别的意思,代表着“小鹰”号此次离开日本后,将不会再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2月24日-28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蓝岭”号指挥舰第4次访问中国大陆,落脚点依然是选在它曾到访两次的上海。之前,1989年5月中旬,“蓝岭”号另外两艘军舰在舰队司令的率领下访问上海;1998年8月2日,“蓝岭”号与“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访问青岛;2001年3月23日,“蓝岭”号再度访问上海。  相似文献   

7.
“南森”号     
耕海 《当代海军》2007,(3):43-46
挪威海军“南森”号(FridtjofNansen)导弹护卫舰。2006年1月服役,是该国海军第一艘“宙斯盾”舰。满载排水量5290吨,儿角形塔状桅杆上装有SPY-1F相控阵雷这,前甲板装备8单元Mkl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8.
于凡 《当代海军》2008,(12):47-49
佐世保基地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北部,是最接近中国的日海军基地。佐世保作为美在日的第二大海军基地,是美两栖舰队的常驻地,也是美国在海外唯一的可常年部署两栖舰艇部队的基地,攻击型两栖舰艇的出击基地,也是美军前沿部署部队的主要后勤保障基地。美第7舰队的旗舰“蓝岭”号、“贝劳伍德”号两栖攻击舰,就以此为驻地。1995年以后,该港陆续部署了船坞型登陆舰、反水雷舰、  相似文献   

9.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任务一是以舰载气垫登陆艇和直升机运送陆战队员,从敌军“视距”外以高速度实施“超视距”两栖登陆突击;二是使用舰载AV-8B型飞机进行制海作战。该级舰由英格尔斯造船公司建造,目前共建成7艘,首舰于1989年7月服役,7号舰“硫磺岛”号(LHD-7)于2001年6月正式服役。该级舰标准排水量28233吨,满载排水量40532吨,舰长257.3米,舰宽42.7米,吃水8.1米,飞行甲板长249.6米,宽32.3米,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9500海里/18节,人员编制1077人。该级舰1号、3号和5号舰部署在大西洋舰队,其余舰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防务网站2005年12月8日报道称,美国议会已经能够批准一项议案向巴基斯坦、土耳其转让退役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布什总统签字后,该议案将开始实施。巴基斯坦获得的是“福莱彻”号(DD 992),该舰退役后泊于珍珠港。据称巴海军准备对舰上部分系统进行升级,以搭载巴基斯坦自制的“巴布尔”巡航导弹。“福莱彻”号前部甲板安  相似文献   

11.
马世强 《当代海军》2004,(10):46-47
流落到中国的“明斯克”号以及它的姐妹舰是前苏联第二代航母,这种满载排水量已接近四万吨的航母在武器配置上与西方国家的同类型舰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军舰不但搭载了十几架能垂直起降落的“雅克-38”型飞机,而且在艏部甲板上安放了八枚远  相似文献   

12.
李剑  李为 《当代海军》2006,(1):28-34
2005年12月17日,“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的前两艘“基隆”号(1801)和“苏澳”号(1802),在台湾苏澳军港举行了成军典礼。随后两舰开始进行为期三周的基地训练。在将舰上的指管通情系统与海军的“大成”系统进行链接,并和其它类型舰艇进行综合操演后,“基隆”号和“苏澳”号导弹驱逐舰将开始正式服役。“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是2005年10月下旬,美国军方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举行向台湾交接仪式后,其中的“基隆”号和“苏澳”号两舰离开美国,经由巴拿马运河,横越太平洋,返回台湾。返台时,除台湾海军的700多名官兵外,随舰的还有部分美国军方人士,他们在舰上协助台军操作。在回台前最后一站关岛启航时,两舰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它是目前世界上在役数量最多、排水量最大、搭载飞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首舰于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8艘,在建1艘。其满载排水量91487吨(从第5艘起增为102000吨),主尺度332.9×40.8×11.3(米),飞行甲板最宽76.8米,2座压水堆,功率194兆瓦,航速30节,舰上可搭载80架固定翼飞机和6架直升机。图为1982年服役的3号舰,“卡尔·文森”号。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2月16日晚7时20分,夜幕笼罩了中东大地,辽阔的阿拉伯海上,美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已经掉转了庞大的舰身,对准逆风方向航行。很快,航母甲板上的风速就达到了23节左右。1号弹射器上,一架垂尾上画有黑色卡通猫图案的F-14D“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已整装待发。此时,在这架“雄猫”的机翼挂架上,两枚银灰色的AGM-130C型空对地导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甲板前方。它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与伊拉克雷达站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5.
着舰信号官眼位直接影响其对舰载机状态的观察和判断,恰当的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有利于着舰过程中对舰载机飞行员的正确指挥、引导和控制,保障着舰回收作业安全实施。针对俄罗斯现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建立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所对应的着舰信号官眼位和视角数学模型,并结合人眼最小分辨角,针对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在全甲板范围内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从着舰下滑道入口点到着舰信号官决策点过程中,着舰信号官视角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满足视角差阈值条件下,理想着舰信号官眼位随着着舰指挥战位在甲板上位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应将其纳入航母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为其在航母甲板上位置的合理设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图解世界     
美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抵达香港访问 美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2月17日抵达香港访问。近千名官兵登岸游览,进行文化交流及从事义工服务。美军舰上次访港是在2002年11月,当时“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多艘舰只靠岸。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上战场空前激烈,舰艇集群行动的规模庞大,具有统一的指挥十分必要。在登陆作战中,在己方部队尚未占领海滩及没有完成纵深发展时,在沿海舰艇上对登陆波次、海空火力支援的指挥协调尤为重要。当时美、英等国利用民船进行改装作为指挥舰,起到了一定作用。战后,随着海军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美国感受到在现代海战,尤其是现代登陆作战中,需要更多的指挥、协调部门,而二战中改装的指挥舰从舱容到装备已无改进发展余地,因此美海军在1965~1966财政年度获得拨款,建造两艘专门用于两栖指挥的舰艇“蓝岭”级。该级首舰“蓝岭”号舷号 LCC 19,1967年2月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0,21(2):57-57
据美国军方媒体报道,美海军已经按照合同开始建造第8艘“黄蜂”级大甲板多用途两栖攻击舰LHD8。大量设计工作集中在该舰全新的燃气轮机推进系统和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设计上。前8艘同型LHD的动力采用蒸汽轮机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从2006年末开始,“南森”号护卫舰进入第二阶段的验收试验。挪威海军在冬季恶劣的天气和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下,详细测试“南森”号护卫舰的防结冰能力、水声设备、电磁特征、推进系统及发电机组等,这是该舰交付前的试航中无法测试的,因为交付前“南森”号是在温暖的西班牙海岸进行的试验。目前该舰正在测试“奥托·梅腊拉”76毫米舰炮。另外,挪  相似文献   

20.
冰海大追杀     
历经战火考验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前生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对抗日本海军新型“最上”级巡洋舰,美国海军投建了9艘“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这些高干舷、平甲板船型的万吨级战舰不仅航速快(32.5节)而且火力强大(5座152毫米三联炮塔,射速每门炮10发/分,射程23800米)。首舰于1938年9月竣工,1938年10月在纽约造船厂竣工的第5艘舰命名为“菲尼克斯”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