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曾两次进谏刘邦,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著称的樊啥。刘邦率兵破咸阳,入秦宫,见富室帷帐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意欲留在宫中。此时,樊啥气冲冲地闯进来责问:“沛公(指刘邦)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此宫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霸上,勿留宫中。”在谋臣张良的共同劝说下,刘邦翻然醒悟,当即退出秦宫,还军霸上,没有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揭开了楚汉争战的序幕。楚汉战争中,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坐天下当了皇帝。有一次,他病了,厌…  相似文献   

2.
吕明武  史爱清 《国防》2002,(8):53-53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记》中,“鸿门宴”事件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回合,并由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项羽在灭秦战争的关键时刻,与楚怀王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未料,掌兵仅10万的刘邦居然先于拥兵40万的项羽入关破秦,按约理应为王。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秘密派人给驻扎在新丰鸿门的项羽送去情报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本就不服气的项羽获悉刘邦欲称王的意向,当即勃然大怒曰:  相似文献   

3.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家哲学经典文献《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所言“道”的涵义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在继承《老子》“道”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创新。考察它们“道”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道”的渊源与演化,以及道家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4.
死于固执     
《兵团建设》2012,(3):52
公元前206年,刘邦拿下了咸阳。按照楚怀王之前对天下诸侯的承诺——"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可以做关中王。项羽晚了一步,但他心中另有打算。秦朝被消灭之后,被秦国灭掉的六国旧势力基本上已经与领了各国原来的地盘。对项羽来说,不回楚国做大将,唯一剩下的就是关中王这个空缺,天下没有其他的容身之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把领导者的主要职责科学地归结为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这两件事都很重要,但其中更为根本的是用人。因为,无论是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人。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超群的用人本领。汉高祖刘邦总结他得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于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其职责有多少条,但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责是会用人。在当前的干部使用中,各级党委机关非常重视人才的使用,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徐刻 《政工学刊》2010,(6):72-72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战胜了争霸对手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见,善于用人无疑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刘邦的用人方法对今天我们各级管理者提高领导水平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远交近攻     
魏喜坤 《国防》2010,(1):78-79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将其作为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一言:“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先灭韩,次灭赵,  相似文献   

8.
"攻战守"一语出自《司马法·定爵》,从字源考证和古汉语字典的解释以及《左传》《史记》《商君书》等古籍的引用可知,其是攻战、守战之意,而非指古代作战有攻、战、守三种样式。  相似文献   

9.
魏节 《当代海军》2001,(1):36-38
成立于1959年的海政活剧团。作为军队文艺界的一支生力军,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创作排演出《甲午海战》《海防线上》《办道战鼓》和《夜海战歌》等优秀话剧,在我国戏剧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上演,得到了许多中央领导的关怀,特别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多次观看了话剧团的演出,使演职人员受到巨大的鼓舞,大家都说,“周总理爱看海军的话剧。”  相似文献   

10.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11.
远交近攻,典出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入秦后,向秦王献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秦王采纳了  相似文献   

12.
在古城咸阳看到这个城市刚刚出版的《咸阳报》,一版头条加编前话的通讯《咸阳人民的好儿子——某预备役师专业军士王英辉的事迹》吸引住了我们。于是,我们来到了王英辉所在的陕西某预备役师采访。王英辉是该师组建10年来唯一荣立二等功的功臣。 王英辉1984年入伍,1986年4月入党。入伍十余年来,组织上先后多次调动他的工作,无论是当炮兵瞄准手、炊事员、公务员,还是当  相似文献   

13.
刘邦入关灭秦是秦汉之交的重要事件,关于刘邦西征路线选择的原因,“避险说”是自古及今的主流观点,但准确地说,它只宜于解释刘邦西征第二阶段的历程,而对前期刘邦明知函谷道险峻还依然涉险履艰的行为难以解释。函谷道较其他通道更为捷近,有利于刘邦在与项羽的竞争中实现率先入关的战略目标,以及刘邦对函谷道更为熟悉,是促使刘邦在西征前期不径行武关道,而迎险直趋函谷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话固然不错,但如能使忠言顺耳,使良药适口不是更好吗?这里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十万攻占了秦都成阳。刘邦入秦宫,看到很多珠宝、美女,想住进去,樊哙谏道:“沛公欲有天下耶?将欲为富家翁耶?”刘邦回答说:“吾欲有天下。”樊哙又说:“今臣从入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数,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灞上,无留宫中。”  相似文献   

15.
公元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乘蜀将关羽进攻襄樊之机,派吕蒙率军袭取了荆州。荆州丢失后,是夺回荆州还是北攻曹魏,是刘备集团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抉择。刘备主张夺回荆州,诸葛亮、赵云等主张北攻曹魏。221年,刘备决定大举攻吴,夺回荆州。这一行动的结果是222年夷陵一战,蜀军大败。荆州失守后,蜀汉究竟应把主要作战方向放在哪儿,怎样才是贯彻《隆中对》的战略良策?我认为,不能用夷陵之役的胜败,来衡量刘备夺回荆州的战略决策正确与否,而必须了解荆州得失与实现《隆中对》战略思想的关系。荆州地区,对刘备集团是一个必需夺取并确保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讲得  相似文献   

16.
项羽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进入第四年(即自汉元年至汉四年,前206—前203),强弱形势发生了变化,于是在汉四年(前203)九月,有鸿沟分界之事。对此,《史记》、《汉书》有所记载,但不大详细;历来论者不少,基本上是按《史》《汉》所书论析,似乎尚欠深入。我以为,还可以进行探讨。现在略抒己见,请方家与读者指正。一、约分鸿沟不等于休战楚汉战争进行四年,打得不可开交,为何于汉四年九月相约以鸿沟分界(参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汉书·高帝纪》),暂时休战,似乎要求和平了呢?《史》、《汉》多处记载,内容互有详略…  相似文献   

17.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1):61-63
看过本刊上期刊发的《南北战争中的“诡道”(北军篇)》一文的读者朋友,一定对北方联邦军在美国内战中施展的种种战场谋略留下了深刻印象。看起来,包括李将军等高明指挥家在内的不少南军将士都吃了“诡道”的亏。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之一,虽然仅仅五千言,但所蕴含的丰富清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很深的启迪作用。 一是无私无我、道德不灭的思想。万事万物有生、长、老、死,人也不例外。老子认为,唯一不死的是自然的规律(即“道”)和人高尚的品德(即“德”)。“德”是“道”的应用和体现,因此,高尚的品德应符合“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以某涵道风扇为原型,从理论上分析涵道扩张角对涵道风扇气动特性的影响。运用滑移网格模型,采用三维不可压黏性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两叶桨气动特性,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分别计算涵道风扇在悬停状态下,3000~8500 r/min转速范围内,涵道唇口外形、扩张角和涵道高度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对流场进行分析。椭圆形唇口的涵道风扇总拉力系数小,气动效率低;当涵道扩张角在8.2°附近时,功率系数相对最小,随着扩张角增大,在桨盘下方靠近涵道壁面附近出现气流分离;涵道拉力系数对涵道风扇高度的变化敏感度低,随着高度增加功率系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张弛 《华北民兵》2011,(1):48-48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后,各级都在大抓党员干部的学习。民兵预备役部队也不甘落后,学习氛围渐浓。但学习是有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就可能事倍功半。近读《论语》,发现有很多治学之道,现择选几条,供大家在学习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