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第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至27日,在山西省平型关地区对侵华日军板垣第5师团一部进行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的阻击与进攻战斗的统称。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平型关战役: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发起及胜利意义;依据当事人的记述对有关论著的校正;对林彪第二、第三次“勘察地形”说的质疑;对日军一部由平型关口进入乔沟的辨析;提出若干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第一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一部兵力先期留守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务外,主力相继移师晋西南、挺进齐鲁大地,同时另以一部兵力像种子一样,撒在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苏北等地区,开花、结果.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搜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作实地考察和采访目击者,对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钻进我八路军115师伏击圈的日军部队有两部分,约1121人;日军汽车队在前,辎重车队在后,由东向西开进;被歼日军一半以上是战斗力较强的战斗人员;此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600余人,自身伤亡892人;平型关之战还留下了115师指挥所珍贵的历史照片,拍摄者为侦查科长苏静。  相似文献   

4.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距县城西南30公里。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师长、聂荣臻政委带领下,于平型关前的乔沟、老爷庙歼灭日军精锐王牌师——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多辆,缴获武器辎重一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给予“亡国论”以有力驳斥和回击,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的山岳地带痛击日军的战斗,是全面抗战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但是,关于这场战斗,长期以来在一些史书和文章中却记叙不同,如日军参战及损失人数、第115师战斗部署和战斗经过等几个问题等存在诸多分歧。近来,笔者在日方文献档案资料中发掘出了一些新的史料,同时对现有的史料中以前被国内外学者忽略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特撰此文,抛砖引玉,请教军史专家和广大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部分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 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 第25集团军同日进攻香港。9日,中国政府正 式对日宣战,并调集军队反攻广州,日军中国 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作战,令第 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2个旅、 3个支队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向长沙方 面发动进攻,企图在汨罗江两岸歼灭第九战区 主力。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 师、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 采取逐次抗击,诱敌深入战法,拟在捞刀河、 浏阳河之间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第5师团是日本在明治维新 后最早组建的6个师团之一,是日军的精 锐,原驻广岛,1937年7月27日奉命调入 中国,直属日本华北方面军,先后编入华南 方面军第21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关东 军等战斗序列,后归日军大本营直辖,侵华 期间的师团长先后为板垣征四郎、安藤利 吉、今村均。该师团杀戮成性,参加过长城、 保定、平型关、太原、临沂、台儿庄、广州、  相似文献   

9.
七亘村战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9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在进攻忻口中遭我国守军顽强阻击,伤亡3万余众,不能前进,被迫改由正(定)太(原)路西进,企图首占娘子关,以解忻口之危,然后再占太原。娘子关,座落在太行山中麓,在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正太路沿线的重要关卡,对阻止日军西进,保卫太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党中央对坚守娘子关非常重视。10月中旬,国民党守军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晋东门户娘子关告急。为阻止日军西进,支援国民党军队作战,保卫太原,八路军总部一面命令第129师迅速向娘子关挺进,一面急调第115师驰援娘子关,两师合  相似文献   

10.
1937年 10月中旬,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下,华北战场山西的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先后放弃了雁门关到平型关的长城防线,退守到忻口(现忻州市)一带布防,战线南移,使忻口会战成为决定山西战局的关键。在这一期间,直到 11月 8日省城太原失陷,近 10万中国军队同侵华日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其中受国民党第二战区统一指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这次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配合作战,取得较好战果的一次重大战役。 断敌交通 绝敌供给   忻口在太原以北 90公里,境内并没有便于…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先后命令东渡黄河的八路军实行三次分兵,改变了八路军兵力过于集中的状况,使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持久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这三次分兵,决策英明,实行得力,为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分兵,使八路军主力分散部署到有利的战略区域,为尔后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1937年8月下旬至9月,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主力相继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正当八路军按中央军委的部署日夜兼程向恒山地…  相似文献   

12.
晋北深秋风雨凉。倭寇凶残正猖狂。平型关下伏击战,同仇敌忾斗志昂。八路健儿破“神话”。抗敌救国军威壮。这是10年前本刊组织“红星边关万里行”在平型关大捷遗址留下的诗句。在全国军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再登这片热土,真是感慨万千。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摆开战场,伏击日本侵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取得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辎重的辉煌战果,成为我国军民抗日战争史上第一个大胜仗,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平型关大捷。首战告捷,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初期毛泽东关于夺取山西农村的战略决策陆文培抗战初期,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先于日军夺取山西农村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胜利实施,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在中共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在华北,红军的主要作...  相似文献   

15.
张兵 《环球军事》2012,(7):54-55
抗战时期,上、下细腰涧战斗是在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我军进攻后,时任八路军—二。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依据战局变化,果断抓住战机,争取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化劣势为优势,转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大事备忘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10月,中国军队第二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日军为解除中国第9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企图在汩罗江以南长沙以北地区消灭第9战区主力。1941年9月,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4个支队、2个飞行团及海军一部,共11.5万人,分两路向长沙发动进攻。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2个飞行大队,共30余万人,利用有利地形与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企图谤敌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予以歼灭。  相似文献   

17.
一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 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就已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并预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 1937年9月底,八路军129师继115师、120师之后出师抗日,到达了山西前线. 这时,华北的日寇在占领北平、天津以后,以20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大举进犯,连陷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德州、大同等重要城市,并图一鼓而下太原.国民党在华北的许多军队和政府人员,弃城失地,狼狈溃逃.华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芦沟桥附近的我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声称“准备应战”,同时“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7月28日日军侵占北平。7月30日日军侵占天津。8月13日-11月9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队进行上海防御战役。11月9日上海失守。  相似文献   

19.
萨苏 《国防》2012,(7):69-72
在国外看到一份报道,提到平型关战役,认为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因此,认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这样的所谓资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在日本所见有关的资料,日军伤亡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而且,把平型关伏击战称为大捷,还有其他重要的理由。日文报纸《每日新闻》根据其华北特派员的报道登出了平型关伏击战的新闻,加以实地照片,并冠以"我  相似文献   

20.
9月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9月25日,中国八路军115师于山西平型关前线首战告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揭开了德波战争序幕,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9月15日,英德空军发生激烈空战。这是不列颠之战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德军战败。此后,德军对英空袭转入低潮。1941年9月30日,苏德开始莫斯科会战,苏军以重大代价取得胜利,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