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练兵场     
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训工作已经展开.民兵预备役部队是部队战斗力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的责任更重要.任务更艰巨,当前,要以战斗力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组织落实、政治合格,训练有素,管理正规、装备配套、战备落实.动员快速”的建设目标,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2.
张年进  朱云忠 《国防》2002,(1):13-14
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训是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因装备、场地、人才等因素限制而造成部分课目训练落实难、层次低等问题的一种有效训练形式,它对提高  相似文献   

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4.
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民兵预备役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力量.民兵装备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围绕民兵有效履行职能任务提有力的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志刚 《国防》2012,(10):13-15
(一)认清形势任务,不断增强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深入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一是认清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中担负任务更加繁重.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异常艰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不仅要配合现役部队遂行要地防空、地区防卫等作战任务,而且要承担大量的情报侦察、网络防护、交通运输、工程抢修、装备维修等支援保障任务,同时在生产支前、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刻认识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备战和打赢中的重要性,继承光荣传统,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民兵政治工作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发布施行。两个《规定》围绕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保证党对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绝对领导,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对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的指  相似文献   

7.
全国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座谈会于去年12月中旬在重庆警备区召开。总参动员部范晓光部长、成都军区陈显华副司令员等领导出席会议,各大军区司令部动员部训练装备处处长、各省军区、警备区装备处长和修理所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新时期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如何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如何加强正规化管理和技术革新,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装备作用,进行了广泛深  相似文献   

8.
近日,辽宁省军区为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加速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高炮装备的管理由“分散向集中”、由“企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尽快实现“建、管、用”一体化的集中管理目标,在抓好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召开了“辽宁省民兵预备役部队高炮装备集中管理会议”。全省各预备役师(旅)、军分区、人武部和省、市(县、  相似文献   

9.
民兵、预备役部队高炮等大型装备的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由企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军事斗争准备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新形势下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是推动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高炮等大型武器装备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对于巩固和加强城市反空袭作战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将辽宁省积极开展集中建库,对民兵、预备役部队高炮等大型装备实行集中管理的做法予以刊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即非战争军事任务,已成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突出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面对多样化的军事任务,战法问题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深入分析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法的特点,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法的生成机制,加快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法的创新发展,是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江军  朱锋  程明 《国防》2009,(12):55-55
装备器材是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预备役部队要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就必须构建完善相应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在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装备器材落后、专业装备器材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急行动效果。这个教训应该牢牢记取。要按照“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12.
近期,河南省军区组织全省高炮、维稳、通信和防化四个专业的229名民兵预备役重点分队教练员,依托预备役部队进行了集训。这次集训,主要进行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装备操作、教案编写和"四会"教学等课目的学习训练和考核比武。通过集训,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组训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探索走开了预备役部队带训民兵预备役专业教练  相似文献   

13.
国外的民兵预备役是怎样建设的?或许可以从中吸收于我有益的东西。美国:晓之以义,诱之以利美国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是美军"总体力量"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为提高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备程度,美军大幅度提高其装备质量和训练强度,改变了预备役部队"二等公  相似文献   

14.
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近日印发《民兵政治工作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构成民兵、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军区从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长远建设考虑,今年已在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县(区)恢复民兵军事训练。他们认为,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县(区)不安排民兵军事训练任务,无论是对预备役部队建设,还是民兵建设都有妨碍。从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切实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海南省政府、省军区紧密结合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近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兵预备  相似文献   

17.
万国柱  王志成  李伟明  冯海龙  石宇 《国防》2010,(10):F0002-F0002
近日,黑龙江省军区以打牢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基础为主题,组织省政府、省军区、各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有关人员,在齐齐哈尔市开展了民兵预备役部队深入贯彻落实新大纲集训。集训着眼打基础、抓制度、建思路,重点围绕研究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纲施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组织实施、标准要求、制度规定、方法手段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8.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们带着民兵连长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应当做好哪些工作这个问题,走访了部分组建预备役部队单位的民兵连长,他们中有的同志是预备役部队的成员,也有的不是。他们一致认为:在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地区,民兵连长应当协助预备役营、连做好4个方面工作: 1、协助预备役部队挑选好预备役士兵。民兵连长在最基层,最了解情况,因此,应当协助预备役  相似文献   

20.
段梦飞  陈杰红 《国防》2012,(5):41-42
坚持以形成基于信息系统装备保障能力为主线.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武器装备是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必须立足实际,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加强理论研究探讨,找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利用现有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从该干能干的事做起,逐步建立信息化装备保障体系;注重在提升各级装管干部信息化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增强想信息化、谋信息化、抓信息化的意识和本领,借助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强劲势头,科学筹划和引领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和保障模式变革;坚持积极主动作为,从已列装的新型指挥系统和主战兵器人手,从仓库和修理所等保障机构建设入手,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嵌入、改造、链接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主战兵器作战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军民结合的优势,会同地方有关部门搞好装备动员准备,对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装备设备,平时搞好预征预储工作,战时通过实施快速动员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