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年到了。我向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线的广大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军人致以节日的祝贺! 国防,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防现代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早就明确指出:“在当前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役部队大量裁减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国幅员辽阔,有着漫长的陆海边防线,要完成保卫边防海防的繁  相似文献   

2.
姬亚夫 《国防》2006,(8):25-28
“双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集成国防后备力量应急与应战能力建设,谋求“双应”功能的同步增强“。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科学举措。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双重利益,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双应一体化”建设。一、认清形势任务,确立“双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随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双应一体化”之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一)“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 的国防思想,是 毛泽东国防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我们缅怀小 平同志的丰功伟 绩,倍感亲切和 伟大。在新的历 史时期,继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国防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一步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力弘扬小平国防思想,提高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认识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积极推行走  相似文献   

4.
王增钵 《国防》2006,(11):1-3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着眼时代发展需要,科学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5.
邱型柏 《国防》2006,(8):5-6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认识和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矛盾提供了“金钥匙”,对我们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本领、提高发展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全面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谋划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能力,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以民兵、预备役为基础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指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充分肯定了后备力量在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突出。如  相似文献   

7.
刘逢君 《国防》2003,(6):33-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指南,正确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为实现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在于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江主席关于“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和“扭住军事斗争准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对省军区来讲,就是要在努力探索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路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增强信息战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搞好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顶层设计。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含量明显提高,客观上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必须提升信息含量。当前,各地对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标准不统一、建设目标不明确和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  相似文献   

9.
刘淇 《国防》2003,(9):4-5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一支战略力量。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积极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推进国防后备力  相似文献   

10.
邱克楠 《国防》2010,(7):50-50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规范组织建设秩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规范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秩序,要重点破解“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指示(即中央[1985]22号文件)中提出:“尤其是在当前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现役部队大量裁减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说:“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里提到的“国防后备力量”的概念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含义是什么?目前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主要是指民兵,搞后备力量建  相似文献   

12.
郑德华 《国防》2006,(8):31-33
胡锦涛主席基于对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深谋远虑提出的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的“使命论”,是全军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着眼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切实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一、着力强化履行新使命的紧迫意识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民兵预备役人员对国防后备力量在新形势下履行新使命还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认为后备力量在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处于“从属位置”,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军队建设中多次强调指出: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所当然地要服从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并且要在“服从”中有所作为,只有这样,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才能有所发展,国防的巩固、壮大才大有希望。 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下,所有从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同志,都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利  相似文献   

14.
李亚 《国防》2013,(9):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谋划,加强领导,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是指国家除国防常备后勤以外可以直接转化为战时后勤保障能力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的总和。后备力量后勤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江勤宏 《国防》2006,(3):5-8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家安危与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针。胡主席深刻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应战”准备与“应急”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实质性准备。一、充分认识国防动员体系的内在…  相似文献   

17.
钟志坚 《国防》2010,(7):47-48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维护周家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和改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吴齐 《国防》2003,(7):16-17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高与低,对于能否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动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总方针为依据,紧紧围绕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当前,要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树立  相似文献   

19.
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江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必须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谋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启 《国防》2005,(1):23-2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际形势,立足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近几年,各级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适应“两场”需要,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一些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国防力量结构,现役武装力量在精干中求强、后备力量在互补中求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既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