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付健 《政工学刊》2015,(4):33-34
军队文职人员职业规划,是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相结合,在对决定文职人员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文职人员最佳的职业发展路线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采取积极措施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积极探索文职人员职业规划,既是理顺文职人员发展渠道、提高使用层次和范围的客观要求,也是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文职人员职业规划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突破职业倦怠坚定理想信念。文职人  相似文献   

2.
军分区系统改革落地以来,干部数量逐步压减,身着"孔雀蓝"的文职人员逐年增加,逐渐成为人力主体和中坚力量。常州军分区在抓建文职人员队伍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近期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组织文职人员集中培训,助其扮靓"孔雀蓝"、走稳"文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以党的文献的形式,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建立健全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体系,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20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以来,我军开始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文职人员队伍日益壮大,数万名"不穿军装的兵"活跃在绿色军营中,与军官、文职干部一起,成为军队人才体系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正这群以"80后"为主的年青人在学院图书馆的岗位上历练成长,他们不穿军装,却在履行兵的使命;他们没有现役身份,却满怀献身国防的军人情结。随着我军编制体制改革,图书馆员群体的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现役文职人员开始走上馆员岗位。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陆军航空兵学院图书馆迎来了第一批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此后的几年中,图书馆文职人员队伍逐步壮大,从最初的5人,到最多时的16人。在素以阳刚著称的军营里,这群女孩占多数,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兵",会与直线加方块的军旅生活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怎样的业绩呢?  相似文献   

5.
全军和武警部队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来,有效减少了现役编制员额,广泛吸纳了社会优秀人才,增强了军队人才队伍活力,降低了军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在推动军队建设整体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文职人员制度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重任务轻培养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管理使用制度,增强文职人员队伍活力,提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事业平台,增强文职人员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使文职人员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能打胜仗”本领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美军文职人员制度,是美军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883年,美国《文职雇员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军文职人员制度的正式建立,之后美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完善.1978年,《文职人员改革法》的实施,表明美军文职人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军事零讯     
Asia亚洲《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6月23日签署第438号令,公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条例》决定在全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这是对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制度的重大调整改革,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条例》共9章55条,对文职人员的性质地位等基本问题、聘用工作的主要环节以及文职人员制度与军地相关政策的衔接等作了规定。《条例》明确,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文职人员应当履行聘用合同,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王培志 《环球军事》2014,(22):44-46
在1971年美国防部提出的“总体力量”论中,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被认为是美国国家武装力量的“三大支柱”。作为美国武装力量三大支柱之一,从独立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文职人员队伍始终备受关注,其相关政策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到美固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和建军方针的调整。在美军的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中,文职人员在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和军事科研等领域中的地位和比例大幅提高,文职人员制度已日臻完备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对非现役文职教员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武警部队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比例的日益增大,必将对院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对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使用的方法和对策,对于促进部队院校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入冬管理思想的内涵界定和对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特点归纳入手,在对非现役文职教员实行人本.管理现实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非现役文职人员实行人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文职人员制度。文职护士即是按照规定的编制和程序,聘用到军队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岗位工作,履行现役护士相应职责的非现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作为海军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试点单位,率先在护理岗位按照新的编制,将部分现役护士岗位改由非现役文职人员担任。现在,文职护士已成为我院以至军队院校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四总部颁布的《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适应干部人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文职人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实际步骤,对于激励文职人员献身国防、建功立业,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军队院校文职人员数量较多,因此,有关部门要把贯彻落实《规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2.
刘旭  李建康 《环球军事》2009,(23):40-41
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在外军中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文职人员不受服役年限,军衔晋升等限制,可以灵活便捷地使用社会人才。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建立了文职制度,在部队中大量使用文职人员,德国联邦国防军是其中的主要典型。  相似文献   

13.
<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理念是完善文职人员职业制度的思想基础,而健全职业制度又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有力保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习主席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指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理念,对于我军文职人员职业制度完善有着重要的指引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建立了文职制度,招聘和使用大量文职人员,以保障军队执行各种任务。除作战部队原则上不使用文职人员外,外军上至国防部长,下至各类勤杂人员都可由文职人员担任。对文职人员的称呼,各国有所不同,俄罗期军队称“职工”,日本自卫队称“非制服职员”,美军称“文职人员”。这些“不穿军装的兵”虽然不统计在现役兵力之内,但却是外军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正式施行,标志着深化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军队文职人员制度体系,为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把坚定贯彻与精准落实结合起来,尽快确立与新条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和细化措施,通过高质量落实显现改革成效,全面提高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强调文职人员逐步成为我军重要新生力量,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深化文职人员制度改革,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文职人员发展路子。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系部队转型建设发展,应坚持以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为指导,全面改进管才、选才、育才、用才、爱才等环节落实质量,不断提升抓建标准、夯实抓建举措、增强抓建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文职人员履行现役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是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文职人员的地位作用,完善政策制度,科学设置岗位,依法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业发展,确保文职人员聘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相似文献   

18.
在军事代表系统编配文职人员,把有限的现役军人编制员额用于作战和指挥岗位,是适应军队改革,一切工作向实战化聚焦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我军军事代表系统编配文职人员的必要性,针对军事代表队伍存在的人手少、任务重等突出问题,从编配原则、具体组织实施策略等方面提出在军事代表系统编配文职人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严把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强 《政工学刊》2005,(12):32-32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公布实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军级以上机关和驻边远艰苦地区以外的非作战部队(以下统称聘用单位)的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可以聘用文职人员。《条例》规定,全军文职人员的编制员额,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聘用单位文职人员的编制及其调整,由军队组织编制主管机关按照组织编制管理权限确定。《条例》明确…  相似文献   

20.
文职人员是俄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现行法律、命令、决议等对这一群体的概念、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行了规定,使文职人员的身份地位和劳动关系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文职人员现行法律地位规定也存在立法不完善、法律定位不清晰、职业规划不平衡、法律监督不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