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9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该军一部的前身为1945年12月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柏村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辖第70、第71、第72团(1947年5月在山西省闻喜县姚村调归第4纵队后,改称第12旅,辖第34、第35、第36团),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任政治委员,全旅共8000余人。第70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1团,其基础是抗战爆发时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06,(6):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第6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  相似文献   

4.
1951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横城反击战中,担负战役穿插任务,一夜穿插迂回38公里,断敌退路,打敌援兵,与友军密切协同合围敌人,取得了歼灭南朝鲜第8师和美军第2师第9团各一部共3300余人(生俘2500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5军,是由新四军第3支队等部发展演变而来的。 1938年春,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和闽西游击队一部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下辖由闽北游击队编成的第5团,闽东游击队和闽西游击队一部编成和第6团,共2500余人。三四月间,第5、第6团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镇地  相似文献   

6.
<正>矢岛中队三项部署解析如前所述,日军汽车队从辛庄返回灵丘途中,其先头汽车在乔沟内突然遭遇八路军一个排,双方随即展开交火。汽车队立即停止前进,靠前的一部(兵站汽车第2中队第1小队一部)下车,进入乔沟支援先头汽车,靠后的一部(兵站汽车第2中队本部、第2、3小队、行李班、修理班及第1小队一部)下车警戒。但碰巧这个时候,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第1营及其配属部队,正从白崖台向辛庄方向开进,走到大缺口东侧那排狭长低矮的高地附近,发现了公路上的日军。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认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根据今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二条关于“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规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立法形式为一项教育事业设立一个全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该军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1933年6月,编为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下辖第4、第5、第6团。参加中央苏区第1至5次反“围剿”作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  相似文献   

10.
欧阳青 《军事史林》2016,(11):17-22
9、湿塘战斗 战斗时间:1938年1月22日 战斗地点:河北省平山县以西温塘镇 战斗手段:山地丛林伏击战 战斗规模:旅级 我军部队: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第689团、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一部 日军部队:日军下元熊弥第108师团一部 我军主要指挥员:第344旅政委黄克诚、第688团团长陈锦秀、政委刘震,第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政委刘道生. 战斗部署:八路军第344旅得悉情报,井陉、平山两地之敌出动两个联队约两三千人的兵力,分两路向温塘镇一带的方山、洪子店进攻,企图合击我军.旅遂决定伏击该敌,以第688团在南北马冢山一线设伏,消灭由井陉出犯之敌;以第689团占领温塘镇以东孟耳庄,阻止由平山出犯之敌.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第8大队两个营奉命配合行动.设伏地点辛庄位于马冢山北麓,与红岸寨相距3里地左右,两庄寨之间有一条小河与温塘谷道并行南北蜿蜒通过.  相似文献   

11.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1):33-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时的农民起义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太行军区各军分区部队、太行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闽浙军区挺进师,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第4、第5支队,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组成。1938年2月,在闽南和闽西南坚持斗争的这部分红军部队,在福建龙岩白土镇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辖第3、第4团。第4团后来发展为第23军。  相似文献   

13.
临(汾)浮(山)战役,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闻夏、同蒲战役之后,于1946年9月22日至23日在山西省临汾、浮山地区进行的一次歼灭战,此役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嫡系胡宗南精锐部队整编第1师第1旅,重创第27、第167旅,给进攻晋南的胡宗南部队一次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由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和冀鲁豫、晋察冀几个分区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解放战争中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9年1月,即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该军从组建到撤销,历时4年零7个月,参加大的战役17次,歼灭了大量敌人。特别是部队进军新疆,历尽艰辛,为新疆和大西北的解放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经过一年多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继续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党中央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第1师,主要活动在苏中地区,是我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一、改编部队,奔向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其中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之一部和第3支队第6团等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1师。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全支队共二千三百余人。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5日至17日解放厦门之战,是我军有史以来头一次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我人民解放军参加厦门之战的部队,有第10兵团的第29军之第85、第86师和第31军之第91、第92师,并配属若干炮兵。兵团部署第31军从厦门岛西部北起石湖山,南到鼓浪屿突破,第29军从厦门岛北部西起神山,东到五通道地段突破。当时我任第85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其前身可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后发展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商南、六霍起义的烈火之中。1930年12月,由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一部和红2师两个连以及六霍补充营合编为红1军第3师第7团,共500余人,匡继学任团长。红7团成立后,投入了第1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1月,红1军和15军合编为红4军,红7团改为红军第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肖方任师长,王小亭任政委。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6月,毛正初领导的六安独立团编为红12师第35团。10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第10师第28  相似文献   

19.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20.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第115师第344旅参谋长一职由谁担任?学术界对此说法不一:一说是陈漫远,一说是卢绍武。作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大量档案材料、权威史料和亲历者回忆录等进行分析考察,认为陈漫远是第344旅首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