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民兵事业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人武部工作的一道难题。面对这道难题,河北省涿州市人武部部长焦克强的回答是:“既然中央给了以劳养武的好政策,我们就要把它用好用活。武要靠劳养,劳也能养武。关健在于,不能依赖于伸手要,而要立足于自己挣。”他抓以劳养武抓了十多年,在涿州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史上“挣”出了辉煌的一页。涿州人武部连年被军分区、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以劳养武先进单位,被国防部评为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登这一组以劳养武活动的报道,从一个侧面生动说明:要搞好民兵工作,加强民兵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保障。有实力,才能组织民兵开展活动;有活动,民兵工作才有活力。各地的经验证明,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是新时期民兵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振兴地方经济,加强民兵建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大措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以劳养武,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中央(1991)22号文件和中办发(1992)13号文件都强调:要坚持劳武结合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劳养武活动。这是我们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的依据。当前,各级人武部门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很好。要坚持以劳养武的正确方向,必须处理好“劳”与“武”的关系,防止出现重“劳”轻“武”,甚至只“劳”不“武”的现象。民兵以劳养武是一箭双雕、一石数鸟之举。人武部门创办的劳武企业和经济实体既应以其效益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又应当以其收益为民兵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益在地方经济,利在武,不仅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出军事效益。开展以劳养武,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防止脱离实际,盲目上马,出现投  相似文献   

3.
1988年度,国防后备力量战线十佳新闻人物之——原山西省原平县委书记吕日周,今年就任山西省朔州市市长后,在军分区尚未组建的情况下,主动抓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他亲自主持召开各县领导、人武部领导参加的后备力量建设研讨会。当场解决了国防教育教材经费、招聘专武干部的福利待遇、人武干部提拔使用、民兵以劳养武和征兵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他现场办公的几个镜头。林培荣杨中桢李沛摄↑深入基层了,解民兵以劳养武活动情况↑同山阴县领导参观民兵工作改革展览↓在应征青年家中向积极支持子女参军的家长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4.
以劳养武是我国民兵劳武结合光荣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其根本目的一是要借用“劳”的形式,巩固“武”的组织,通过以劳养武形式,吸收民兵参加以劳养武企业或实体,减少外出流量,提高在位率,并逐步把基干民兵组织建立在劳武企业之中,从而较好地确保民兵组织落实。二是要依托“劳”的阵地,落实“武”的内容,民兵在劳武企业中,人员相对集中,有利于进行军事训练、政治教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史上,如今又揭开新的一页:以建设“一个好的民兵工作班子和队伍、一个好的民兵训练基地、一个好的民兵装备仓库、一个以劳养武体系”为内容的县级民兵工作达标上台阶活动,经过历时1年的角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仪征市以劳养武工作起步迟,市委袁平波书记着急了,他拿过人武部的年度工作计划,用红笔划了一个长长的箭头,将“以劳养武”调到了首位。他对参加民兵工作会议的同志说:“民兵以劳养武搞活了,可以发展生产力,振兴地方经济,还能促进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现在是非上不可、如何干好的问题。”袁平波有些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贵州榕江县人武部率领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以“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为标准,着力打基础,抓基层,求发展,奏出一首首武装工作新曲:民兵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征兵、以劳养武、武器安全管理、抢险救灾、造林绿化、扶贫帮困等工作受到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民兵、预备役工作“人员难集中、经费难筹措、活动难开展”三个问题上。同时,在基层武装部设置、专武干部配备、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安全、民兵、预备役流动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缺少相应的法治手段。因此,近年来,我们依据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河北省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在解决以下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军事训练突破了历史上小型分散的单一模式。逐步向着基地化、一体化、电教化、制度化的新格局发展,明显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国防后备力量结构突破了单一的民兵组织形式,开始形成了以预备役部队为骨干、以民兵为主体、以大中学校学生为基础的新结构;国防后备力量在自身发展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以劳养武活动的开展为后备力量建设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另外,后备力量与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民兵、预备役部队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方向正确,成绩显著,取得了经济、军事和社会的良好效益。目前,全市民兵、预备役部队兴办的加工厂、旅馆、饭店等经济联合体已达3900多个,从业民兵、预备役人员近8万多人。近3年来,全市以劳养武创总产值456.2万元,纯收入282万元,还为国家和集体增加积累近亿元。他们把收益用于后备力量建设的有193.1万元,占以劳养武纯收入的69%,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有15.19万元,占纯收入的5.3%以上。以劳养武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江苏省以劳养武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大大增强了全省民兵工作的活力,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加强,而且更好地发挥了民兵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对各地的经济开发、扶贫致富、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拥军优属等工作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以劳养武活动之所以有生命力,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这项工作生动地体现了新时期民兵工作既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又积极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劳养武是人武系统组织生产劳动将所获取的赢利用于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种经济活动。搞好这项活动,对于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后劲有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最近,笔者先后3次带工作组到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思南县,对该县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蹲点调研,在调查中发现,思南县委、政府和人武部在近年来加强专武干部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三个代表”要求,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武进县民兵以劳养武活动,在改革大潮中努力开拓外向型经济,全县62家劳武企业中有21家外向型企业,今年新办的5个劳武企业中有3家实行中外合资。武进县是全国“十大财神县”之一,民兵以劳养武企业发展较快,但企业规模不大,在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民兵训练基地是生产(经营)和军事训练的特殊综合体。以劳养武,以自身的经济收益满足军事训练的物质需要和经费开支,是它的显著特点。在训练基地的建设中,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是并存的。但国防效益是首位的,是终极效益。民兵训练基地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它的生产(经营)。训练基地以经济活动的收入用之于国防后备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省长顾秀莲说:“民兵以劳养武活动,方向对头,大有可为,前景喜人,是件利国、富民、强兵的大好事。”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说:“民兵以劳养武是改革潮流中探索出的富国强兵之路,为新时期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围绕中心办民兵的关系,使民兵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目前,农村人员分散、流动性大,企业实行人员、岗位、效益挂钩、民兵的政治教育难落实,相当一些专武干部只靠“中心”不专武;后备力量建设的政策法规滞后或不到位等不利因素,较为严重地影响了人武工作的开展。有些同志还误认为大力发展经济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矛盾的、对立的,存在讲“服从”民兵工作就可抓可不抓、要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人武系统的职责是抓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兵工作若再沿袭过去抓“三大件”,那很多方面就难以开展。因此,人武系统在新时期应坚持一手抓好“三大件”,一手抓好以劳养武,民兵工作才有生机与活力。 但从目前现状看,人武系统中的不少单位,在坚持“两手”抓上,发展很不平  相似文献   

19.
基层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迫切要求。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构建和谐城区,完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需要全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更需要广大专武干部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夯实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真正建起一支素质全面,能适应“打得赢,不变质”要求的专武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号召下,人武系统因地制宜兴起了很多“以劳养武”实体,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兵工作经费不足,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乡(镇)武装部办起的“以劳养武”企业,也因为失去上级人武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大多销声匿迹了。但是,笔者认为,乡(镇)武装部的干部属地方编制,他们在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