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5日—27日,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等17个国家航天局和空间机构的官员和专家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月球探索与利用相关127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达瑞分别在大会上致开幕辞,孙来燕还做了主旨发言。孙来燕副主任表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的目的探索月球和外层空间,扩展和深化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和外空资源,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中国作…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新成立三个中心;国防科工委大力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工作;国防科工委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月球探测工程面向社会征集工程标识;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致信祝贺“发现号”安全返回。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组织召开嫦娥四号任务科学成果交流会。旨在促进嫦娥四号成果交流、互相借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自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在月球背面复杂空间环境与地质条件下正常工作已超过300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不断刷新纪录,累计已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是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最感兴趣、月球探测计划最多的时期,我们正迎来人类的第二次探月高潮。未来10年,各国有许多准备实施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轨道器、撞击器、穿头器和着陆器等)。这一新的探索时期开始于欧空局的SMART-1计划,随后是日本的SELENE计划、中国的嫦娥计划、印度的Chandrayaan-1计划、美国的月球侦查轨道器等。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各国的探月计划进展、绕月卫星、着陆器及月球车、科学探测有效载荷、月球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期间,记者还就加强国际合作、特别…  相似文献   

5.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国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嫦娥一号”整装待飞之际,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自1994年以来,继瑞士、日本、俄罗斯、荷兰、美国、印度、加拿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月球探测与利用盛会。对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全球战略,建立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整个月球探测和开发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了解国外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探月领域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宇宙天体,月球对于人类一直充满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几千…  相似文献   

7.
眼下,嫦娥二号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突破7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它用矫健的身姿,绽放出生命的绚丽——依然向前翱翔的嫦娥二号,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它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第3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4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创造性的跨越,让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得更远。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34-35
研制嫦娥三号与地面联系的“专线”、月球探测的“咽喉”、月夜生存的“护身符”、“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中国电科为探月作出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9.
秦伟 《中国军转民》2007,(10):11-11
10月12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了第九届深圳高交会部长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回顾与展望》的演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升国力、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标志性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一年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探月工程一期取得了全面胜利。工程二期主要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7-17
大会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中国航天专场报告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胡亚枫在报告中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空间技术方面,继续实施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开展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地观测、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月球探测科学内涵的认识正在不断扩展,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使用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变得十分重要月球车的种类和功能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按照探测方式,月球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人驾驶的月球探测车,它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载有多种科学探测设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靠地面遥控指令或自主控制在月面进行巡视探测,所以也可称为月球机器人。另一类是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它主要作为航天员在月面活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3.
飞去了,"嫦娥";飞去了,"嫦娥一号"卫星;飞去了,中国人民开展月球探测的雄心!乘着"长三甲"运载火箭,乘着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浪,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风!带着20多只"火眼金睛",带着30曲华夏之声,带着中华儿女出征宇宙的夙愿!成功地进入奔月轨道,成功地进入绕月探测轨道,成功地进入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幻境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15.
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就外界普遍关心的中国航天现状以及发展等问题接受了国家航天局网站、《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领略探月科技的无穷魅力,感受科学对公众的影响力。”这是7月26日,首度在中国召开的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举行的以“人类的月球,共同的梦想”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带给记者最深的感触。这天上午,尽管北京的气温难得的凉爽,但在公众日活动现场却早已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北京两所大学的三百余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期待着一场详尽了解中国探月计划,走近月球、走进科学的科普报告。报告会开始前,一位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对记者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有机会亲耳聆听我国探月方面的科普讲座,近距离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秦伟 《中国军转民》2007,(10):10-11
10月12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了第九届深圳高交会部长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回顾与展望》的演讲。孙来燕指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18.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宣读了关于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审定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日和3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京分别会见了意大利航天 局长维特维拉一行及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公司)总裁菲利浦·卡莫斯一行。 孙来燕与维特维拉分别介绍了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交换了意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绕月探测工程的有关进展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