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军的主要盟友,英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拉克战争一结束,英国国防部很快对英军武器装备的实战表现做出了初步总结。虽然总结报告中颇多溢美之词,一些看法甚至其美国“老大哥”也不尽认同,但毕竟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英军武器装备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提起游击战,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声势浩大和神出鬼没的游击。不过,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游击战,而且运用得还相当成功。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萨拉托加”战役结束后,美北方战场陷入僵持状态。英军针对美南方亲英势力较大的特点,于1778年开始以占领南方为目标的战役。1780年8月“坎登”战役美军失败后,英军便占领和控制了整个南方。鉴此,华盛顿提议由格林任美国南方战区司  相似文献   

3.
“弓箭手”(Bowman)战术通信系统是英军数字化的基石,是英军实现其“网络使能能力”(Network-Enabled Capabilities)的要素,也是英军转型的必须装备。这样一个重要系统,其研制过程却漫长而坎坷(见本刊2004年第8期)。所幸“弓箭手”部署到伊拉克后,英军部队不但认可了它,而且对其性能赞赏有加。可以说是开局不利、结局可喜。英军在“弓箭手”系统的研制思路上确有独到之处。不妨了解一下它的构成、特点,把它与美军数字化系统做一比较,也许可以得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阿富汗,也有一个“绿区”,但这个绿区与伊拉克的“绿区”的范畴却截然相反。伊拉克的“绿区”是安全的代名词,阿富汗的“绿区”则是最危险的地方。据悉,阿富汗战争以来,已经有300多名驻阿富汗英军死亡,其中三分之一就是在“绿区”所在地桑金(Sangin)阵亡的。因此,阿富汗“绿区”无疑成了英军的坟墓。7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威斯利·莫根从阿富汗桑金发回了下列报道。  相似文献   

5.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1,(5):82-85
美国国防部一委员会提出“新星球大战”计划;NASA展示可达十倍音速的新型飞机X43A;美陆军发展下一代战术因特网;美五角大楼开发电子战无人机;美研制机器动物部队;俄罗斯改进洲际弹道导弹以对付美国;俄罗斯加快武器更新步伐;英国第一支网络警察队伍诞生;英军将装备“新生代武士”音兵系统;  相似文献   

6.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英军首次将生物战探测装备投入作战使用。1998年,在伊拉克南部执行“禁飞区”任务中,英军又将其两套著名的生物战探测装置投入战场。一套是车载型生物战探测系统,名为“生物战探测系统样机”,简称PBDS;另一套是舰载型生物战探测系统,名为“海军过渡型生物战探测系统”,简称INBDS。此次伊拉克战争中,英军这两套生物战探测系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套系统不仅代表了英军现有的生物战探测能力,而且预示着英军生物战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辉 《华北民兵》2004,(9):54-55
日本步美国后尘,也重弹“中国威胁论”,居心显然很险恶;一贯追随美国的菲律宾在伊拉克提前撤军,打了美国一个“闷棍”,使美国哭笑不得;美国军演、邀请台军上航母训练,都是冲着中国,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朝鲜研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也许是被大国逼得无奈之举,“州官能放大火,百姓也就会点小灯”;印度筹划成立太空司令部,提醒世人面对未来的“星球大战”,各国要未雨先备伞。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英阿马岛战争结束后,一名阿军指挥官指责英军在战争中派遣特种部队“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进行前所未有的冒险,而这一切都是违反海战基本常规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些特种部队确实难以对付”。特别空勤团(SAS)就是英军这些“难以对付的”特种部队序列中最为著名的仅仅者。特别空勤团隶属于英国皇家陆军,总部设在伦敦西面的赫里福德,编有3个团,每个团600至700人不等,其中第22团属正规军,第ZI和23团同本上军(相当于美国的后备军)。这是一支戴土色贝雷帽、徽章上有“勇者必胜”字样、专门从事特种作战的…  相似文献   

9.
防务快讯     
《现代军事》2008,(7):20-21
英军为“未来快速奏效系统”通用车辆选定首选车型;英军装备新型“豺”4 ×4巡逻车;DARPA计划2009年试飞两架高超声速飞行验证机;日本众议院通过《宇宙基本法》草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陆军》杂志近日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军和英军的飞行员战俘被伊拉克军民打得鼻青脸肿,被安排在电视台上亮相。当众宣读反美国、反英国宣言,然后又被伊军囚禁在重要的战略目标内当“人体盾牌”。类似的许多报道让不少美国大兵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自3月底进驻阿富汗以来,英军已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猎鸟行动”和“秃鹰行动”。但是,英军两次行动均无功而返,成为国内外各方嘲笑、挖苦的对象。5月20日,英国国防部不得不作出换帅决定,由达顿接替莱恩出任驻阿英军指挥官。 “猎鸟行动”无功而返 由1700名官兵组成的英军第3突击旅是今年3月底进驻阿富汗的。由于此前美军在“蟒蛇  相似文献   

12.
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在3次海战中用7枚“飞鱼”导弹,击沉击伤3艘英军舰船,特别是第一次(5月4日)海战中,将英军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击沉,致使英军在一段时间内谈“飞鱼”色变。为此,“飞鱼”在世界军火业中也赢得了大量订单。但  相似文献   

1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6):70-70
“甲壳虫”救星 1945年,盟军攻入德国之后的反应大不相同。美国人到处抓科学家,苏联人到处搬机器。轮到英国人的时候剩得不多了,但有时也会有惊喜。英军上校查尔斯·雷德克利夫在沃尔斯堡原本是想找些会修坦克的技术人员,但他却意外发现了保时捷博士在战争之前留下的“大众汽车”图纸。这套图纸上交后,被有品位的英军上司看中,当即要求定货两万台,用于拉货!尽管战后困难,这批大众车只造了一千台,但这批宝贵的订单使大众公司挨过了最艰难的时局。根据这批图纸建造的车型就是至今已经生产出2100万台的“甲壳虫”微型客车。因为有这一层特殊渊源,德国“大众”专门生产过一款以这位英军上校命名的“雷德克利夫”跑车。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2日,一年一度的国际装甲车大会在伦敦特威克纳姆举行。英国最新型“挑战者”3主战坦克在开幕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和此前的“挑战者”2相比,这款坦克有哪些进步之处呢?花落德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于1998年正式进入英军服役。由于英国国力日衰,英军规模一再缩减,目前全军作战部队中只剩下第1装甲步兵旅下辖的皇家坦克团、第12装甲步兵旅下辖的国王皇家轻骑兵团、  相似文献   

15.
顾此 《环球军事》2013,(23):10-11
在现代国际政治实践中,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已成为大国的“标准配置”。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没立“国安委”的国家。目前,美国“国安委”已经走过了67个年头。它的出现是个人的、组织的、政党的、国内的,国际的、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发展、成熟和机制化更是经历了时光和风雨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的恐怖活动,极大地激怒了高傲自负的美国人。为了换回颜面,恼羞成怒的美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出动了大批“武装到牙齿”的特种作战部队,在英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协同下,潜入阿富汗,用于搜捕美国认定的、躲藏在阿富汗的制造恐怖事件的主谋——本·拉登。在参加行动的众多特种部队中,美国“海豹”特种作战部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这只“海豹”吧。  相似文献   

17.
“支座”行动是二战中英军为了彻底解除马耳他要塞的物资补给困难,进一步发挥该要塞在破坏德意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作用,而实施的一次重要行动。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德意联军的毁灭性打击,一度处于失败的边缘。但就在英军处于绝望的时刻,“支座”行动却“起死回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胜利的关键居然是一个让德意联军和参加行动的英军同感困惑的“离奇”命令。  相似文献   

18.
张弛 《环球军事》2009,(2):44-45
二战时,英国精锐部队SAS(英军特别空勤团)的前身刚组建完毕便被投入到北非的战场。当时正值英军第8集团军准备发起对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总攻,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行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英军投入了约100辆“挑战者”,这些坦克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无一受损,“挑战者”创造了坦克运用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其装甲被称为是“不可击穿”的。然而,最近这一神话却被打破了。多次装甲被击穿事件挑战“挑战者”安全纪录2007年4月,一辆“挑战者”—2型坦克在袭击中被击穿装甲,英军受损并不大,但感觉很没有面子,同时在心理上受到的震撼将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因为“挑战者”在他们的眼中几乎就是“安全”的代名词。英国国防部也  相似文献   

20.
美国所说的“21世纪另类大国关系”和中国所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大抵类似,指的是中美两国必须精诚合作,避免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必然发生冲突的历史悲剧重演。当然,避免冲突是一回事,成功阻止冲突的发生又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