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最近与一位同事无意中聊起学历的事情。他拿着今年被列入转业复员干部的名单,愁苦地说:"现在已经轮到了大专学历,过不了多久就该轮到我们本科学历了。"在与他一番敞开心扉的交流后,他心情舒坦了很多,但结尾他还是表示:"看来抽空还得‘弄’个研究生学历,这样才不至于转业摸底排名时排在前面。"听了他的话,颇多感慨。其实,如何看待高学历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要过分追求学历,要注重能力"之类的告诫话语,媒体、舆论讲了很多遍,但仍有那么多热衷于学历的人前赴后继,削尖了脑袋一头扎进提高学历的大军之中。一直以来,人们  相似文献   

2.
赵宇 《军事史林》2004,(1):29-32
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对军用望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玩打仗的游戏时,如果哪位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一架望远镜,他就会神气地指挥大家"作战",似乎望远镜成了指挥员地位的标志,让大家羡慕极了.可那时我们所接触到的只不过是些塑料壳的玩具望远镜而已.  相似文献   

3.
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年,我高考落榜。就在那个初冬,我夹带着失落的心情和满腔的抱负入伍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到部队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队列训练。那艰苦、枯燥的队列动作和单调的新兵连生活让我产生厌倦情绪,再加上站军姿的"定型",更让我感觉这是军人的"徒劳"课目。几天下  相似文献   

4.
兵团在我年轻的心灵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40多年前,第一次接触兵团,当时的兵团,就是我们理想的社会雏型。那是1963年春天,我上大学第三年的第二学期,我们班的同学被派往沙湾县一个公社去搞"四清"试点,我和另一个男同学进驻到四道河子大队一个生产队,这个生产队周边就紧挨着兵团的一个团场。春耕一开始,社员就忙着耕地,打坝整地,我也跟着社员们一起犁地,忽然在田间的大路上,开来了两台拖拉机,带着齐刷刷一排犁铧。在充满春天泥土气息的广袤田野上,看到这两个轰鸣的庞然大物,我的心情别提有多兴奋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书本上的认识和理解,似乎全展现在面前,变成现实。队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好不容易才将这头"锈发"留出个样来,马上又要军容风纪检查了。晚自习回来后一进门大伙笑喷了,一贯爱发如命的范二哥顶一秃头对我们灿烂地微笑,地上一地的头发,边上还放着把推子。为了能抚慰一下范二哥内心的伤痛,作为班长的我私自决定全班都理三毫米。  相似文献   

6.
2010年金秋,"嫦娥二号"卫星将再次造访月宫,与"嫦娥一号"不同,"嫦娥二号"将被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就如我们外出旅行要关注天气的变化一样,"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运行期间,将会遭遇到怎样的空间环境?是"风和日丽"还是"雷电交加"?面对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本刊特邀中科院空间中心专家为我们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7.
辞旧迎新,人类社会迈入了新千年的第八个年头。回望过去的一年,展望已至的新岁,国际社会,特别是令人瞩目的安全和军事领域会有哪些热点、焦点,会有什么发展变化,会有哪些创新或突破,无疑是人们希望解开的谜团之一。当然,预测是困难的,准确的预测就更难。所以,在推出新年第一个"本期专题"时,我们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策划和编辑的。不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抱持这样的理念,在新年的第一期,我们还是推出了"2008,我们将要面对什么"这个专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它能作为一块"砖头",引来关于国际军事领域研究探索的更多"玉石"。——编者  相似文献   

8.
提起河北省唐县野牛村的发展变化,人们说它是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可野牛村干部群众却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这个村曾是为革命扛枪流血具有光荣革命史的英雄辈出之地。那还是在2002年初的一次野牛村民兵干部带领100多名群众因征地问题到县委、政府围攻上访,县人武部出师有力、处置得当。从此,这个村也就成了县人武部的帮扶对象。  相似文献   

9.
一想起干枝梅,我就会想起那段青春如歌的岁月。刚入伍的时候,我们部队常年担负着打坑道等战备施工任务。几乎每年2月底,都要集结队伍向山里开进。那时的内蒙古边防地区还是严冬季节,我们扎营的山脚下积雪没过膝盖,全连的帐篷就搭在一块清除了厚厚积雪的空地上。天气很冷,晚上睡在帐篷里,都要戴上皮帽子。早晨起来的时候,地上铺有一夜北风吹进来的雪,皮帽的绒毛上,也结了一层霜花;在靠近门口和窗口的床铺,枕边和被头都积了  相似文献   

10.
今又春节。岁月就像一条穿梭往返于河两岸之间的小舟,一次又一次把我们摆渡到季节的尽头。又过年了,可萦绕在脑际的感慨总挥之不去:今年的"年"怎么过呢?非常怀念年少时的年。然而那种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等"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穿新衣,吃饺子,小姑娘戴花、小小子放炮"的心情早已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1.
在团场,女人当兽医是个稀罕事,女大学生住在山里当兽医那就更稀罕了!在四师六十七团畜牧中心,就有两名科班出身的女大学生兽医——王晓玲和胡敏艳。6月28日,笔者在猪舍边见到了王晓玲和胡敏艳。只见她们一会儿察看猪耳上的免疫标识、猪的皮肤、毛色、眼结膜,一会儿踢一踢猪的后腿,之后认真地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做兽医,整天钻猪舍、羊圈、鸭栏,又脏又苦,后悔过吗?"笔者问2012年7月被招聘到团场畜牧中心工作的女大学生王  相似文献   

12.
出访日记     
葛炎 《政工学刊》2014,(8):94-95
端午节2014年6月2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编队抛锚在印尼泗水港,炊事班包了粽子。看着大伙捧着热乎乎的粽子,自然就想起了家里过端午的场景:一家老小围着小圆桌,将洗净的粽叶卷起,舀一勺糯米,点一个红枣或是一块五花肉,最后交由岳母,在她灵巧的双手间,未绑紧的粽子快乐地翻滚,绑得松紧合适、有棱有角,很有"卖相",儿子则快乐地央求着我们教他包粽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陕西西安见到王新发时,第一眼就能感受出他的干练。清爽的休闲服,黑白分明的搭配,头上留着时下少有的板寸发,说话语速很快,行动健步如飞,浑身上下散发着军人特有的气质。俗话说十年磨一剑,12年的军人生活,注定了王新发生命中保存不变的品格。军营路,娘子关下铸辉煌"当兵是我儿时的梦想,虽然现在离开部队快十年了,一听到那嘹亮的口号声,我的心情就会异常地激动。"当兵的想法是受到王新发当军官三哥的影响,所以初中一毕业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托拉博拉山区,是"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最后一个明确的现身之地。2001年12月,美军在这里发现他的踪迹后,曾试图通过狂轰滥炸将其消灭,但本·拉登最终还是像狡猾的狐狸一样成功脱逃。自那以后,这个"恐怖大亨"在美军的穷追猛打下似乎变成了一个影子。有关他的藏身之处传闻种种。不过,无论是美军情报人员无线电监听到的结果还是"基地"组织被俘成员的供词都表明,本·拉登目前最可能的藏身之地仍然在阿巴边境山区的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15.
走访南街村     
走访南街村马宁我看了有关南街村情况的一些材料后,就产生了亲自去南街村看看的想法。初夏的一天,我终于来到了南街村。南街村接待处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语气干脆:你们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了解什么就了解什么,只因大伙都在干活,就不派人陪了!南街村是豫南临...  相似文献   

16.
1.这两天,中±丛连印的心情可以用激动不已来形容,就连巡逻路上也忍不住哼着小调。原来,"七一"哨所要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来自祖国的最西端、最东端和最南端的哨所,而他将作为北极哨兵的代表,参加"边陲哨兵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2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当丛连印见到从祖国最远处赶来的战友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东西南北兵真的相聚在了一起,太高兴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的家庭及入伍经过我家乡是贵州凯里炉山洛棉村,我家世代都是山里种地人。父母生了我们兄弟三个,因为家里穷,兄弟三人都没读过书。我去当兵是在1938年的秋天,正值家乡收割稻子。政府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原本抽中的是我二哥。我二哥因为刚结婚不久不肯去当兵,就躲了起来,没有办法,只有让我顶上去。那年我才16岁。部队走的那天我也没有告诉家里,我怕妈妈知道要哭的,就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贵阳,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路上就病了,得的"打摆子"。有一个老乡叫  相似文献   

18.
正温宿县克孜勒镇古洛克村离阿克苏市虽然只有20分钟的车程,但是找到古洛克村并不容易。4月24日上午,在南疆漫天的沙尘里,即便向导指明了方向,记者还是在乡村的街道上迷路了。经过不断地问路,记者终于在古洛克村村口看到了一师、阿拉尔市"三民"活动驻村工作组的成员——刘全军和郭峰,两个人"灰头土脸",似乎有些疲惫。"今天凌晨5点,一场大风袭击了古洛克村,天一亮,我们赶紧和村干部一起查看并统计村里的受灾情况,跑了一早晨,这才赶过来接你们。"刘全军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9.
10枚子弹壳     
刘纪念没有当过兵,更没有摸过真正的枪。当上民兵后,刘纪念参加了军分区组织的打靶。那天是刘纪念第一次打靶。他将自己亲手打出的10发子弹的弹壳小心地捡了回来,事后又向军械员要了一个弹夹,把弹壳整齐地装在弹夹上。不太发亮的、还留有火药味的弹壳排在一起,就像一支特制的口琴,珍藏着刘纪念打靶归来的心情。 那段日子,县人武部按照上级军事机关下达的训练计划,组织全县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进行集训。3排7班的刘纪念是当年刚入队的民兵,他还是头一次到民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 自从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全世界人类的文化生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946年,电视第一 次来到中国,成为当时绝对的稀罕物。人类似乎总有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20世纪初,电影还被认为是上帝送给 人类最好的东西,而到20世纪50年代,电影在登峰造极中突然被电视击败,因为能够制作精彩电视节目的电视 台出现了。现在,我们不知道是否轮到电视倒霉了,但关于电视无聊电视弱智电视庸俗的论断或鼓噪一直不绝于耳。 鼓噪归鼓噪,电视屏幕前面还是有一帮子人在或认真或随意地观看。这群人里不只包括那些家庭主妇们,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