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向红外脉冲强光辐射是定向红外对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用来破坏敌方精确制导武器或C4I系统中的红外传感器。本文主要研究了药物爆燃产生近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计算化学反应热分析了药物爆燃产生的总能量,并且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爆丝的一种红外脉冲强光辐射新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电爆丝的爆炸机理。用电爆丝绝热加热模型数值模拟了电爆丝在冲击大电流作用下的电爆炸特性,电爆丝根数对电爆炸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惰性气体中电爆丝爆炸激励的冲击波模型。对于冲击波马赫数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惰性气体种类对冲击波强度的影响以及电爆丝根数对冲击波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所得结论对红外脉冲强光辐射源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探索了一种产生近红外脉冲强光辐射的新途径。用冲击大电流使铜丝爆炸产生圆柱式内爆冲击波 ,冲击压缩惰性气体 ,产生等离子体辐射近红外脉冲强光。实验表明 ,用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总功率为MW量级 ,脉宽为 1 0 μs量级的近红外脉冲强光辐射 相似文献
7.
红外警戒系统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威胁目标(导弹、飞机),红外警戒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发展迅速的近程防御与对抗武器装备。针对红外警戒系统的主要技术,提出了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了信号处理对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给出了一种红外点目标信号预处理方法和红外目标点迹处理方法,以及虚警时间、虚警概率、探测概率的关系;探讨了双波段数据融合技术并简述了系统的研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红外脉冲延时比较液位计设计方案。它针对传统雷达液位计信号处理过程复杂的缺点,采用电路延时测量、脉冲计数的方法简化信号处理过程,应用微小值放大测量的原理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根据文中的方法进行了延时比较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达到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战争中高速导弹造成的严重威胁,研究了导弹壳体及废气羽烟的热辐射特征,分析了其红外、紫外波长及光谱分布。结合目前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通过扩展工作波段,采用红外双色、多色,以及红外/紫外复合等技术,提高光电侦察系统综合性能的方法。相关装备的应用证明,多色复合侦察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复杂战场环境下自身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具有较好的隐身能力,不易遭受攻击,是雷达探测警戒的重要补充手段.研究了IRST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外舰载IRST系统的装备情况,分析了舰载搜索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星空场景建模是空间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中段空间实验红外天文星表(MSX-IRAC),通过位置计算得到该星表内恒星在指定观测时刻、观测地点投影到视场所在平面的坐标,同时利用改进的光谱模板技术,生成视场内所有点源星体的红外光谱(1.2~35 μm),并对光谱积分得到指定谱段的辐射量,最后将恒星位置和辐射信息在二维图像上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了一个星空点源背景红外辐射场景生成模型,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确定了镁/硝酸钾药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近红外辐射强度和可见光强度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当镁与硝酸钾的配比为50∶50时,近红外辐射和可见光强度最大.随着药剂中镁含量的提高,燃烧速度迅速增加.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对镁/硝酸钾药剂燃烧反应的温度以及主要反应产物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白宏刚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2,(2):5-8
根据红外技术的物理学基础,重点分析了红外夜视、红外预警、红外制导、红外侦察和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物理学原理,并对红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射频 /红外双模复合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发了对射频 /红外双模复合制导仿真工具的迫切需求。国外从 20世纪 80年代末就开始了射频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美国海军空战中心等 4个单位的射频 /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及其发展过程、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坦克红外隐形涂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坦克红外隐形的重要性,并从涂料的红外发射率、太阳能吸收率、涂层的表面结构以及涂料的组分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坦克红外隐形涂料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Shockwaves from fuel-air explosive (FAE) cloud explosions may cause significant casualties. The ground overpressure field is usually used to evaluate the damage range of explosion shockwaves. In this paper,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ulti-sources FAE explosion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multiple shockwaves propag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model is verifi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a fourfold-source FAE explosion, with the total fuel mass of 340 k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pressure fields of multi-sources FAE explos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ingle-source. In the case of multi-sources, the overpressure fields a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source scattering distance and source number. Subsequently, damage ranges of overpressure under three different levels are calculated. Within a suitable source scattering distance, the damage range of multi-sources situ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source, under the same amount of total fuel mas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basis for personnel shockwave protection from multi-sources FAE explo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