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近一份资料的统计,从1981年3月起,迄今共举行过32批战争遗孤赴日认亲的调查活动,有2775名战争遗孤,连带他们的直系亲属共有9000多人回到了日本。这是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孽果。回到日本的战争遗孤观在过得好吗?穿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经过喜极而泣的拥抱,感情的潮水在汹涌澎湃之后慢慢归于平静,许多现实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天皇制政治军事体制的建立,追逐资本积累和增殖的经济动机,以及中国的散弱无力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使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
试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痛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对于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驳斥少数人为日本侵华罪行辩护的无耻谰言,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军事战略,即协调地发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以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有时也称为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4.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给中华民族造成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且还对后方的沦陷区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华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日本在占领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统治政策,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且以华北模式为母版在整个占领区进行推广,因而又具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政策及手段进行阐述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5.
咨询园地     
Q山西读者乔鹏飞问太平洋战争的情况。太平洋战争指的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的困境,掠夺东南亚的物资,夺取美、英、荷等国的殖民地,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由于缺乏战争准备,在战争初  相似文献   

6.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德、意法西斯先后挑起的局部战争而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战争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步骤。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为止,整整延续了十  相似文献   

8.
68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凶残的侵略者在中国大地大肆烧杀抢掠、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如今的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正面承担历史责任,日本国内的右翼极端分子也不断否定曾经的暴行。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特刊发此文,以还原历史本来之面目,昭彰侵略恶魔之罪行。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嘉靖二十六至四十五年(1547~1566年),明朝军民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争。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4世纪,日本封建诸侯互相兼并混战,他们为转嫁国内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纵容、唆使在战争中溃败的武士、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使用了大量坦克参加作战。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来不及撤走的许多坦克曾被我军和国民党的军队所缴获、利用。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就是在收集日军遗弃坦克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这些坦克大都被淘汰了,就  相似文献   

12.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3,(12):40-46
中国派遣军,日方称“支那派遣军”,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派驻到中国关内的侵略军,于1939年10月成立,日本战败投降后撤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组建的第一个总军(方面军群)级战略集团。可以说,中国派遣军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最多的一支侵略军。  相似文献   

13.
战争责任观是指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国家,战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和态度。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如何评价这场战争,二是应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迪?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之一,对世界人民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严重的战争罪行。1946年1月19日,盟军最高统帅部宣布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军国主义集团进行审判。经过历时2年又7个月的法庭调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长达几十万字的判决书中,历  相似文献   

14.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与美英在亚洲的霸权进行全面较量的起点,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开始形成。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争霸行动,在当时已经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美国等国却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这种绥靖政策加速了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世界大战的爆发,断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日本电视台放映了一部名为《惊世情缘》的中国12集电视连续剧,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家庭收养战争中流落中国的日本伤兵,以及日本伤兵与他的异国亲人的亲情故事。充满人道和博爱的感人故事让众多日本国民留下热泪,为深受战争伤害的中国老百姓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感动钦敬不已,许多当年侵华日军老兵包括右翼分子也深受震动。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这个陆地面积仅37.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200万人、战略资源有限的弹丸岛国,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同时在亚太地区的东亚、东印度洋群岛、太平洋三条战线上,支撑起了与中国、东亚其他各国及美国作战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日本错误地估计了自身战争能量,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对中国是"不宣而战",中国对日本是"战而不宣",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然都没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未正式宣布绝交,一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被占领而不宣战,可能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蹊跷的事。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是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帝国扩张道路上发动的又一场决定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以极端轻视日本的姿态投入战争,屡遭败绩,最终不得不承认战争失利。其情报管理能力与情报保障能力水平低下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日本因拥有全面情报战理念并在情报工作中花费巨资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战后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相似文献   

19.
“伊诺拉·盖伊”号B-29型轰炸机扔下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 广岛是日本全国闻名的柳树之乡。这个被圈定面临死亡的最大的海港和制造业城市在三年半的战争中一共遭到过敌人12颗炸弹的震荡。尽管如此,城市的居民们知道得很清楚,日本在战争中正在走下坡路。在那些曾经送走过成千上百万日本士兵开赴西南太平洋作战的码头上空,笼罩着死一样的沉寂。1945年8月6日,是星期一。  相似文献   

20.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颁布了新宪法。宣称日本永远结束军国主义制度。新宪法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家争端的手段”,并称日本“不保有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按照这部宪法,战后的日本将进入一个走和平发展之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