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日 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在北京召开学习江泽民同志“七—”重要讲话交流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定凡在会上谈了学习体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黄国俊等同志作了发言。 5-7日 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汇报会在四川召开。 10-11日 集团公司领导与核工业离退休老领导共同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定凡和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康日新分别主持。原核工业部部长张忱等参加了学习。 11日 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黄国俊到原子能院检查快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核技…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10 日集团公司在秦山召开核电安全生产会议,会议进一步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电话会议精神,研究解决核电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强化核电安全管理。中校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康日新出席会议并讲话。 17 日集团公司在原子能院召开快堆工程现场工作会议,检查快堆工程进展情况。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经理康日新、黄国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 24—25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康日新和中校集团公司顾问陈肇博一行,到江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性客观,全面认识原子弹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原子弹;他高瞻远瞩,以国家安全、国家地位为着眼点,衡量判断原子能事业发展问题;他睿智果断,争取到了苏联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的援助,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日核工业集团公司邀请集团公司系统来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举行座谈会,共商“十五”期间核工业发展大计。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蒋心雄、赵宏、傅锐、黄锦华、李德平、刘广均、许谨诚等应邀出席。李定凡总经理主持会议,孙勤、李忠良、黄国俊副总经理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座谈会。李定凡总经理介绍了集团公司“十五”总体发展思路和今年的工作重点。孙勤副总经理介绍了结构调整工作。黄国俊副总经理就军工科研生产、核电发展建设、核应用技术产业化作了详细介绍。代表、委员们肯定…  相似文献   

5.
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大型核工业企业集团●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定凡一、按照十五大精神,逐步改造和完善现有的直属公司和集团目前中核总已有一批公司和集团。主要包括秦山核电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深圳中核集团、上海中核浦原总公司、中核金原铀业公司等。19...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9日 秦山二期1号机组反应堆开始首次装料,标志着1号机组安装、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该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蒋心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康日新、王炳华,中核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赵成昆等领导在现场观看和指导了这次装料操作。 10-12日 集团公司质量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定凡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黄国俊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8日 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Parvez Butt先生率巴原委会代表团访华,并与李定凡总经理为首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签署了《关于巴基斯坦核电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6日 核工业集团公司召开电话会议,部署2001年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21-23日 中核集团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会议在成都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副总经理黄国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25日 中核集团公司在京召开全系统电话会议,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  相似文献   

8.
2日集团公司在京召开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标准设计工作研讨会。李定凡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宣布了关于成立中核集团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标准设计领导小组和顾问组的两个决定。 3日中核集团公司董事监事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集团公司向各控股、参股企业派出的董事、监事向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定凡在会上对做好董事、监事工作提出了要求。 4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隆重召开国防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对 1999年度和 2000年度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核工业…  相似文献   

9.
“两弹元勋”彭桓武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的发展贡献卓越,但是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并不“老道”。大智若愚的他曾评价自己:“人情方面的知识不如一个中学生。”  相似文献   

10.
沈辛荪代表:发挥国防行业代表委员的作用,为促进行业发展多做工作"作为在国防科技行业工作的代表,要考虑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接触有限,了解不到那么多情况。所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代表委员的作用,使他们为促进行业发展多做工作,能否一年中组织几次这个行业的代表、委员,有重点的到有关单位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对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增加理性思考。这样我们可以在全国两会上,在了解全国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又结合行业发展中的实情,提出更有代表型和可行性的议案提案,共同努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自1950年建院以来,原子能院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己任,始终将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堆一器"开启我国原子能时代,  相似文献   

12.
<正>激光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能够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技术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高科技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激光技术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科技发展专项计划,引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卷有益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顺利通过各项议案、选举决定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他说,这个雄心壮志不仅一定要实现,也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总是渐进的。当具备某种条件时,它就会以革命的方式突飞猛进,一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对此往往称之为科技革命。在人类的近代史上,这样科技革命已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以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萌芽的。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它不是以某一种科技进步为代表或标志,而是大约同时出现了一个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  相似文献   

15.
正1955年4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向我国提供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赴苏进行培训和实习。1956年5月26日,"一堆一器"开工兴建,并先后于1958年6月建成。同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从此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原子能院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学文,从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产业发展角度,提交了一份“按照《政府采购法》实施政府航空器采购”的议案。 崔学文提出,政府航空器采购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要,提高政府行使社会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7.
去年初,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部分代表提出了“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议案。这一议案得到了多数代表的赞同,被采纳并列入了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议程。区人大常委会把监督国防教育实施情况列入去年工作内容。在省《全民国民教育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区人大于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1963年美国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的得主是年过六旬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时任总统约翰逊也赶来参加了颁奖仪式。就当奥本海默走上主席台时,打了一个趔趄,约翰逊总统忙伸手去扶他。奥本海默推开他的手,说道:"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时,你去扶他是没有用处的,那些年轻的人才们更需要您的扶持。"  相似文献   

19.
正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四○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思宁 《环球军事》2006,(10):56-57
战后历届美国政府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更为可靠的国家安全体制,每位总统都试图根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发展和完善国家安全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协调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同时,力避其前任在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1947年至50年代末,国家安全体制的初创时期1947年7月,杜鲁门签署了参、众两院通过的758号和2319号议案,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安全法》的诞生。8月,美国会又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修正案)》。这两部法案是美国现代国家安全机构产生的前提,由此奠定了其国家安全体制的法律基础。一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