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4月8日8时,苏军近卫第3师在彼列科普地区向德军发起进攻,三百多门火炮对德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准备。9时15分,苏军发出冲击信号。这时,苏军的一半大炮停止射击,其余火炮向德军第二道堑壕转移火力,步兵在冲击出发阵地举起草人,高喊杀声,并用轻武器猛烈射击。德军见状急忙占领阵地还击。这时,苏军停止射击的炮兵突然开火,对占领阵地的德军急袭五分钟,使毫无防护的德军遭到重大杀伤。接着,苏军在炮火第二次转移后,又对第一道堑壕进行了一次急袭。由于炮火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全线溃败,到12月初就损失约七百万人。然而,在莫斯科城下,苏军却创造了奇迹,第一次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把德军击退一百至二百公里。战前,德军估计苏联陆军有一百八十二个师,能用于对德作战的足一百四十一个。苏军遭受惨重损失,仍有力量进行反击,这使许多德军将领迷惑不解。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过低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三百六十个!”当然,低估苏军实力  相似文献   

3.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4.
1943年1月16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夺回了德军占领的波特姆尼克机场。该机场是德军进行空中补给的重要基地。苏军控制了机场的照明和无线电导船设备,并以巧妙的手段继续欺骗德军飞行员。由于德军前线指挥部对一线混战情况不明,未能把机场失守情况通报下属,一些分布在不同机场的运输中队继续向这里实施紧急空运。尽管见到机场跑道弹痕累累,但是为挽救在风雪中挣扎的第6集团军官兵,德军飞行员还是鼓足勇气一架  相似文献   

5.
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军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参战的有四个方面军,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共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5,000余架。德军投入的兵力共63个师又3个旅,计1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约1,350架。战役的结果是,德军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其余的师损失过半,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打开了宽500多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缺口,把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苏军实施自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撕裂苏德战场上整个德军的防线,使德军南北战略集团无法协调行动;解除南线苏军的右翼威胁;打通直扑德国的最短途径。这次战  相似文献   

6.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战争的第五天,德军突入苏联领土300多公里。至11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850—1,200公里,占领的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苏军损失惨重。据德国材料,战争第一日日终,苏军损失飞机1,811架,至7月22日达7,564架。至7月8日,苏军被歼灭的步兵师89个、坦克师20个。五个多月后,苏军损失人员约700万,其中被俘300余万;损失坦克24,000余辆、飞机16,000余架。  相似文献   

7.
<正>第三集团中期旗帜(卫国战争期间,1941-1950)几乎是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军不宣而战开入波兰东部,按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让德军推进到苏联边境上,必须在苏联领土与德军战线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为此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从未臣服帝俄的北布科维  相似文献   

8.
当阳桥上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生动地刻划了三国时期猛将张飞的神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一辆坦克单车拒守桥头,迟滞德军一个步兵师达两昼夜之久,也充分展现了苏联红军的神勇。 1941年末,由于苏军准备不足,德军没费多大劲,就撕开了苏军的防线,大规摸地向苏联境内推进。当德军的一个步兵师前进至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边时,突然发现对岸桥头上赫然屹立着一辆苏军的新型坦克。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  相似文献   

9.
张晖 《军事史林》2016,(4):29-37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让苏军轻敌了一次,在哈尔科夫付出了代价.德军在哈尔科夫的胜利,亦让其高估了自己,又想在库尔斯克一举扭转战局. 完成对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的占领,德军正逼近北侧的库尔斯克.曼施泰因并不甘心获此“微利”,他更想趁热打铁,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希特勒对曼施泰因和豪塞尔的装甲军更是青睐有加,对下一步在库尔斯克与苏军的决战,给予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德军为了阻止苏军的进攻,在实行防御和退却时,曾对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反突击。苏军为了保障不间断地发展进攻,对德军的反突击实施了有力的抗击,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一、抓住进攻战役的关键,组织好各阶段的抗击反突击苏军认为,在进攻战役中,防御的军队必然会采取反突击的手段阻止进攻的军队。如果抗击反突击不能成功,进攻战役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组织好各阶段的抗击反突击,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对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判断失误的原因初探杜正艾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突然袭击。经过短短18天的激战,德军向苏境内推进了300~600公里,苏军的人力、物力蒙受了巨大损失,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和制空权。苏军初期...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柏林战役中,担任主攻柏林的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别出心裁,妙用被德军误为“神秘武器”的探照灯,为攻克柏林首立奇功。苏军发起攻城作战之前,柏林德军的防御工事体系十分坚固、庞大。德国法西斯为了作垂死挣扎,投入了85个师近百万守军,还有3300架飞机、10400门火炮、1500辆坦克。这无疑给苏军攻克柏林增加了许多困难。如何才能给予德军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伤亡呢?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8日,柏林市中心高13米的苏军纪念碑落成。身材魁伟的苏联士兵左手抱着一个孤苦伶仃的德国小女孩,下垂的左手握着一柄沉重的双锋剑,脚踩法西斯的卐徽记。这座塑像表现的是真人真事。那是1945年向柏林市中心挺进的苏军220近卫步兵团受到德军火力的阻拦。桥旁的开阔地带弹雨纷飞,一名被流弹打死的德国妇女躺在那儿,一个5岁小女孩趴在妈妈身旁哭泣。  相似文献   

14.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战时期,南斯拉夫人民抵抗组织为了阻止德国的进攻,切断德军后方补给线,与守桥的德军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最后终于炸毁了大桥,胜利完成了任务。电影中的故事惊险迭出、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整个二次大战中,像这种争夺桥梁的战斗不胜枚举。下边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盟军与德军在1945年3月争夺莱茵河上的一座大桥而发生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莱茵河是欧洲第三大河,它发源于欧洲西部的欧洲第一高山阿尔卑斯山脉,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最后穿越荷兰,在鹿特丹附近流入北海,全长1320千…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2日-11日苏联红军举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演习,以检验苏军应对德军入侵的能力.由于苏联将这次大演习列为绝密级别,有许多细节到现在仍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6.
“装甲铁拳”——苏联陆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诞生于1942年9月。这支钢铁之军可以说是苏军坦克部队的灵魂。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采取闪击战术,装甲集团部队一天就突破苏军阵地60余公里。面对此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谋划斯大林格勒反攻时认为,苏军必须有几支能快速突进、远距离独立作战的坦克大兵团,这样才能与德装甲部队进行较  相似文献   

17.
9月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9月25日,中国八路军115师于山西平型关前线首战告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揭开了德波战争序幕,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9月15日,英德空军发生激烈空战。这是不列颠之战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德军战败。此后,德军对英空袭转入低潮。1941年9月30日,苏德开始莫斯科会战,苏军以重大代价取得胜利,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战争中,城镇将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开展城镇游击战将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阿富汗人民为了抗击入侵的苏军,普遍开展了城镇游击战。他们在城镇组成精干的游击小组,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打击、削弱、震撼苏军,其战斗规模虽小,但战果往往很可观。苏军在阿富汗游击队的沉重打击下,采取了各种反游击战措施:一是在城市内部实行宵禁,搜捕游击队的地下组织和潜伏人员,加强市区武装巡逻,重要目标遍设岗  相似文献   

19.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天黑夜,苏联一架飞机在德军机场上空中弹起火,飞行员跳伞逃生,正降落在这个机场上。情绪镇定后,苏军飞行员绕过敌机场勤务分队的营房,向明亮的停机处奔去。跑道尽头,停着一架德国飞机,坐满乘客,但驾驶舱里空无一人。苏军飞行员迟疑片刻,整了整他那与德军  相似文献   

20.
1969年3月17日,入侵珍宝岛的苏军在与中国军队的激战中,一辆T-62中型坦克触发冰面上的反坦克地雷被毁。出于政治和军事的双重目的,此后中国军队与苏军反复争夺这辆坦克,分别惊动了周恩来和勃列日涅夫。最终,在中国北海舰队潜水员参战的情况下,中方取得了这场争夺战的胜利。自此,"珍宝岛事件"令T-62成为我国家喻户晓、最具知名度的"苏联坦克"。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一番解读也就成了一件令人感兴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