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提起拿破仑,人们马上会想起这个小个子军事天才征服世界的野心和奇计迭出的智谋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战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拿破仑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即使在他的军队饥肠辘辘地行军之时,他也要让人为他准备丰盛的食物,然后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拿破仑一向与他的士兵同甘共苦,惟独吃东西他从不让人。也许正是这些丰盛的食物使他始终保持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给他智慧过人的头脑输送了充足的营养。由此看来,拿破仑既是一位“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恩格斯语),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军旅美食家。而如今在高技术条件下,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拿破仑式的军旅美食家。  相似文献   

3.
梁贵明 《国防科技》2004,(11):94-95
一位西方人士这样说过: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代天骄拿破仑,拿破仑战争则培育出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两位近代军事科学巨匠。A.H.Jomini约米尼(1779-1869)祖籍意大利,1779年出生于瑞士帕耶那的一个殷富家庭。少年读书时,他立志成为一名商人或银行家。走出学校后到巴黎一家大银行当上了职员。17岁时,拿破仑大军在意大利战争中取得震惊全欧的奇迹般的胜利,—下子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这个年青的瑞士人热情向往刚刚经过革命洗礼的法国,尤其仰慕拿破仑光彩初露的统帅艺术。这一年,他投笔从戎,先是在为法国服务的一个瑞士步兵团任职,后来进入法国防…  相似文献   

4.
战争轶闻     
拿破仑的最后一次失误人们普遍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误。其实不然,当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收到一位亲密朋友赠送来的礼品。这件礼品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特别精制的象棋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是,他却忽略了好友专门送棋的用意和这棋子中隐藏的秘密。直到拿破仑最后死于孤岛后,才有人发现这棋中一枚棋子底部可以拧下来,里面藏着如何从岛  相似文献   

5.
尤利乌斯·恺撒 是古罗马杰出的军 事统帅和政治家。他 虽未登上皇位,但却 因为开创了辉煌的 "恺撒时代",被后人以"大帝"相称。他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军事天才。他著就了《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军事名篇。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所效法。但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却因实行独裁统治,最后惨死在政敌的利刃之下。  相似文献   

6.
被马克思称为伟大军事家的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曾以显赫的战绩震撼整个欧洲以至世界。从1793年的土伦战役开始,到1815年的滑铁卢会战为止,拿破仑组织指挥了大小50多次战役,常常以少击众,取得令人惊服的胜利。尽管拿破仑最终失败了,但是在历史的天平上,他的威名、军事思想和统帅艺术,都明显地超过他的对手。拿破仑的军事造诣体现在诸  相似文献   

7.
犬救拿破仑     
在1815年的一个黑夜,拿破仑从其流放的厄尔巴岛秘密出逃,慌忙中在一块岸石上滑了一跤,跌下黑黝黝的海水里。不会游泳的拿破仑被海浪打得浮浮沉沉,连连呛水。黑暗中,营救拿破仑的人弄不清他在  相似文献   

8.
犬救拿破仑     
那是1815年的一个黑夜,拿破仑从其流放的厄尔巴岛秘密出逃,慌忙中在一块岩石上滑了一跤,跌下黑黝黝的海水里。不会游泳的拿破仑被海浪打得浮浮沉沉,连连呛水。黑暗中,营救拿破仑的人弄不清他在什么地方,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幸而等在海上接应拿破仑的小船上的一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象拿破仑那样被众多的文学大师们描写过和议论过。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描绘的拿破仑是个“矮小的人”,既自负,自信,又有点装腔作势。鲁迅在他的杂文《拿破仑与隋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战争,是指1799年一1815年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同欧洲反法同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在这期间,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战役有60多次,几乎是所向披靡,创造了战争史上许多奇迹。恩格斯称赞他为一代“军事巨人”。对这一战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拿破仑战争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9):70-70
1792年,汲汲无名的波拿巴·拿破仑上尉因为极度贫穷,曾一度想自杀解脱。所幸他的一位好友——知名法国演员约瑟夫·塔尔玛出手相助,才使拿破仑有机会留名历史。  相似文献   

12.
1799年11月10日,拿破仑依靠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威望,发动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戎马一生,在亲自指挥过的50多次战役中大多数是以弱胜强。1805年他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决战时创造的战略奇迹,便是一例。当时拿破仑率领7万法军在乌尔姆取胜之后,便沿多瑙河顺流直下,追击俄奥联军。但当他追到奥尔莫乌茨时,俄国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赶到了。援兵一到,俄奥联军便抢占了奥里谬兹地区阵地。这时联军兵力达到8.7人人。拿破仑见此情景,便思忖:现在普鲁士援俄大军也在往这里赶,如不在10万普军到来之前动手,那么打败俄奥联军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立刻展开进攻。 面对拿破仑的进攻,随军出征的沙皇亚历山大十分自负,虽然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但虚荣心很强。他主张立即与法军作  相似文献   

13.
若米尼同克劳塞维茨一道,被称为19世纪两个最大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他和克劳塞维茨同时生活在新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的时代,亲身经历过法同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洗礼.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战斗中,一个传令兵向拿破仑飞奔而来并递交给他一份裹在马鞍中的信件。拿破仑问:“你受伤了吗?”“不,我被杀死了。”传令兵回答。话音一落便死去,从马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15.
“天有不测风云”,气象和战争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拿破仑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回顾拿破仑的军事生涯,总和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有时是上天的宠儿,有时成为老天捉弄的对象,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或许他也会宿命般地感慨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似文献   

16.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7):61-63
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失败,一方面,他对俄国冬天的严酷程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他对俄国人坚决实施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也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叶,法国的统帅拿破仑先后6次打败了由几乎整个欧洲国家组成的反法同盟。就在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向欧洲的最后一个保守党的大本营进攻时,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惨败。从此,他开始了“从伟大的向可笑的”转变,并最终从王位上滚下台,成为厄尔巴岛上的一个囚犯。这场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战役就是法俄间的鲍罗金诺战役。  相似文献   

19.
法俄战争时,拿破仑手下有一名上尉军官,名叫萨贝安。1812年,萨贝安随军参加拿破仑发动的侵俄战争,被俄军俘虏了。从此,他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长时期的俘虏生涯。就在这远离国土和亲人的境况下,萨贝安过了整整100年零1天的俘虏生活。碰巧的是,正当他的俘虏生涯满了一个世纪紧接着进入下个进纪的第一天,他死了。他44岁那年被俘,死时144岁。  相似文献   

20.
宋成 《政工学刊》2003,(7):60-60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0多年纵横驰骋于欧洲战场,创造了资产阶级军事史上的许多奇迹,尤其是在统帅艺术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效仿的典型事例。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哨兵斜倚着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哨兵,而是拿起了哨兵的枪替他站了大约半小时的岗。当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正在替他放哨的元帅时,十分恐慌和绝望,便跪倒在他跟前。拿破仑和蔼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嗑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