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1年8月,德国、荷兰称要密切监控利比亚化学武器,以防卡扎菲使用芥子气,这是因为前卡扎菲政府内政部长尤尼斯在4月曾发出强烈警告:“如果卡扎菲身处绝境,他一定会使用芥子气。”  相似文献   

2.
8月4日,中国齐齐哈尔市某开发公司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侵华日军遗弃的5个芥子气毒剂桶,泄漏的毒剂造成40多人中毒受伤住院治疗,其中1人死亡。这一事件并非偶然。类似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造成毒剂泄漏伤人事件已在中国的10多个省发生,造成1000余人中毒伤亡。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严重后果是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毒瘤。本文将从侵华日军化学战部署的角度,追溯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袁俊 《环球军事》2008,(17):28-29
据美国国防部前不久对外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BDU)。美军的A—10攻击机发射了30万发炮弹,其中贫铀弹与普通炮弹的比例是5:1。以此推算,仅美军的A-10攻击机在伊拉克境内留下的贫铀弹残片即为75吨。此外,美英联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也都装有贫铀弹。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固体废物中芥子气的GC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了多种模拟固体废物基质的样品、采样和处理方法。对多项测试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的技术指标满足了要求,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二元弹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武器,是近年来毒剂使用原理上一个新的突破,对化学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制定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美国不仅研究已知的致死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的二元弹,还发展新毒剂和新失能性毒剂二元弹。美国已经研制的二元化学武器有沙林维埃克斯和中等挥发度毒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及导弹弹头等。  相似文献   

6.
4月4日伊拉克高等法院宣布,将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及其6名高级幕僚提出新的犯罪指控,即指控他们使用化学武器于上世纪80年代制造了针对伊北部哈莱卜杰镇库尔德人的大屠杀。化学武器是以毒气杀伤人员的武器,它的物质基础是毒剂。由于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的存在和使用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它一开始使用即遭到全人类谴责,被认为是非传统的、不文明的、可恶的。国际社会早就意识到这种威胁,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公约。萨达姆因使用化学武器屠杀村民而被法庭指控后,哈莱卜杰…  相似文献   

7.
贾宝东 《国防科技》2003,(10):31-32
今年8、9月份,在我国黑龙江齐齐哈尔、河北石家庄两地的建筑施工中相继发现大量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芥子气毒气桶和毒气弹。因接触者无识别能力,未加防护而发生毒剂伤人事件。这两起严重事件再次勾起中国人民对那段不堪回首历史的回忆。那么,芥子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毒剂,如何对其实施有效消毒处置呢?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发动了化学战,英、法、美、俄军队等国也相继大量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法国在战争期间共生产化学毒剂13种,计49296吨,俄国使用了4700吨毒剂,美国曾将500万发毒剂炮弹运往英、法,战争结束时仍有400余万枚毒剂炮弹的贮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战进行的是一场化学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加紧化学武器的生产和备战,人们“谈毒色变”,化学战犹如弦上之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化学战终究没有发生,同盟国诸国准备的50万吨毒剂最后也不得不销毁。为什么这种有效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没有使用于战争,同盟国大力准备的化学战始终没有爆发呢?其中原因很复杂,在战争的不同时期,对同盟国的不  相似文献   

9.
正地面防空作战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前的高炮打飞机、冷战时期的防空导弹打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防空导弹打导弹以及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炮弹打炮弹,即C-RAM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作战。伊拉克战争期间应急采办的过渡型C-RAM系统已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如最早部署到伊拉克的雷声公司基于"加特林"高炮开发的"百人队长"系统。后来,一些国家效仿美国研制成功了多种C-RAM系统,如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基于35毫米"太平盛世"系统和改进型"阿海德"弹药的"螳  相似文献   

10.
纪学仁  于义风 《防化学报》1999,9(1):64-70,78
1998年化学裁军,以执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为中心,取得重大进展。公约组织全面开展覆约活动。169个签约国中已有121国批准公约,87国作出宣布。公约组织进行了349次核查。美国销毁化学武器近3000t,俄罗斯销毁化学武器尚处于计划准备阶段。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重复,美、英动武,非缔约国中化学武器扩散不断发生,化学裁军仍潜存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1.
韩雪 《国防科技》2003,(7):37-37
由于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威胁对伊拉克坚固目标使用战术核武器,引起人们对小型核武器的担忧。作为美军小型核武库中装备数量最多、发射最简便的核炮弹,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倍加关注。 核炮弹是装有核战斗部的炮弹,主要用于打击对军事行动有直接影响的对方目标,如指挥所、导弹发射阵地,集结的部队,集群坦克、.场、港口、得要  相似文献   

12.
炮弹古今谈     
炮弹发展的千年史 历史上有关火炮的最早记载是9-10世纪的“飞火”。904-906年,我国就有“发机飞火”烧了龙沙门的记载。当时的炮弹大都是球形的。因为用滑膛火炮发射长形炮弹时,炮弹往往会在空中翻筋斗。因而炮弹打不远,也打不准。 球形炮弹是和管状火器的出现分不开的。早在1132年,我国就有用竹管装上火药制成的管状火器。1332年左右,早期的滑膛火炮——火铳出现了。这类火炮的炮弹最初是一些外形不规则的石头、木块,后来才用球形取代了其他的外形。实心球弹主要靠撞击力来杀伤敌人和摧毁工事,因此要想提高炮弹的威力,就要增加球的重量,结果使其体积增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概念化学武器,是区别于传统化学毒剂弹药而言的一种武器。这种新化学武器由于其弹药并不对作战人员构成伤害,更不会致人死亡,也不污染环境,因此短期内还不会受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限制。说它不受《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限制,是指它既不违背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的内容和精神,也不受1993年1月公开签署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控条约《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的约束。它是一种新型概念武器。这种新概念化学弹内装的不是普通炸药,也不是常说的沙林、芥子气等种种  相似文献   

14.
1943年12月,德国纳粹空军对意大利东南部港口巴里实施大规模空袭,给盟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西方一些军事史学家甚至将它称作“第二珍珠港事件”。在此次轰炸中发生的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被隐瞒了许多年——一艘装载着大量芥子气的轮船当时正在港内,许多人因此成为了化学武器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19):70-70
偏弹一发决出胜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在凡尔登会战长达两个月之久,双方发射74000多万发炮弹,伤亡上百万名官兵,还未决出最后胜负。然而,一发偶然偏离射向的炮弹对战役结局起了决定作用。1916年4月初,在双方混战中,法军的一发炮弹打偏了,无意间击中德军的秘密弹药补给基地,—下子使德军的45万发大口径炮弹全部爆炸销毁。法军抓住这一偶然得到的有利战机,逐个炮轰德军的炮兵阵地,摧毁了所有的重型火炮,使得德军只能被动挨打而无力还手。  相似文献   

16.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证实,朝鲜3月31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进行了海上射击演练,用海岸炮和多管火箭炮共发射了500余发炮弹,其中有100余发落入西部海域北方界线(NLL)的韩方一侧,对此韩方还击了300余发炮弹。这是继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朝军再次在这一敏感海域发生炮战。  相似文献   

17.
《宁夏科技》2003,(2):41-48
近来,美国不断指责一些国家发展化学武器、细菌武器、核武器(简称核、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准备对其进行打击,核、生、化武器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化学武器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化学战的发生与发展及扩散并没有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例如1950年,美国将化学及细菌武器用于朝鲜战争,人们熟知的故事片《上甘岭》当中就有美军使用毒剂的情节。1960-1970年美国将化学武器用于越南战争。1980年美国将化学及生物武器提供给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并支持伊拉克在同伊朗的战争中较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战的历史经验给人们以启示,人们预测未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9世纪末。欧洲强国化学工业获得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1):70-70
18世纪,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处于白热化状态。那个年代相互打招呼的方式很特别。1759年7月,英军秘密在尼亚加拉河东岸法军要塞附近部署了一个炮连。这天早上,英国人发炮“通知”法军。一发炮弹画着弧线,正好落进了法军要塞司令卧室的烟囱。好在那个时候还是实心弹,这发神奇的炮弹顺着烟道落下,然后径直滚到了司令的床前,真够吓人的。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年初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绝对的优势,把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并使伊拉克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应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所有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导弹,并要求其承诺  相似文献   

20.
民兵文摘     
日本关东军“516”部队 齐齐哈尔“8.4”侵华日军芥子气泄漏事件,引出了罪恶之源——日本关东军“516部队。据《齐齐哈尔军事史》记载,在1931年以后,齐齐哈尔市的东郊八里岗,曾经驻扎着一支与“731”部队肩负同样任务的防化部队,这就是侵华日军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这支部队当年极其隐蔽,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从事化学武器研究、试验和制造。用中国老百姓活身体做试验,犯下的罪行遗留到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这支部队的许多机密资料被带回日本,而大部分装备和毒剂弹遗留在了中国。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516”部队,逃离齐齐哈尔时到底遗弃了多少毒弹?据我军防化部门多次勘察认定:齐齐哈尔地下至少有侵华日军遗留下的20万枚炮弹!其中毒弹难以估定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