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济南市历下区区委书记兼武装部党委书记栾毅昌走马上任。当时,社会上正刮“撤并基层武装部”之风。栾书记深入全区调查了解,在大中型企业厂长、书记会上郑重提出:民兵工作事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大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今后谁也不能打撤并基层武装部的主意。这样,全区37个基层武装部不仅一个没撤并,而且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从前两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就有少数单位将企业武装部撤销或合并。今年1月《企业法(草案)》公布之后,撤并企业武装部开始“普及”。我区应设企业武装部17个,撤并的就有10个。民兵、预备役工作在有的单位已经开始无人问津。尽管我们拿着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关于在改革中企业武装部不能撤并的文件、指示在大小会上宣传和登门找厂长(经理).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100多家进行经营机制转换的大中型企业,没有一家撤并武装部,而随着一些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有13个符合成立武装部的企业先后新建立了武装部。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二三九厂,担负着繁重的军品生产和航天高技术科研生产任务。这个厂的企业家们不仅把眼睛瞄准市场,而且盯住未来的战场。近几年来,一些单位在精简机构中,几度刮起撤并武装部之风,这个厂都顶住了。有段时间,厂里有一些中层干部私下议论撤并武装部,党委副书记徐照贤听说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武装工作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兵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企业深化改革,精简机构,武装部必须保持稳定,如果撤并厂武装部,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制定配套政策,使基层武装部建设出现了可喜局面:在机构改革、乡镇撤并等情况下,全省所有乡镇实现了基层武装部机构单设、编制专列、人员到位,专武干部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已有95%以上的基层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转制的不断深化,企业武装部的设置和人员编配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与矛盾。集中体现在:有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企业、非国有企业以种种借口抵制甚至拒绝设立武装部;一些原来设有武装部的企业借转制之机,擅自裁减武装工作人员、撤并武装机构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公民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东风汽车公司所属武装部不撤不并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厂)在机构改革中企业科室撤并占50%的情况下,武装部一个不撤不并。现有36个专业厂(处)武装部全部单独挂牌办公  相似文献   

8.
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企业改制转制的情况下,江苏昆山市基层武装部不仅班子没有撤并、人员没有减少、职能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97年8月 14日全市又成立武装部 16家,增加专武干部32人。 昆山市经济发展较快,目前拥有外资企业1240家和众多的乡镇、民营、私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武装部在民兵训练、整组和征兵等项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为了切实解决问题,昆山市依据上级规定和本地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针对外资企业大量落户开发区的情况,他们在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了武装部,配备了专职武装干部,推动民兵工作向外资企业展开。在几次企业改革过程中,全市企业武装部保持稳定。民兵建设成果得到巩固。过去,市级机关各系统的民兵、征兵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热浪,给武装部机构设置带来冲击,一些企业撤并武装部之际,在我国大型造船企业大连造船厂,却别有一番情形:武装部机构没变,人员未减,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武装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仍然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进行,真可谓“任凭大潮起,稳开顺风船。”  相似文献   

10.
汝刘  娄安军 《国防》2001,(6):17-17
农村税费改革的施行和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出台,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展开,既为基层武装部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基层武装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带来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乡镇撤并和机构精简,使基层武装机构设置不稳定因素增大。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减人、减事、减机构”,“并村、并乡、并学校”。在这项改革中,乡镇机构一般只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没有明确乡镇武装部独立设置,这直接对乡镇武装机构产生了冲击,使武装部不稳定的因素进一步突  相似文献   

11.
李国强  陈伟  吴爱军 《国防》2001,(12):24-25
《国防》杂志2001年第4期发表了叶友才、李汉超撰写的《中国“人世”,企业武装部前景如何?》一文,作者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撤并武装部之风屡禁不止的现象,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点建议:一是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强制国有企业设置武装部。二是撤销国有企业武装部,所有企业武装工作都归街道武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兼并联合、精简机构、减员增效。这既是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非生产经营性质的武装部怎么办,就成为企业机构改革中争论不休的话题。 企业武装部是依法设置的国防领导体制的重要组在部分,因而企业在机构改革中,未经军事机关批准,无权擅自撤并武装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企业设置武装部负责本企业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实际上是履行国防建设义务的一种基本形式。但企业毕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国企武装部的建设必须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自觉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改革的新形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太平区委重视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抓难点、办实事,加强了全区民兵预备役建设。 太平区一些中小企业在合并机构、精简人员中,撤并武装部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个别单位不按规定设置武装机构和人员。对此,区委常委议军会确定,对全区尚未恢复武装机构的8个单位,每名常委负责一个,直到解决问题为止。目前,撤并的8个基层武装部已全部恢复。为使亏损企业的民兵走向“第二战场”,区委常委议军会  相似文献   

14.
岳永才  黄崇慧 《国防》2000,(12):35-36
“基层武装部不仅是国防建设的一线指挥部,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前沿组织部。如果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这件事办不好,我这个地方官没法向军队交代,更无脸面对全川人民。”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在四川省军区“基层武装部建设现场会”上的这段话,既是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的动员令,也为完成这项战略性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四川省虽然十分重视抓好基层武装部的全面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人事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改革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容乐观:随着地方机构改革的  相似文献   

15.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笔者接触企业专武干部已有13年,得知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有诸多苦恼。 苦恼之一:精简机构,武装部是第一刀。 有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置《兵役法》和国家七部(委)《关于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规定》于不顾,随意撤并武装部。如有个4000多名职工的企业在改革中试点现场会一开,使一个大型企业下属的武装部一下子就与公安科、办公室等10多单位合并了,武装部一夜之间不在了。专武干部对此怎么也想不通。 苦恼之二:随意调动,工作短期行为严重。不少单位在调整专武干部时,  相似文献   

16.
云锡公司在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顶住“撤并风”,不仅没有撤并公司所属的15个武装部,削弱民兵、预备役建设,而且加大抓武装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企业解困中的作用,为振兴企业经济作出了贡献。 云锡公司是国有特大有色金属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军队转业干部彭世涛被评为江苏省“关心国防建设”的“十佳”人物。在他的领导下,振亚丝织厂不仅率先进行转变经营机制的改革,而且被评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先进企业。前几年,社会上曾刮起一股武装部撤并风。当时任党委书记的彭世涛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顶住撤并风,武装部始终按编制配  相似文献   

18.
正为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打牢武装工作基础,云南省西双版纳军分区采取"四抓"措施加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教育固根基。依托"青年民兵之家",广泛开展职能使命和形势战备教育,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动员准备,锤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勇气和能力,筑牢基层武装部建设发展根基。二是抓规范  相似文献   

19.
乡镇、街道和企业人民武装部是我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基层武装部建设尤其是企业武装部建设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曾一度影响了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为贯彻落实好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华新杯”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征文专栏,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基层人民武装工作的同志们,踊跃赐稿,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把你们的经验写出来,把你们好的做法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一些城市刮起撤并企业武装部之风的时候,洛阳电话设备厂武装部却受到了厂长、书记们的格外青睐。原因何在?金秋10月,厂长柏富栋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是从工厂的生产走过‘马鞍型’道路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厂武装部的地位和作用的”。笔者进行追踪调查,如实地记下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