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培亮  王俊 《国防》2004,(11):22-23
人民武装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专武干部是人民武装工作在基层的组织者、指挥者和落实者,专武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事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党的人民武装工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一、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把加强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军事领域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我们将面临的是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除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发展自己的高…  相似文献   

2.
木三弓 《国防》2000,(7):20-20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武装工作?这是各级领导机关和人武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日前,由河北省辛集市人武部杨凯等同志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民武装论》一书,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与回  相似文献   

3.
人民武装部是党在县级地方政府的军事机关,负责着辖区内人民武装工作的指挥与协凋,是党在农村、企业和社会团体中加强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在加强基层民兵预备役建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做好人民武装工作,要有与时俱  相似文献   

4.
专武干部是人民武装战线上的一线指挥员、协调员和战斗员,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专武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兵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好"联选"工作,改善专武干部队伍结构。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参照公、检、法系统选拔公务员的方法程序,出台相应政策规定,明确专武干部的选拔由地方人事部门和军事部门共同实施,优先从人民武装学校毕业学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配专武干部。做好"联训"工作,提高专武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4周年华诞前夕,我们欣喜地向大家介绍张家口市市委书记刘永瑞同志坚持做好党管武装工作的事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作为一个市委书记,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可谓肩上担子重千钧。刘永瑞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心中始终装着国防,时时不忘后备力量建设,使张家口市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这是他忠诚党的人民武装事业的一个具体体现。党管武装,是人民武装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政治保证,同样是一个地方党委领导同志义不容辞的职责。战争年代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更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像刘永瑞同志那样,从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把党管武装工作摆上位置,抓大事、管方向、抓协调、解难题,努力把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民武装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加强国防建设为主要目的,以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为工作对象,依照国家关于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以及有关法律规定而展开的一项重要军事工作。我们所讲的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通常是指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主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责任感 江泽民总书记对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强调坚持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八  相似文献   

8.
党管武装是人民武装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党管武装,是党和国家赋予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国防义务。加强对人武部的领导,进一步做好党管武装工作,对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作为人民武装动员活动开展的组织保证,直接决定着动员工作的成效.中国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从萌芽、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反映了人民武装动员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了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建设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对于加强新时期人民武装动员领导体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利中 《国防》2005,(12):33-34
动员人民武装参战支前,既是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更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客观要求。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力量高度合成,作战行动高度统一,保障协同和保障方式十分复杂,较之于机械化战争时代,更加离不开人民武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中,要把做好动员人民武装参战支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要深入宣传教育。经常借助党政首长、机关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力量,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向人民武装宣讲我国未来可能进行战争的正义性,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性,动员人民武装参战支前的必要性,通过经常性、…  相似文献   

11.
张英武 《国防》2002,(2):18-20
人民武装动员必须围绕战争形态进行.不同的战争形态对人民武装动员的要求各异.现代战争形态是高技术局部战争,适应新的战争形态科技含量高、作战进展快等特点开展人民武装动员建设,必须围绕"两个提高"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我国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给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人民武装工作要积极适应经济建设新形势、坚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则,不断深化改革,使人武工作与经济建设互为促进,同步发展。在本期发表的这篇访谈录中、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郑仕赵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了新形势下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强调人民武装工作应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走上着眼“适应”抓改革,通过改革求“适应”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王志宏 《国防》2013,(3):36-38
党管武装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人民武装建设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党管武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尤其是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预备役部队第一政委,要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切实担负起把方向、抓落实、促发展的第一责任,努力提高党管武装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武装学校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人民武装学校。本刊对此十分关注,曾先后介绍了浙江、福建、陕西 山东等省人民武装学校各自不同的建校方法。那么,学校建起来以后,怎样才能办好呢?今年,本刊将在继续介绍“怎么建”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怎么办”的问题。欢迎各省区人武学校都来参加我们的讨论。本期我们请陕西省人民武装学校校长邓惠来、河北省人民武装学校校长王耀庭,和大家谈一谈“怎么办”的问题,同时介绍一下去年下半年刚刚成立的江苏省人民武装学校的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县(市、区)人武部从1996年收归军队建制以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逐步走向正规。但是,目前的人民武装工作仍然难以适应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需要。 一是人民武装工作没有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使武装工作难以开展,工作不畅。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人民武装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党管武装是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建军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保证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人民武装工作在几十年艰苦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源泉。党中央、中央军委一贯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最近,中央军委在加强新形势下人武部全面建设的指示中,又一次重申  相似文献   

17.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是属于地方编制,从事人民武装工作的国家干部,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基于这支干部队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参、总政在部署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任务时强调,要“加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各级人武部门应当积极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切实  相似文献   

18.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是人民武装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和组织者,加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加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民兵思想政治建设落实的重要措施。当前,专武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待遇偏低、进出渠道不畅、减员  相似文献   

19.
黄跃进 《国防》2016,(11):34-36
寓兵于民、兵民合一、亦兵亦民,是人民武装的根本性质特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人民武装的基本职能任务.新形势下,各级要充分认清人民武装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站在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深化认识、增强责任,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找准定位、拓宽渠道,着眼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夯实根基、提升能力,既借助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武装战斗力,又依靠人民武装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昭通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武委会主任杨应楠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武装工作,被昭通各族人民和驻昭部队官兵称为“关心武装、支持武装、建设武装”的好书记。 他认真学习研究新时期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