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金门诸岛     
《国防科技》2001,(5):80-80
金门诸岛,位于福建厦门以东,东距基隆198海里,东南距澎瑚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厦门5.18海里,距大陆角屿1.25海里,横置于厦门海外.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与台澎休戚相关,互为犄角。金门诸岛,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虎仔屿、夏鼎屿、鼠屿、马粪坑、后屿、草屿、东割、东碇、北碇、乌丘等14个岛屿,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面积162.16平方千米,其主要岛屿为大金门和小金门,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7.44%。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台海两岸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外岛"问题,是整个台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台三方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对"外岛"问题始终抱有不同的立场和政策.自杜鲁门政府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美国逐步形成对"外岛"的基本政策即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御体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卫台澎不落入红色中国手中;美国对防卫"外岛"不向蒋介石政府做任何承诺,除非中共军队对"外岛"进攻的同时也对台澎发动攻击,或者对"外岛"的攻击是进攻台澎的前奏,否则,美军不介入保卫"外岛"的战争.同时,美国又刻意保持"外岛"政策的灵活性和模糊性.蒋介石当局着眼于"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视"外岛"为生命线,竭力坚持以重兵保卫"外岛",要求美国承诺协防任务、美军直接参与防卫"外岛"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在应对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之战、美英策动新西兰在联合国提出"海峡停火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磋商与交涉、美国策划蒋军撤出大陈岛,以及对于金门和马祖两岛守与撤决策的争论等等,美台双方之间无不贯穿着上述各自的政策意图,同时也始终受到西方两大阵营冷战格局和台海两岸战略态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成功的巨型雕像(见封底),高高地竖立在美丽的鼓浪屿岛。这里北依厦门,东傍大小金门,遥对澎湖和台湾。这座雕像是福建人民,为永久纪念这位三百多年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4.
金门群岛对台湾而言是距中国大陆最近的“前线地带”,是扼守厦门湾出海口的战略要地,落潮时距离最近的大陆岛屿仅有1.8千米。面对大陆军事战略的转变,金门守军有何反应呢?本文原载于《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作者肖恩·博伊恩(SeanBoyne)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军事撰稿人,最近他参观了金门。  相似文献   

5.
厦门曾经是中国大陆对台斗争的前沿阵地。而近在咫尺的金门一度成为台湾反攻大陆的桥头堡。今夏,记者前往厦门采访.昕到了两门人终于拂去历史的硝烟,找回了久违的同族,同情、同语感。看到了厦门环岛路临海石壁上“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幅大标语牌,与对岸金门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平静地对视着.似乎各自带着祥和的笑容。毕竟.都是承认一个中国:毕竟.都是追求祖国统一毕竟。都是企盼和平啊!对此,本刊推出特别报道,讲述发生在两门之间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厦门金门门对门,族同情同同安同。这副对联生动从描写出厦门与金门之间同乡,同源,同语,同族的一家亲关系。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边向国清朝初年,在金门、厦门一带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为改变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毅然决定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建立理想的抗清基地。此战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终于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历时9个多月。荷兰当时...  相似文献   

8.
从厦门战役胜利的角度反思金门战斗,是学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研究金门战役失利的重要内容.金门作战具有决定胜负意义的渡海运载工具、潮汐规律及指挥决策等方面出现的失误,是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而先期取得胜利的厦门战役对金门作战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居住在厦门的老金门同胞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面对金门亲生母亲的责备,使年过七旬的她心感愧疚,终于改回了出生时爹妈取的姓名。 居住在厦门湖里区禾山镇高林村的陈玉叶,原籍金门县金沙镇杨宅,1949年夏天,由于家境窘困,出于生计,她来到厦门投靠表姐黄亚珠。三个月后,厦门解放了,她因此无法再回到国民党统治下的金门家乡。不久,当地派出所要求居民申报户口,为了能顺利落户,住在表姐家的陈玉叶便给自己取了个新名“黄亚玉”,正式落了户,她的真实姓名从此便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在他的军队中,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部队。原来这些黑人是荷兰殖民者窃踞台湾时贩得非洲黑人作无偿耕作的奴隶。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起兵海上时,招募从荷兰殖民者奴役下逃跑出来的黑人,把他们编成自己的卫队。郑芝龙降清后,这支黑人卫队归附了活跃在金门、厦门的郑成功。当郑成功进攻台湾时,这支黑人部队也立下了战功。  相似文献   

11.
阿轩 《当代海军》2001,(3):18-19
2001年新年伊始,金门、马祖与厦门、福州之间的“小三通”正式启动了。1月2日上午11时9分,载有506位宗教首航团团员的“台马轮”由马祖出发抵达福州马尾港,并由此直航湄洲岛妈祖庙进香朝拜。随后,由金门县长陈水在率领的200位直航成员,也搭载着“太武轮”、“浯江轮”,自金门驶入厦门港。对于金马与福厦之间首次直航,两岸媒体均作了相应的报道,台湾媒体更是称这次航行揭开了两岸历史新一页。在直航一事的表层上洋溢着欢乐祥和,但“小三通”与两岸直接三通之间毕竟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2.
牧洋 《当代海军》2008,(2):49-50
马公港位于台湾本岛之外的最大外岛澎湖列岛主岛——澎湖岛(也称马公岛)南部,在福建和台湾本岛之间,台湾海峡中央偏东,由3个大岛围成,港区地势平坦,周围岛屿多为丘陵,略有起伏。海岸曲折,近海多礁石,沿岸多陡崖,系天然良港。马公港区与台湾本岛之间主要由班轮、飞机担任交通。马公岛东北距台中港约65海里,东南距高雄港76海里,西北距金门95海里、距厦门港102海里,北距乌丘90海里。该港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何仲山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是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由军事对抗向冷战对峙的转折点,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一事件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作一考察。一、炮击金门的...  相似文献   

14.
里土 《宁夏科技》2000,(5):61-66
曾有位台湾军界人物盛赞近年进入台湾装甲部队服役的M48H“勇虎”主战坦克,说它是“台澎金马最后一道防线”。那意思很明白,中国人民解放军即使能渡过海峡,登上台湾岛,也不能突破有“勇虎”主战坦克的阻击屏障。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居住在厦门的老金门同胞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面对金门亲生母亲的责备,使年过七旬的她心感愧疚,终于改回了出生时爹妈取的姓名。  相似文献   

16.
服兵役一向为台湾青年所不愿,而到金门、马祖等外岛当兵就更不情愿了。尽管台湾军队新兵分配采取抽签的方式,但迫于兵役制的压力不得不去服几年兵役的台湾青年,也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前往金门等处,一些有门路的政客和富商们更会打  相似文献   

17.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21):45-47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部署在厦门地区的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对金门岛进行猛烈炮击,由此揭开了封锁金门之战的序幕。在炮战中,台军损失惨重,金门补给十分困难。为了应对大陆的炮火封锁,摆脱不利的局面,台湾海军曾连续拟定了名为“闪电”、“轰雷”和“鸿运”的三大运补计划,对金门实施武器弹药及各种军需品的补给。  相似文献   

18.
乔林 《当代海军》2001,(6):12-13
新世纪伊始,台湾多位“立委”和部分海运、航空界人士纷纷回大陆访问,与有关方面就“三通”问题交换意见。与此同时,金门访问团和马祖进香团也首次直接搭船前往厦门交流与赴马尾港及湄州妈祖庙进香。此举显示,两岸“三通”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而违背经济规律和损害人民利益、人为地阻挠直接“三通”的政策和做法,也越来越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19.
台澎区域自宋、元以来就成为中国开拓海洋世界的前出要区。晚明以来 ,日本、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势力都对台湾有所觊觎和行动 ,最后荷兰殖民势力控制了台湾 ,但其侵占既没有法理基础 ,又缺乏长期占台的实力 ,终于难逃被中国郑氏海上力量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表尔、军方将配合金门县将两个小岛开放观光之事,但“绝非”撤军。汤曜明声称,台军“绝对有能力确保”前沿阵地任何一个小岛屿的“安全”。台军老前沿——金门和马祖距离大陆最近,在台湾的预警网和防御网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金门、马祖等所谓外岛,台湾重新认识到,它们不仅是反攻大陆的基地,而且也是台湾本岛防卫的前沿阵地。对此,台湾正在强化其防卫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