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完奥运看‘神七’,看完‘神七’更神气。”这是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前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主持人与奥运冠军间的简短对话。当时,坐在贵宾席上的飞船总指挥尚志和总设计师张柏楠.嘴角流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相似文献   

2.
<正>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经成功飞向茫茫太空。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制造的航天座椅缓冲器,将在继神五至神十一之后,再次保障航天员返回地球时的着陆安全。巧合的是,飞行乘组中首次飞天的航天员汤洪波的家乡湖南湘潭县云湖桥镇恰与江南集团毗邻。该公司的产品将为这位"高"邻保驾护航。江南工业集团从1994年开始研发承制的航天座椅缓冲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在返回舱即将着地时,座椅缓冲器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3,(12):80-83
中国“神箭”总指挥透露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中新社长沙十一月十七日电:“神箭”载人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十六日在此间透露:“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逐步建立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进一步延伸探索太空的视线和脚步。 黄春平透露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分为三步走,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还将努力向在太空的出舱活动、建立空间实验室等目标发起冲击。“‘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仍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研制出更可靠、更安全的空间运载工具。”据他预计,能带更多航天员上天并在太空停留更长时  相似文献   

4.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期间,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孙来燕作为神七任务总指挥  相似文献   

5.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期间,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孙来燕作为神七任务总指挥部成员以及局党组成员胡亚枫参加了此项任务的组织指挥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活眼     
《中华腾飞》火箭残骸邮票珍藏品大集隆重发行10月7日,《中华腾飞》火箭残骸邮票珍藏品大集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该邮票珍藏品大集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发行,由含55克火箭残骸铸造的航天题材"纪念神七"发射的邮票,航天员亲笔签名的三枚纯金"神七航天英  相似文献   

7.
今年恰逢中国直升机工业创建50周年,以直升机作为核心业务的中航二集团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参加了此次珠海航展,几乎所有已投产和在研机型全部出现在展会现场,最新研制完成的 H425直升机也盛装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斌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黄传跃,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对中国直升机工业和直升机技术发展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天项目停滞不前时,‘神六’的发射却将中国航天又带进了一步, 龟和兔的距离又缩短了。”——约翰逊·弗里斯,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国家安全决策部主任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航天科工六院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离退休处处长来电话,说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约我写一篇弘扬航天三大精神的文章。正在在一旁写作业的小孙子仰起头问我:"爷爷,‘中国航天日’是哪天?‘中国航天日’是纪念一位航天人的吗?"我告诉他,"‘中国航天日’是4月24日,是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为我的梦想。尽管那天我从跃华爸爸身上看到,从事航天这项工作的繁忙与艰辛,但是我感到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部纪录片详细说给你听,好吗?""好!"  相似文献   

10.
座落在江西景德镇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依靠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九五”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型号定型(鉴定)或适航取证,这在国外发达国家也不多见;目前在研型号和论证立项型号达15个之多;一个现代化、高科技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中心已初具规模。许多中央领导同志来视察时,对我所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为:“中国直升机摇篮”。  相似文献   

11.
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诞生于1969年12月,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隶属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我国从事直升机型号研制和直升机技术预先研究工作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转民》2013,(12):35-37
中国直升机摇篮——中航工业直升机所 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隶属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直升机型号研发和直升机技术预先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创建于1969年,目前在天津和江西景德镇、江西鄱阳分别建立了研发总部、试验、试飞基地,占地面积近3700亩,拥有22个专业研究室,在职员工2800余人,包括国家级专家9人、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国防科技系统“511人才”14人,有研究员130多人、高级工程师500多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加速推进人才强所战略和职业能力提升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人才培养"生产线",实施新大学生从入所开始到岗位成才  相似文献   

14.
在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活跃着这样的一个小组.他们在旋翼及起落架静强度、全机疲劳、空测等领域自由驰骋.不仅为我国多个直升机机型进行了疲劳设计并为之定寿,保证了在役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有力地加强了我空中力量,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被誉为直升机寿命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环球军事》2011,(9):5-5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和在航天领域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国家,俄罗斯在未来无权也不会放弃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欢庆国际载人航天日的时刻,应该追忆那些为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尤里伽加林、苏联早期火箭和卫星项目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和‘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等。”  相似文献   

16.
1969年12月15日.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诞生于燃烧了千年窑火的瓷都景德镇。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研究所走过了40年的艰难坎坷又充满希望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如今已成为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行业内外、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较高知名度.综合实力很强的大型科研院所,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中国直升机摇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飞’起来了。”在海内外热烈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之时,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转化能力弱等问题,他们深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他们在思考着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术,瞄准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前沿,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蓬勃开展,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直升机所)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聚焦战略谋发展、创新超越上水平”的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和大集团战略引领研究所和直升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年仅33岁的熊绍海,在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传动室从事旋翼研制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1个年头,尾桨叶旋翼动力学组的每一项工作,他无一没有涉猎,通过扎实的实践历练和理论钻研,他已然从青涩的设计员成长为旋翼技术领域的骨干。直升机设计系统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这是一项要求近乎苛刻、极其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核心,它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标志着直升机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代表全总工会国防邮电工会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单位航天世纪卫星公司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大家辛苦了”。这是今天国防邮电工会领导在授予航天系统首家“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的仪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