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文鸿  周言友 《国防》2011,(3):55-57
军民融合、一体保障,是新时期军事斗争中军事交通运输准备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更是当前进一步推进军事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围绕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交通战备建设如何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实现军地交通运输保障资源一体管理、一体建设,一体发展、一体保障,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杰 《国防》2014,(5):71-73
正交通战备的文化建设作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战备系统先进理念、建设特色、价值导向、管理机制的具体体现。加强交通战备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交通战备保障格局的现实要求。只有形成凝聚团结、军民融合、永不言弃、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交通战备保障队伍"能打仗、打胜仗",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通战备保障队伍的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维 《国防》2010,(10):63-65
胡锦涛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胡主席还反复强调,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交通战备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完成保障任务。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充分依托快速发展的国家交通体系,积极在国家交通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努力构建军民一体的现代交通战备体系。  相似文献   

4.
耿克文  马开权 《国防》2013,(3):17-18
交通战备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基础工作,是和平时期应付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战备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多,交通战备建设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把交通战备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同步规划建设,同步发展提高,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交通  相似文献   

5.
乔朴 《国防》2016,(8):18-20
权威有力、赏罚分明的政策制度是军民融合战备物资储备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战备物资储备工作运行体制顺畅的遵循依据。本文从政策层面、法律制度层面就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战备物资储备政策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突出了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制度。在调整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议中,特别指出要出台与我海外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6.
樊春桥 《国防》2013,(12):62-62
交通战备机构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下的重要机构之一,交通战备系统是实现部队投送决心的支撑力量。交通战备工作平时是军民融合构建"大交通"的连接线,战时或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时将成为应急保通的生命线。交通战备建设在国防建设和"打仗型"军队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交通战备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国家和地方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但从总的情况看,发展还不够平衡,落实政策规定上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通过健全法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车辆战备器材对于战时完善车辆装备性能,提高部队遂行后勤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军车辆战备器材储备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军民融合式车辆战备器材储备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式车辆战备器材储备的关键性措施,为车辆战备器材储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朱彦军  许佐印 《国防》2002,(10):53-53
边防交通是国防战备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边境反击作战的重要通道。如何进一步加强边防交通建设,提高边境地区军事交通保障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边防交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边防事业投入,边防交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然而,用“打得赢”的标准来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柴斌  林国利 《国防》2011,(3):58-59
交通战备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是提高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主席关于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指示的本质和内涵,科学把握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交通战备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推进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着眼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把准军交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以达成共识为前提促进融合落实,以理顺军地运力使用协调关系为抓手完善融合机制,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支撑丰富融合形式,以完善战场交通网络体系为基础拓展融合范围,以构建军民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为核心提高融合层次.  相似文献   

11.
吕明武 《国防》2002,(2):61-62
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和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工具,是战时交通运输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的基础,是保障军队快速机动和整体作战能力形成的关键。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直线距离均在5000公里以上,一旦国家面临战事,运输规模和运输距离必将很  相似文献   

12.
黄伟业  屈百春 《国防》2013,(5):47-51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国防交通概念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争论的课题之一,有关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防交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诠释,一些基本认识成果已进入了相关法规规章和工具书。但笔者感到,关于我国国防交通的概念,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同认识和表述,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为国防交通立法和战略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陆爱群 《国防》2008,(8):63-63
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勇于奉献的铁路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是进一步加强铁路交通战备保障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铁路系统应当通过培养、教育、选拔、整组、训练、演练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够发挥骨干中坚作用的、过得硬的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目前,从整体上来说,铁路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是健全的,素质也是较高的。但还存在着编组不够合理,人员较为分散,训练、演练、点验不够等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ZHANG Xiao 《国防科技》2018,39(1):005-0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必须将交通领域军民融合视作整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设军民融合大交通体系。提出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民深度融合为途径,聚焦保障军队打赢,大力推进民用交通设施工具贯彻要求;依托国家路网基础,大力推进军地交通运输网络统筹纳入;强化应战应急一体,大力推进各种交通力量建设互补衔接;着眼战略投送能力,大力推进军民交通物流体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海军  张峰 《国防》2013,(5):16-18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军事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形成军民一体保障合力,建立军民大融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开创全面建设现代军事交通运输新局面,提高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效益的战略选择,是有效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切实满足应对国家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以及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完善国防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会商机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提出的规定性要求,应着力从强化会商组织领导、建立会商工作制度、规范会商内容和落实会商成果等方面入手,确保国防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会商工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邹庚壬 《国防》2004,(10):22-24
加强交通战备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经济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军事斗争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需要各级交通战备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交通战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一、立足战略全局,在把握机遇中深化交通战备建设交通战备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涉及面广,建设期长,影响重大,加强总体筹划和指导至关重要。必须立足现实,着眼全…  相似文献   

19.
袁涛 《国防》2016,(10):74-75
新形势下,加强铁路战备实战化建设,应厘清铁路战备实战化需求,完善国防交通、军民融合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深度融合模式下健全制度机制,针对实战需求革新训练模式,全面推进铁路战备实战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实行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保障方式是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军民融合的物流保障方式主要有供应商直达配送保障、业务外包物流保障、军地联合配送保障等。文章认为,为确保军民融合方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在统筹渠道、信息平台、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