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万公里的海岸线及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海军的神圣职责。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这一神圣职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6日,南海舰队3艘现代化战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满载着13亿中国人民的深情关注,犁开了中国海军远洋护航的新航迹,开启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新征程,奏响了构建“和谐海洋”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3.
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是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队组成。中国海军航空兵自1950年创建以来,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土防空、捍卫祖国领海主权、海洋权益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对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和思考。一以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体制编制发展变化为基本线索,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一)创建与初步发展时期(1950年11月至1957年12月)1949年4月23日,伴随…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濒海国家,按照国际海洋法规定,我国有主权的海洋区域近48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的1/2。由于世界范围的战略性竞争已伸向海洋,军事活动的领域已由陆地扩展到海洋,争夺海洋已成为国际争端的热点。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资源、海域划界以及岛屿归属上存在着争议和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护我海洋权益,必须重视海上威慑力量建设。本文就如何做好民船战备动员,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古航海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世界海洋上有中华民族的广泛权益,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落,海军龟缩在沿海和内地,军舰远离了大洋。李白在1200多年前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中国海军走向海洋的步伐有点晚,但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潘必将会扬帆大洋,再创辉煌。1984年,中国潘J121船参加了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第一次悬挂五星红旗和全一军旗跨越大洋、访问外国港口。在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断港码头,中国海军军人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涌动着西伯利亚寒潮的日子里,海洋却在热火朝天地喧哗开了,发生着一件又一件事件;其中有礼炮,有警报,有狼烟。当然,在这里告诉你的都是些最想了解的。 2002年11月24日,山东青岛港乐鼓擂动,在中国海军官兵及青岛民众的热情欢迎氛围中,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福斯特”号徐徐开进了青岛港,开始对我国进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7月18日是国际海洋日。围绕着国际海洋年,世界许多国家都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据悉,我国有关部门,从去年就开始筹划宣传活动,新年伊始,有的报纸就展开了凌厉的宣传攻势,宣传海洋与生命起源的关系,宣传海洋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宣传千百年来潮起潮落、波涛汹涌的海洋给人类带来的荣与辱、兴与衰,宣传“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条被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印证了的真理。这些宣传和海洋专家学者的奔走呼号,正在唤醒国民的海洋意识,正在国民心中树起“蓝色国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际惯例,世界各国海军出于执行本国外交政策的需要,可以驾驶军舰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军舰互访也是我国和外国海军交往活动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内容。在中国海军军舰出访国外的同时,中国海军也向外国海军敞开胸怀,迎接了一艘艘载着友谊远航而来的军舰。据海军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就有22个国家30余批70多艘军舰访问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卢胜君 《国防》2012,(10):55-56
一、体制意识——由陆缘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管理体制运作依赖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海洋思想仍是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与外向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思想,树立海缘为主的思想体制,海洋意识发展才会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 一是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蓝色领海即蓝色国土.从地球空间海洋与陆地分布看,海洋是看不见泥土的大地,陆地是看不见蓝水的海洋.黄色领土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天然情结.人们常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自豪,认为国土就是国家管辖的陆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把海洋、海防、海权、海军看为同义词,蓝色领土观念较为贫乏,致使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较少考虑海洋因素,对海底资源、海洋水产、海洋运输、海区管辖等也较为忽视,海洋意识和海上力量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陆地领土与海洋领土均是国土,国土区分颜色.  相似文献   

10.
加速推进国家海防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强  车琥  王健 《国防》2010,(5):13-15
海防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防御外敌入侵、保持社会稳定,在沿海地区和海疆实施的防卫与管理活动。它标志着国家的兴衰、体现着国力的强弱、影响着边民的富庶、决定着权益斗争的胜负。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洋国土广阔,海防安全在国家安全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万公里的海岸线及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海军的神圣职责。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这一神圣职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回顾中国潜艇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研制、建造潜艇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辛前进——1950年8月。海军建军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海军应该是一支以飞机、潜艇和快艇为主力的轻型和精干的部队。决定优先建设潜艇部队。1951年5月。中国潜艇学习队出现在旅顺口的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里。37个月后,2艘“斯大林”级潜艇“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在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一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舰艇编队起航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举世关注。当前,索马里海盗已经对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构成很大威胁,打击索马里海盗早已是全球共同的呼声,国际社会非常期待和欢迎中国海军加入维护国际航运安全的行动。因此,远洋护航已成为中国海军的国际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以龙为图腾,自然是一个水性的民族,海水所至均有华侨,外族入侵均被同化,都可说明中国人是龙的水性族类。我国有3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为了使国人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本刊社长兼总编特写了该文。文中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尤其在进行全民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中时,更是一篇适时佳作。  相似文献   

14.
将军的摇篮     
借问将星何处多,知者遥指荣成市。 在13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能诞生130多位将军,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那纯朴憨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诚实淳朴的性格,博大宽厚的胸怀和永往直前的精神,已经流淌于子孙后代的血脉,塑造成荣成人的基本素质。 海洋观·海防观·国防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1998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海洋年”。蔚蓝的海洋,流动的国土,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陆上国土,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向来维系国家的安危。素有“海洋东面险要之区”之称的荣成,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被誉为沿 海国家的“第二国土”, 海洋中蕴藏着比陆地丰富得多的资源,仅鱼类就可满足300亿人口全部蛋白质的需求。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资源进行了大力的开发与争夺。 海洋是沿海国家的国防前哨,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历史上许多沿海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重视海防建设,有许多重大的作战行动也发生在海上。美国自从它诞  相似文献   

16.
邱克楠  刘便发 《国防》2008,(9):69-70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洋国土广阔,海防安全在国家安全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海防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海防侦察情报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出门即海,钟情海洋,经略海洋,也在不断地研究海洋。美国和中国的共同点在于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不同的是中国对自己的主权海域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对海洋意识的淡漠还相当严重。自1914年马汉去世后的近100年里,当我们研究马汉还没有研究透研究够的时候,美国人却转过头来研究我们了。2007年3月上旬,美军首次发布了"中国海军手册",专门介绍了中国海军思想政治工作和海军官兵生活质量。从军事和战略层面降低和细化到日常生活,这个手册的用途不言而喻。2007年5月10日,专门从事美海军未来发展研究的海军战争学院新成立的中国海洋研究所(2006年10月成立)公开招兵买马,聘请中国问  相似文献   

18.
吴越 《现代舰船》2011,(3):20-24
补给舰技术含量高,是远洋海军的标志性装备,有了补给舰,无形之中就等于增加了战斗舰只的数量,起到作战能力和部署时间倍增器的功用。我国幅员辽阔,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还有300万平方千米可管辖的海洋国土,拥有18000  相似文献   

19.
《国防》1999,(5)
所谓海洋观,是指濒海国家公民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所持有的态度和认识。我国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在世界海洋权益斗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中日战争 ,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 ,一次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尽管结局不同 ,但中国海军在战争中的命运却是极为相似的。两次战争相距42年 ,中国海军缘何一败再败 ?纵观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封建统治阶层对海防建设认识的起伏 ,影响着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也决定着中国海军的历史命运。一中国近代海防建设 ,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 ,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门 ,国内政治局势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 ,进入暂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