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据《卫报》4月3日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日前解密的一份档案披露了一名曾同时为苏联和英国情报部门效命的双重间谍。这名间谍名叫维克多·博戈莫列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即开始为英国军情六处效力,一干就是几十多年。据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2日解密的文件档案,苏联情报机构为将博戈莫列茨拉拢进他们的阵营,使出"离间计",使得他  相似文献   

3.
与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情报大国相比,印度在国际情报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事实上,印度的情报工作并不逊色于任何国家。自独立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印度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齐全、完备的情报机构。近年来,印度政府在积极推行经济改革、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努力扩充军备,并把改组与革新情报机构、完善各种侦察手段、全面提升情报能力作为稳固国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苏联军事情报总局(俄文缩写TPy,中文简称“格鲁乌”)大部分退役特工从来不会写,同时也不允许写任何形式的回忆录,都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保持绝对的缄默,这是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行当的职业操守.但是,西方的情报机关,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不仅对格鲁乌的组织结构掌握的一清二楚,且对其干部编制、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5.
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被俄罗斯处以极刑的将军。他使苏联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蒙受了巨大损失。他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器重,被称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王冠上的钻石”。他就是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负责人韦尔宾少将。  相似文献   

6.
克格勃曾经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也是最庞大的情报机构之一。巅峰时期,它的间谍人数竟然达到数千人,遍布苏联本土和世界其他地方。然而,近几年揭秘的克格勃绝秘文件显示,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在人类意念的无形空间也进行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情报争夺战,其中就包括克格勃对超常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中情局曾经成功策反了一个苏联高级专家,这个高级专家被公认为最值钱的间谍。据悉,198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一项旨在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为“解放原理”。收买苏联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专家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说,中情局的“猎头”们还是相当成功的。苏联不少高级专家都被他们招募,为美国效力。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印象中,与美国中情局、俄罗斯格鲁乌和英国军情六处相比,法国情报机构似乎要逊色一些。然而,法国的国家安全体系就是以隶属于国防部的军事情报机构为中坚建立起来的,既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国家,又有别于英、美等国,在西方世界独树一帜。目前,法国的军政首脑正在加大对本国情报机构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以求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  相似文献   

9.
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别行动局的摩萨德,是世界公认的一流情报机构,曾演绎了一系列曲折、惊险、神秘的谍战传奇,其声名绝不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之下。  相似文献   

10.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09,(21):24-26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情报网、最先进的情报搜集手段。创立60多年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一有风吹草动,人们就能看到中情局若隐若现的身影。然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是如何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苏联的情报机构斗智斗勇的内幕,人们已经听得够多的了,但美国中央情报局一名前情报官员日前披露的事实,还是令人触目惊心:中情局竟然派特工在莫斯科的心脏——克里姆林宫地下埋设了窃听器,专门用来监听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通话,由此掌握了大量绝密情报。 惊人的设想 托尼·蒙迪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重点培养的特工,他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间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新闻网近期披露,苏联军事检察院关于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少将A·B·韦尔宾重大间谍案始末解密。韦尔宾将军于1975年投靠美国。在此后的14年间,他向美方出卖无数绝密情报。他被称为美中情局的“钻石间谍”。 引自A·B·韦尔宾案判决书 (犯有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第64条第一款和第78条所定罪行) 预先侦察表明,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官员,少将A·B·韦尔宾利用担任情报总局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前,一份印有“绝密”字样的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竟然被苏联情报机构截获。史学界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这一计划及其技术的泄露,使苏联得以加快速度研制出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改变了历史进程。这第一位向苏联提供情报的人是谁?请看——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设立了专门的民防博物馆。据称,该博物馆主要是向苏联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军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宣传介绍有关民防知识。苏联民防博物馆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联民防初始及早期活动情况。苏联是开展群众性民防比较早的国家。早在1932年10月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苏联国土防空条例”,并根据这个条例组建了全苏人民防空组织,  相似文献   

16.
在各海军大国中,俄罗斯的鱼雷武器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冷战时期,外界对苏联的鱼雷武器研制发展情况及其作战使用思想了解较少。冷战结束后,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其庞大的军工企业不得不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寻找出路。近十几年来,随着俄罗斯武器出口以及参加各种军火展销会的日益频繁,外界逐渐对其鱼雷武器的战术技术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战使用思想注重专用这一思想是与俄海军兵力战术运用思想密切相关的。俄海军强调在一次战斗行动中特定的作战平台执行单一作战任务而不是兼顾几种任务,以利于达成既定作战目标。与此相适应,俄海军在鱼雷武器的使用上强调  相似文献   

17.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0):64-65
大卫·谢尔顿·布恩曾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陆军信号情报分析专家。因家庭和经济问题,他主动投靠苏联情报机构,出卖了包括美国针对苏联核攻击计划在内的多份绝密情报。退役后的布恩企图重操旧业,但却落入了联邦情报局设下的陷阱,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张高亮 《军事文摘》2023,(19):49-54
<正>美国情报机构现有18个法定组成部门,是当今世界情报人才规模和投入最大、培养体系最健全、成效最显著的情报机构之一,在美国连续十余年获评“员工最佳工作场所”。其中,国防情报机构占据一半之众,负责提供外国军事能力、计划、意图、作战命令、部队部署等情报产品和服务,是美国情报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门把人才视作最重要的资源,将人才培养作为能力提升的基石,用组织的牵引作用和体系的保障功能,激发人员各自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专家表示,4艘两栖攻击舰的购买意向明显地体现了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缺陷。去年俄罗斯的军工制造业总产值占其GDP总额的4.28%,而在苏联时代这个数据是20%。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北约全面转型的关键一年。北约将围绕反恐这个核心任务落实转型方案,推进指挥和情报机构调整,加快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北约的全面转型将对欧洲和世界的安全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北约的未来走向引起世人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