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武装战线上工作20多年,从《西南民兵》创刊开始,我就与《西南民兵》打交道,我喜欢阅读《西南民兵》刊登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又积极为《两南民兵》写稿,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刊出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西南民兵》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大家的呵护下越办越  相似文献   

2.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3.
翻开他那本厚厚实实的新闻作品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普通通讯员满腔的武装情和喜人的成绩。他从县汽车运输公司调到人武部只有3个春秋,就在军内外报刊台发表反映武装战线的各类稿件近500篇,其中18篇获奖,连续两年被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社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眼看就是《西南民兵》创刊20周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是你的一名忠实读者、作者和受益者。在这里首先祝愿你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美好。同时我想对你说:“感谢你了,因为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进步。”说起与《西南民兵》的结缘,由来已久,早在13年前我从连队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当报道员时,我到机关报到  相似文献   

5.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专武干部、退伍军人、从事武装工作已十余载,爱岗敬业,热爱武装工作.同时又是《西南民兵》的老读者。贵刊1998年第6期刊登的《专武于部十二盼》、今年第4期刊登的《请关心解决专武干部的实际问题》等来信,深受基层专武干部的欢迎。这些来信对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的作用和地位作了充分肯定,道出了基层专武干部面临的现实生活状况,表达了专武干部的  相似文献   

6.
初次接触《中国民兵》是在1996年,那时我刚从武警部队转业分配到人武部工作,对《中国民兵》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随着对武装工作的开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情况越来越多,为弥补我业务上的不足,在请教领导和同志们的同时。首先想到了《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杂志里有全国武装战线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有致富知识和信息:又是读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内容之广,信息之多,真让我爱不释手,从此我与它有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与《西南民兵》结识是我从事武裝工作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她竟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忠实伴侣。1992年12月,我从西藏那曲军分区退伍回家后,走上了武装岗位。我带着十足的兵味和雄心壮志,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地方武装工作与当兵带兵不是一回事,让我不知怎么干。1993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心不在焉地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杂志往办公桌  相似文献   

8.
5年前的夏天,我带着书生的狂傲走上了武装工作岗位。自认为饱读了几年诗书,文字工作没什么大问题。当政委把一本本《西南民兵》交给我,让我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不以为然,随手把它丢进了资料室“封存”。一个月后,部里开展民兵整组工作,政委安排我给民兵上一堂政治课。我急着对政委说:“政委,我不是才来吗?对武装工作一窍不通,对武装工作也不熟悉,能不能下次再讲?”政委看着我说:“《西南民兵》看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编辑老师: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也是投稿初学者。我在部队曾经写过稿件,回到人武部后,看到《西南民兵》办得很有特色,版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我们基层干部职工精神食粮,每当杂志一到,我都争着、抢着逐字逐句看完。我的激情油然而生,也想向贵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天全县县委书记卢泽康,不但关心、支持武装工作,而且还爱看《西南民兵》杂志。在他的带动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都订阅了《西南民兵》、《中国民兵》等刊物,全县掀起了学习武装知识、支持武装工作、关心国防建设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我是《西南民兵》的江西读者。去年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订了全年《西南民兵》杂志。几个月来,我通过学习和与其它民兵刊物相比较,认为《西南民兵》有知识性、趣味性,且起点高,办得活,内容丰富多彩。它要目广泛,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兵》编辑部: 我是一名刚入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作为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怀着感激之情提笔向你们写这封信。 去年夏天我结束了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跨入了军营,成为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经过几个月严格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从事武装工作五年间,订了《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两用人才报》、《国防时报》。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两报、两刊”。 自今年九月考入人民武装学校以来,我更仔细地阅读《西南民兵》,从而更深地认识到她的价值,内容上、结构上、排版上都很有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武装部部长袁晓新手中有本《西南民兵》的剪贴本。他于1998年从野战部队转业地方从事武装工作以来,对《西南民兵》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将《西南民兵》上的一些好文章剪辑归类,至今已剪贴了厚厚的两大本。 这两本剪贴本伴随他几年的地方武装工作,对他的帮助特别大。2001年5月,针  相似文献   

15.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坚持了10年的刊授学习,她不仅使我成长进步,而且改变了我后半生的选择。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西南民兵》,我仔细阅读,真是如获至宝。后来,我在刊物上看到了战友的大名,令我感慨万千,自己半途而废,感到惭愧。于是,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向《西南民兵》写稿。当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我被选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订阅《西南民兵》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军事历史》杂志的一个热心读者,我建议《军事历史》应加强对地方武装史的传宣。我军是三结合的武装体制,地方武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我军正规军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地方武装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我们的军事历史研究上应有其一席之地。对地方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地方武装的产生与发展,指挥员的选拔  相似文献   

17.
在遵义军分区这个小范围内,战友们常说我是“笔杆子”。“笔杆子”对我而言,是过誉了。但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爬了十多年的“格子”,有了今天的成长进步。如今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笔杆子”的,我都说是向《西南民兵》投稿开始的。18年前,我从一个边远的乡镇武装  相似文献   

18.
情系擎新情喜清新———读《中国国防科技信息》随想霍忠文我现在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的热心读者,每期必看。我地去是《情报科学技术》的热心读者,也曾是每期必看。对此起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的擎新品位使我欣喜,清新气息,使我倾心。历史的沧桑遥想1978年...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大山深处的乐丰乡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民兵指挥官,他就是乡党委书记——朱友吉。 30多岁的朱友吉,虽然一身文气,却对武装工作情有独钟。他自担任乡党委书记的那一天起,为了做武装工作的“明白人”,不当“瞎指挥”,把《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西南民兵》、《国防时报》等国防刊物作为自己的教材、民兵的“课本”,很快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内行、再到“导演”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兵》创刊20年的生日就快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西南民兵》说说我的知心话,是《西南民兵》给了我营养,我才有了今天。1996年冬,我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县人武部工作。政委知道我在部队搞过新闻报道,就把我安在政工科,要求我在新闻报道上多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