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广泛活动,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凝聚了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关头的正确指导,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曾经活跃着一支秘密深入敌占区开展斗争的精悍的武装工作组织。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敌后斗争的“袖中利剑、怀中匕首”的八路军敌后武装工作队。 “敌人打进来,我就打过去” 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严重的困难阶段。为“蚕食”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伪军大力修筑铁路和公路,并沿两侧挖沟筑墙,增  相似文献   

3.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是指国民党军队脱离大后方,深入敌后,以根据地为依托,进行游击战争的战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于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军队溃败原因的探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依据史料,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作一探讨,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沦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实现我党抗战初期军事战略转变作出了杰出贡献,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精辟地阐明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战略上的重大作用,并提出华北平原游击战战略方针,充实和完善了党的抗日游击战争理论1937年7月,全国抗战全面爆发。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明确我军必须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由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成功地建立起苏北抗日反韩统一战线,胜利地实现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敌后战场对日作战中起主导作用的作战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综合衡量国内外形势和敌我友力量对比等各方面因素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对于打败日本侵略军、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的游击战,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抗日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回首往事,当年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持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游击战由山地推向平原是在上海、太原失守后,在创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展开的。1937年11月初,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我第129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几个重要思想 :关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 ,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思想 ;关于建立发展抗日人民武装 ,巩固人民武装的思想 ;坚持长期抗战必须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思想 ;民族战争和反摩擦战争需要两种不同的战略战术原则等。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也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之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小共中央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等重要职务,为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已泽东和党中央的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的建设,创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展开敌后游击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对刘少奇的抗日武装力量建设思想作扼要探讨,以推进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自1936年春出任北方局书记起至1942年底回延安止,刘少奇在敌后主持抗战达…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开辟敌后战场,在军事史上第一次将敌后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迫使日军两面作战,持续消耗日军实力;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参议会制度,使人民享有制度保障的民主、自由,解决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政权问题;采取大规模减税措施,实行增加供给的战时经济政策,形成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的公私混合性质的初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遵循抗战规律,根据抗战的根本对抗性质、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特点,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人民武装三结合的武装体制。主力部队是边区的正规军,是开创和保卫根据地的支柱,肩负着主要的集中对敌作战任务。地方部队是边区从军区到各县党政机关领导下的脱离生产的、地方性的、固定的抗日子弟武装,是主力部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帮手和兵源补充力量。人民武装是边区群众广泛参与、坚持本地斗争、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主要由民兵自卫队组成,是补充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的重要源泉。通过三结合武装体制,晋察冀根据地实现了武装力量之间的流畅转化和紧密配合,实现了最广大数量群众的军事组织化,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中共的军事战略方针由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从遵义会议已经开始。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对实现这一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证;抗战爆发后,在党内存在很大争议的情况下,毛泽东力主并全力推动这一方针的实施,从而使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从而统一了全党对这一方针的认识,推动了游击战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就如同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凶险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建立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抗战是这一真理的完美诠释。在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定抵抗后大踏步撤往河北南部和河南,甚至渡过黄河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迎着日军侵略的铁蹄插入山西敌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绥、晋东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及八路军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政党和最强军队,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个"特殊局面"。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就是这"中流砥柱"群体中的重要领导者,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军区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8年5月结束,历经十年半,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敌后抗战。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奉令率领该师独立团和骑兵营等部约3000人,在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归八路军建制。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祯任供给部长。军区辖第1至第4军分区。随后,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1945年大反攻前,晋察冀军区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  相似文献   

19.
对少奇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在领导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向敌后发展,把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华中工作的中心任务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并基本克服了三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毕中”的方针。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从1939年到1942年初,担负起领导…  相似文献   

20.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