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的游击战在二战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英国军官温盖特和他率领的"钦迪队"也在缅甸战场成熟地运用了游击战。日军占领缅甸后,威胁中国国内战争所仰赖的交通线。美国和英国希望支援中国,所以必须重新打通中国到缅甸的道路。中国远征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通这条道路。要进入这一地区非常困难,有连绵的大山,地形非常险恶,很难进行机械化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3.
1940年初,日军向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国驻缅兵力单薄,只有正规军两个旅,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攻势,于是,英国军事当局采取应急措施,决定将数千名英国侨商临时编练成军,弥补正规军力量的不足。然而,这支临时编成的部队,战斗力很弱,作战中节节败退,并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在危急时刻,英国政府向蒋介石提出急切要求,派兵增援缅甸战场。蒋介石难以拒绝,便调拨了一个军的兵力人缅支援。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听说奥德·C·温格特(Orde Charles Wingnate,以下简称温格特)这个名字,是在1941年12月16日.这天上午,我作为中国驻缅军事代表侯腾少将的上尉机要参谋,随其跟着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来到仰光,会见英军缅甸司令胡敦中将,向他面交中方策定的《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及其附件《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后勤部办法》、《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和缅人抗日自卫队办法》、《建立缅甸民防、防空、防谍体系》、《对缅甸铁道、公路、水运实行军事管制办法》等.  相似文献   

5.
1942年5月8日重庆编号526据一份机密情报报告,5月6日蒋委员长在军辜委员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中国来说,即将到来的几个月的形势将是非常严峻的,但同时他也表示,他对中国应付这种局势的能力具有信心。他说,如果日本不进攻俄国,那它将可能在中国再次发起新的军事行动,如在湖南、浙江等地。他说,在一定程度上,缅甸的失  相似文献   

6.
五、缅甸联合作战的考虑与准备劳克林·柯里致罗斯福1941年12月17日华盛顿事由:关于缅甸的共同防卫为了回答我对缅甸共同防卫计划的咨询,马格鲁德将军12月14日回复说,联合计划正在准备中,一个中国团队正在步行途中。他说由于地形困难及日军正进行其它作战,此间并不认为将会对缅甸有任何地面行动和攻击。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东南亚的战绩不佳,根源在于英国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后,丘吉尔倾心于"长炮"计划,设想绕过缅甸,利用两栖作战夺取苏门答腊北端,为攻打新加坡建立前进基地。而英国军方——参谋长委员会(C.O.S)则认为在东南亚作战需要美国的支持,因此要在遵从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决议的基础上,进行两栖作战,夺取安达曼群岛,可行方案是"海盗"计划。双方争论不休。到第一次开罗会议,中美两国认可了"海盗"计划,但由于德黑兰会议关于欧洲战场的安排,让英国得以在第二次开罗会议时说服美国放弃"海盗"计划。英国得以致力于欧洲战场,而1944年由英国主导的东南亚战区则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对战后英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以及中英关系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各国的货币     
货币名称为“元”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圭亚那、澳大利亚、新西兰、裴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等。货币名称为“镑”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  相似文献   

10.
5月3日,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际社会立即展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借机企图派军队强行进入缅甸进行救灾,由此打开缅甸政府长期对西方的闭关自守的外交之门。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战斗群、法国海军的“闪电”号两栖登陆舰编队就在缅甸领海附近集结,扬言要派直升机群向缅甸灾区“强行”空投救灾物资,还要派遣海军陆战队深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重灾区抢救灾民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先后有4艘航空母舰以“皇家方舟”号来命名,可见“皇家方舟”号对于英国航空母舰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在这4艘中第2艘“皇家方舟”号最出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方舟”号屡立战功,以出色的表现、战绩成为二战中英国最著名的航空母舰,造就了一段传奇历史.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战役之一的英伦空战发生1940年夏。当时,希特勒法西斯侵略魔爪伸向了英国。对于英国来说,这是面临一个多世纪前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威胁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危机。由于英国孤军奋战而且准备不足,形势岌岌可危,丝毫不容乐观。希特勒也看到了这种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局势,认为这时的英国已不堪一击,德国在西方没有可以和它争霸的力量,便准备转移兵力东击苏联。为了避兔两线作战,首先在政治上拉拢英国,诱  相似文献   

14.
看过电影《蝙蝠侠》的人一定会对那个急速飞梭于楼宇间的蝙蝠侠印象深刻,并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蝙蝠侠那样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飞檐走壁。现在,这样的愿望对于英国特种部队的特种兵来说已不再是梦想。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月18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  相似文献   

15.
1950年3月,滇南战役胜利结束后,溃逃到缅甸的蒋军残部,同陆续外逃的散兵游勇、地霸土匪武装等相结合,又聚集了3000余人,成立了所谓“复兴部队”,盘踞在靠近云南西南边境的小勐板一带,征粮派款,招兵买马,跃武扬威。缅甸政府先后四次派人与之谈判,要求他们离开缅甸,他们不予理会;缅甸军队对其进行围剿,又遭失败。“复兴部队”反而迫使缅军用车辆把他们送到自然条件优越的孟董、孟撒,并在那里休整训练,不断扩大势力,到1951年春,逃缅蒋残军已增至96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参战部队跨区域调动频繁,编制复杂,留存数量巨大的部队史档案资料。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史料中心等机构存藏了丰富的日军缅甸战场部队史档案文献,包括日军作战部队履历、作战计划及军令、战斗详报、作战记录、阵中日志、战时军政等类别,内容囊括日军在缅甸战场的编制变化、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及军政统治等内容,是研究二战史、滇西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天泳 《环球军事》2012,(9):28-30
提起廓尔喀雇佣军,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那招牌式的武器——廓尔喀弯刀,据说这种弯刀一经拔出就必须见血。上百年来,作为英国军队的精锐部队,廓尔喀雇佣军参加了几乎所有与英国或印度有关的冲突: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巴基斯坦、埃及、北非、马来西亚、缅甸、盏加拉、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伊拉克,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18.
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已变成了一段遥不可及的回忆或者电影电视上讲述的故事而已,然而对于英国财政部来说,这场战争的余音才刚刚终结。200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29日,随着几声清脆的按键声的响起,两笔电子汇款从英国转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整整用了60年的时间,英国为偿还二战贷款的行动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不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画卷和不朽丰碑,对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最近有两位英国人———马普安和李爱德先生,在重走长征路后却声称:“‘长征’其实不到官方长期宣传里程的2/3,大约为3700英里(约6000公里)”(凤凰网:《两英国人重走长征路称“长征”只一万多里》)。这对于两位英国先生来说是一个“得意的收获”,因此,李爱德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你要说二万五千里,也许就得把当时红军第二、第六、第四方面军所走的路程加在一起。”(《两…  相似文献   

20.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1):46-48
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剑指云南,中国西南地区的解放指日可待。在强大的压力下,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兼云南省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宣布起义;第26军和第8军作垂死挣扎,试图向缅甸转移,但沿途遭到解放军的打击,最终只有第26军的第93师(仅剩第278团,师长叶植楠)和第8军第237师的第709团(团长李国辉)共1400多人进入缅甸境内。第8军军长李弥曾被卢汉扣押,在作出率部投降的承诺后,卢汉将其释放,但李弥违背诺言,逃往台湾,又从台湾偷渡香港,经泰国转赴缅甸,与进入缅甸的残余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