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军队后勤生活保障中心,是指在驻军相对集中的地区,按其不同的保障环境和条件,对部队使用周期较长、需求频率不高、较耐储存的办公和生活用品,实施统一保障的组织机构。部队生活保障是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保障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效益的高低,而且影响着部队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为了提高部队生活保障效益,我军在师(旅)、团一级建立了"军需生活服务中心",以"团连结合,以团为主"的保障方式对基层连队实施集中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军需生活服务中心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其设施逐步完善配套,管理步入正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好地发挥了"中心"作用。但是从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现状来看,"多部门管经费、多单位跑采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时财务保障要求快速反应,实施高效精确的保障。我军财务保障应在单一的后勤保障模式下打造精确化保障建设平台,实现"模糊保障"向"精确化保障"的转变。要从编制体制上深化联勤改革,实现通专一体化;从管理上提供精确化保障环境,提高战时财力预算精确管理能力、财力保障能力和资源精确掌控能力;从方法上提供精确化保障技术,提高战时财力需求预测能力和精确核算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要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指挥和武器装备,而且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信息化保障,以满足现代战争对装备的"快"、"准"、"精"等要求。尤其作为核心作战能力的空天作战能力,其航空弹药的信息化保障尤为重要,通过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不仅做到保障的快速响应,而且做到保障的实时、准确、全面,确保首战夺得制空权,因此,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建设,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实现航空弹药信息化保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军械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装备的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军械装备"保障难、难保障"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缺乏有效的装备保障知识的获取手段、传播渠道、扩散平台和应用工具。文章由此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军械装备保障面临的知识化挑战,首次提出并构建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保障新模式—"云保障",论述了"云保障"的概念内涵、总体架构和基本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被装保障是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被装保障可视化研究对实现我军后勤可视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军要实现被装保障可视化应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以"作战保障与后装保障联训、装备操作与装备维护同步"的思路,采取师团结合、现役和预备役干部骨干混编合训的方法,组织200多名侦察、工化、救护等50多个后装专业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朱继明 《华北民兵》2010,(12):41-41
今年以来,北京市丰台区人武部坚持以提高"双应"保障能力为主线,按照"围绕中心搞保障、建章立制抓规范、以人为本求实效、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建设思路,紧贴实战需求,深入探索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工作规范化建设方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人武部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梅霆  欧阳晓东 《国防科技》2018,39(2):037-040
文章探讨"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推行"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从转变思想观念、健全法规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信息网络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10多万大军救援灾区,军需保障能力经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检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级军需部门在保障部队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先期保障不尽如意;保障信息不够通畅,指挥手段相对落后;保障体制不够完善,资源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提高部队抢险救灾军需保障能力,文章认为:充分准备,准确预测,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前提;一体联动,统筹整合,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关键;应急应变,超常保障,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所谓虚拟保障,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立体影像和音响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合成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综合性技术,通过创造逼真的"模拟合成环境",来组织后勤保障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 近年来,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军队十分重视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开发分布上式交互模拟系统,以使分散的作战单位和保障单位能够同时在一个"综合模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活动,这便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方装备科技资源优势,弥补现役部队装备保障力量不足,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安徽省军地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周密筹划,军地合力、务实推进,按照与基干民兵"统筹编、重点建、归口管、共同保"的原则,坚持"四个着眼、四个规范",探索了民兵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分队"编、训、管、保"的方法路子,有效提升了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寒山地复杂电磁环境下民兵野营综合保障如何实现?8月17日,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拉萨民兵野营保障演练表明民兵已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军地工程、野营技术与战场需求的顺畅"对接","军地协同、上下贯通、横向互联"的"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初步显示出优良的保障能力。此次演练得到总部有关部门领导,陆、海、空和地方党政代表的称赞,为全国民兵野营保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拉萨民兵野营保障演练体现出的民兵野营保障经验和亮点值得我区各地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通过维修器材保障的系统分析,建立了维修器材保障能力的"因素-效果"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对于反映维修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维修器材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HAN Dangsheng 《国防科技》2018,39(1):086-089,094
"作战云"的作战理念将引发装甲装备保障领域的深刻变革。文章剖析了"作战云"理论视阈下装甲兵装备保障问题的基本内涵,从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指挥控制方式、协同方式、防护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作战云"视阈下装甲兵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提出"探测——决策——保障——评估"的装备保障行动流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  相似文献   

16.
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装甲装备现有保障模式存在的"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的问题,分析了研究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重要意义;借鉴美军联合攻击战斗机自主式保障的思想,提出了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工作原理,重点讨论了装甲装备自主式保障的关键要素,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先进传感器技术、故障预测、信息系统等。提出了继承发展、不断创新、全寿命周期和系统工程几个关键要素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牵头协调军地600余人,200余辆/艘车船、飞机等各型装备,组织实施了"信息化条件下军民融合机动保障"演练。演练充分挖掘战勤指挥车、视讯系统等信息装备潜能,综合运用光纤接力、网络和卫星等信息化手段,多方向、全  相似文献   

18.
加强担负军兵种部队保障任务民兵分队(下称"军兵种部队民兵保障分队")建设、提高民兵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的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客观要求.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必须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要求,遵循"科学规划、统编统建"思路,按照"专业对口、就近动员"需求夯实编组,紧贴"支援作战、应急处突"任务强化训练,坚持"综合保障、依法管理"原则提高效能,把军兵种部队民兵保障分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0.
联勤保障部队战役仓库保障队是遂行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任务的基层营级单位,因编制人数大多不足50人,在组织架构上只设党支部。针对分散化部署、扁平化结构、合成化精兵和独立化任务等特点,保障队党支部研究如何发挥营党委"前沿指挥所"和连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的双重职能作用,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搞好科学统筹,不断提升自主抓建能力,对于战役仓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