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曾中生对红军作战和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他的关于红军反"围剿"战争特点的认识,关于影响红军战略战术因素的论述,关于红军作战原则的总结,关于红军建军原则的思想,为苏区和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西北红军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灭大量国民党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陕甘根据地。创建西北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开展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策应支援;建立群众基础,为壮大红军提供了力量源泉;培养干部骨干,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大批人才,西北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项平  胡晓良 《国防》2006,(12):62-62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武部和区宣传部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验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联合组织120名青年党员“重走红军路”。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感悟红军精神,亲历艰苦磨炼。通过授“红军旗”、唱红军歌、重温入党誓言等活动,强化了青年党员继承革命传统的观念,增强了建功立业和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项平胡晓良)百名青年党员“重走红军路”@项平 @胡晓良  相似文献   

4.
姚成 《国防》2008,(12):36-36
云南省丽江军分区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驻地教育资源优势,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深化。他们组织官兵到红军长征渡口和红军纪念馆,听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老船工讲红军英勇战  相似文献   

5.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6.
褚银 《国防》2007,(3):64-67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7.
张磊 《军事历史》2016,(6):24-27
红军的党支部建设,是红军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长征时期,随着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针对红军党支部工作出现弱化的问题,中央及红军总部坚持完善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强化其在连队中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上级党组织对支部工作的领导,着重处理好党支部与上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推动了党支部建设,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军的通信建设是红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十年 ,是我军通信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初创时期。红军的通信建设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和赤色邮政 ;运动通信和简易通信 ;无线电通信和有线电通信等四大方面。红军的通信建设开创了我军通信历史的先河。红军的通信在反“围剿”斗争和长征过程中 ,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中外历史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将士夺取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激励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战胜敌人的巨大动力;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磨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11.
马宏伟 《军事历史》2006,(10):20-28
康克清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指挥过打仗的女战士,是中央苏区赫赫有名的“红军女司令”。作为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仅有的三十名女红军之一,康克清在长征初期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紧紧相随在红军总司令朱德身边,三过草地,数跨雪山,历尽艰险,走完了长征的全过程,也见证了长征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伟大统帅,对于红军的正规建设有很多的指导和论述,主要有:重视发挥正规红军的作用;编制红军法规,以此来管理军队;注重从制度上建军,建立党领导红军和军事、政治、后勤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和加强教育训练以提高正规性;从红军实际出发,不要不适时宜的正规化,有力提高了红军的正规化水平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万古流芳,内涵丰富。而团结精神则是其深刻内涵之一。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和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万众一心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辉煌篇章。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并进而传承长征中的团结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党的旗帜下的紧密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必备前提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4.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开展了以识字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教育。红军的文化教育,是由这支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红军所担负的宣传队的任务所要求的,是苏区整体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军为了对官兵进行文化教育,在明确组织机构、确定目标任务、自制教材教具、创造学习方法和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教育持续进行。红军的文化教育历经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盛不衰,长征结束后形成了热潮,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16.
褚银 《国防》2007,(3):64-67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17.
孙伟 《军事历史》2020,(2):50-55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职务,在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周恩来对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和会议决议在红军各部队的贯彻执行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古田会议前他就对朱毛红军高度关注与支持,由他指导撰写和审定的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直接促成了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并将朱毛红军经验和《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在全红军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指导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中要穿越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能否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并贯彻落实,对于红军顺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意义重大。为此,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实行民族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和武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争取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红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这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保证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到达陕北,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而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当红军长征经过贵州这片热 土时,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建农会, 战天灾、除人祸、建家园,使群众有了自己 的土地和家园,红军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根植 在了老百姓的生命中。 70年弹指一挥间。驻守在贵州高原上 的武警贵州总队,始终坚持用红军精神建 队育人。让驻地群众又看到了当年红军的 光彩.被高原人民亲切地赞誉为“红军传 人”。  相似文献   

20.
红色娘子军     
走进红军的行列 1930年4月,中共琼崖特委会召开了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决定实行土地革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夏初,又将各地红军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同时,在广大农村,也建立了农民赤卫队、妇女会、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团,配合红军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