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应是一门专门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介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在研究中,我们既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一般性质,又要能体现这一专门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为此,首先要说明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2.
1990年10月31日至11月3 日,第三届中国近代军事史研讨会在军事经济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军内外的专家和学者80余人。会议期间,我们就“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的问题,采访了高锐(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刘鲁民(总后勤部原副参谋长、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副会长)、黄玉章(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中将、教授)、杨发勋(后勤学院院长、中将、教授)、王其琨(军事经济学院院长、少将、教授)、王应林(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少将、教授)、何为荣(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事经济学的兴起,军事经济史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为了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军事经济史的发展,本文就中国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发表浅见,就教于各位专家。一中国军事经济史是研究中国军事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10月28日——11月2日在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召开。这次会议的重点议题是探讨中国近代军事经济问题。出席代表共70多人。现将会议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这段历史异常尖锐复杂,其变化之大,矛盾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中国过去所不曾有的。反映在军事后勤上的演变,更是多层次多方面,非止一端,因而,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大不同于古代军事后勤了。 现就中国近代军事后勤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兵器工业广大爱国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将各重要兵工厂迁建于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在漫长的八年抗战里,默默无闻地给浴血奋战在前线的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轻型武器装备,为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战时兵器工业的内迁,是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但是鲜为人知的一页,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中国军事工业史上重要的篇章。本文谨就这一问题作一概略介绍和浅析,具体数字多来自各厂厂史,或加综合统计,恕不一一注明。限于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反侵略战争 ,中国军事思想发生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的嬗变。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出现近代军事思想雏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军事思想在器物技艺层面广泛发展。甲午战争以后至 2 0世纪 2 0年代 ,近代军事思想向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深层面发展 ,形成相对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均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中找到它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6月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一书。这是施渡桥先生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术研究上的又一力作。施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成果颇丰。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施先生认为 ,军事思想是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如果忽视从军事指导思想入手高屋建瓴地研究军事问题 ,就会出现就事论事、现象罗列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流弊。自 1 988年前后起 ,施先生笔耕不息 ,历时十余年 ,终于将这部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专史推向了社会。全书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文化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是影响和制约近代国人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由于近代中国的军事活动极其纷繁复杂 ,使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具有不定型性 ,但就总体而言 ,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还是有脉络可寻的。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大体以甲午战争后的 1 0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层面的军事活动所对应的军事文化之变迁进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4日,浙江海宁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纪念我国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逝世70周年,他就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将近代西方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人,并同时被海峡两岸誉为“兵学泰斗”和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国防理论体系”之高峰的蒋百里将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经历了军事史上最为剧烈的军事变革之一,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震动。中国传统军事法也随之开始解体、蜕化、转型,历经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近代军事法体系。本文就中国近代军事法的阶段性变迁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冯国璋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是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的。以前史学界不少人往往把这一改革归功于袁世凯,严格地说来,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也是不公正的。探讨我国近代军事改革的历史,我们愈加发现在从汲取外国近代军事理论知识到付诸实现的一系列过程中,付出较大贡献的人物应属北洋三杰,即王士珍、冯国璋和段祺瑞,尤其是冯国璋的贡献最为突出。笔者现依据史料,试图对冯国璋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贡献作必要的介绍、分析和评价,抛砖引玉,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中,有关近代战争、军队建设、军制和近代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著作陆续问世,但对中国近代军事人物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传》(张一文、施渡桥主编)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在近37万字的篇幅中,为中国近代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军事人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第三届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在军事经济学院召开。这次会议在古为今用的思想指导下,力求从军事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索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演变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与会代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思想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集中在晚清军事经济思想的演变和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两个方面。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持经世致用之学为理  相似文献   

16.
蒋百里(1870~1938),名方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先后出版《孙子浅说》、《军事常识》、《裁兵计划书》、《国防论》、《新兵制与新兵法》及《蒋百里抗战论集》等军事和国防理论著作,为中国近代的国防学说确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为中国近代的国防建设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还对中日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阐明了中国对日作战获取最后胜利的相关理论。遗憾的是,迄今关于蒋百里抗日思想的研究成果,多只注意到他晚年的持久战战略,可谓窥其一斑而未见全豹。本文试图对其以防御和抵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概览》(张一文、刘庆、皮明勇编著,以下简称《概览)))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研究指南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六章2口万字,是一部集学术性、资抖性和实用性于一休的著作。《概览》论述了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有关理论和学术问题,并阐明自已的见解。编者主张将中国近代统治阶级的军事活劝作为中国近代军事史研完的主线,以保持近代军事活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大批学子负笈海外,他们学成归国后,在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均有相当深巨的影响,其中军事留学生尤为显著。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在研究近代军事史的过程中,对军事留学生的探讨欠缺。本文祈望能在这方面有所填补,并藉此就近代知识分子与武力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变法维新期间,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新军事的主张。这是变法维新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近代中国军事革新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中国国防思想的内容,推动了近代中国国防思想的发展;它对近代中国军制革新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促进外国军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军事学术的进步,并推动了中国新式军事人才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