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MRS-1J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变转速条件下柴油抗磨性评定方法。利用VC++对试验机软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负荷-转速程序控制功能,实现了试验机自由设置转速、负荷的变化范围、变化速率和变化模式。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发现试验时间3N1min,负荷11N2N,油温60℃,转速在1 min内由100 r/min线性上升至20N3r/min再线性下降至100 r/min并依次循环时,该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区分性。在与高频往复试验机法的对比中,发现该方法的磨斑直径变化率大于高频往复试验机法,证明变转速四球机法优于高频往复试验机法。  相似文献   

2.
潜艇开关电源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潜艇开关电源的应用现状,分析讨论了3 种最基本的高频开关型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指出潜艇开关电源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关频率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控制系统数字化及产品性能绿色化,并在全艇采用分布式配电系统对各舱室负载独立供电.  相似文献   

3.
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对其仿真尤其是进行故障仿真,有利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故障诊断。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对正常工作及故障时的电路进行了分类及编码。仿真表明了Simulink仿真的简单及快速性,仿真结果中所含的信息可用于电力电子装置的故障诊断。并对用神经网络实现电力电子装置的故障诊断时,如何采集神经网络的样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三相桥式PWM整流电路主电路 ,分析了其实现单位输入功率因数和不对电网注入谐波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大功率三相PWM整流电路系统结构 ,其主电路采用了双模块并联的方式。与此同时 ,还探讨了其控制方法和相应的控制系统以及IGBT的驱动保护电路等。最后对所研制的容量为 10 0kW的实验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证实了它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状态监控的武器系统管理体系构建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BM+技术及思想应用于武器系统管理领域,提出了基于状态监控的武器系统管理思路。以某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状态监控的武器系统管理的特点;按照模块化原则、管理功能模块与信息保障模块对应原则和集成原则,构建了基于状态监控的武器系统管理体系;探讨了该管理体系中各组成模块的结构设计,并分析了其功能。研究结果为实现武器系统使用中的状态监控与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非对称的3相、6相和12相桥式整流电路,讨论了整流电压平均值的计算、整流电压波形的分析及电压纹波因数的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下武器系统综合检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由信号发生器模块、A/D模块、D/A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液晶及打印机模块等组成。综合检测系统通过检查测试武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激励响应,从而对武器系统的性能进行自动测试和故障诊断。对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下武器系统的技术保障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台储能为8kJ的高压脉冲电源,该电源主要由高频高压电容充电电源,储能电容器组,放电开关,放电电极和安全泄放装置组成。高压充电电源采用市电通过干式变压器升压,然后全桥整流后向高压储能电容充电,最后通过触发高压空气开关将电容中储能在放电电极处释放掉。高压测量端与控制系统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减小了电磁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操作安全性。最后对多晶硅材料进行放电实验,结果表明,电极放电可在试样中产生明显的破碎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仿真研究是导弹武器设计验证的有效手段,基于CISE环境设计了导弹武器仿真系统,介绍了CISE环境的特点,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模块组成、系统方案、软件界面,设计了系统工作流程和仿真系统各组成模块间信息交互定义及关系,介绍了仿真系统中的中末制导交班流程、攻击区计算流程。该平台各模块间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封装性,基于此系统开展了系统建模、作战模式、战技指标论证、逃逸方式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红外线矩阵坐标式自动报靶装置由靶子和显示器组成,靶子部分由红外线矩阵光电坐标靶、坐标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的嵌入式多频道无线收发模块 nRF24E1组成。红外线矩阵是由两排互相垂直的红外光速正交形成,它是靶子的坐标定位区域。nRF24E1芯片进行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无线收发。显示器由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及显示控制电路组成,在屏幕上呈现胸环靶图案及显示弹着点位置。靶面分辨率为5mm,报靶速度大于1200发/秒。适用于步枪、手枪等轻武器。  相似文献   

11.
对由蓄电池供电的某军用特种车辆供电系统的异常电源信号进行监测模块的设计,为系统控制终端进行分析及故障排除提供参考数据。监测模块采用C8051F0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对"系统DC26V"和"系统DC5V"电源进行监测,记录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电压值,并可以通过RS-485通信方式将异常数据上传到控制终端。该模块具有体积小,采集速度快,记录时间标记和运行稳定的特点。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可以准确地记录各种在运行过程中电源异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评估含分布式电源的国防工程供电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基于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级别树算法,分析了采用3级供电模式的典型国防工程供电保障系统,建立相应开关树和断路树模型,并考虑设备故障、备用电源切换等因素,提出统一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计算模型。以符合国防工程供电保障系统结构特点的改进RBTS-BUS6为算例,对重要负荷供电能力和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重要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会随微网接入得到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原发动机应用的富氧膜组件操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富氧进气燃烧对于高原车辆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膜法富氧是发动机上应用富氧装置的最佳方式。建立了富氧膜组件评定装置,分析了压力方式下压比、进气量和回收率对膜组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压力方式下富氧膜组件的最佳操作条件,比较了不同应用形式下膜组件性能和功率消耗。试验结果表明:压差是影响膜组件透气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渗透端真空度的增加,单位压差产生氧流量的效率提高,增加渗透端真空度可显著提高渗透绝对氧流量。混合方式是膜组件在发动机上应用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信号模型的装甲车辆电源系统诊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甲车辆电源系统模块失效和信号失效不统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信号模型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电源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建立了电源系统测试性模型。基于故障熵理论,利用诊断信息量和费用优化的启发式函数,确立了系统的诊断策略。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诊断策略的优化是有效的。该方法对装甲车辆电源系统诊断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CCD专用电源的设计方案。该电源具有高效率、抗浪涌、工作电压范围宽、直流输出与交流隔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矩阵开关技术在通用ATS电源模块自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用ATS中电源模块检查过程中存在检查时间长、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且易出错等问题,将矩阵开关技术引入通用ATS中电源模块的自检过程中,选取电压信号的均值和均方差作为评价电源模块性能的特征参数,并利用矩阵开关的多路复用功能设计了电源模块自检的拓扑结构,实现了自检过程中多通道的自动配置。仿真验证试验说明了该方法具有多通道自动配置、自检时间短、故障定位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颖ZCT推挽正激软开关升压电源主电路,对该主电路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辅助谐振电路参数进行公式推导。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优化了主电路参数,记录了电路关键参数波形图。通过电路仿真验证了该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为ZCT推挽正激软开关升压电源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坦克炮控系统软开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IGBT模块老化过程中电热参数的变化规律,对IGBT模块进行了功率循环加速老化试验,并基于单脉冲测试方法在加速老化试验进程中每间隔1 000次功率循环,测取一次IGBT的结温、集电极电流与饱和压降三维关系曲面、开关能耗、热阻抗以及瞬态热阻抗曲线。IGBT模块老化失效时,其饱和压降、开通能耗、关断能耗以及热阻较其初始值分别增大了3.92%、12.05%、18.87%和22.65%,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GBT模块功率循环次数的增多,相同工作条件下IGBT饱和压降的增幅逐渐加大,而饱和压降、结温和集电极电流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没有明显变化;IGBT瞬态热阻抗曲线暂态部分几乎不变,稳态部分向上移动的幅度逐渐加大;测取的IGBT模块电热参数中饱和压降增幅最小,开关能耗增幅较大,模块热阻的增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行车取力泵控马达发电系统可以改变现有装备车辆供电模式。针对泵控马达系统存在转速和外接负载扰动的问题,以输入变转速变负载变量泵-定量马达恒速控制系统为研究平台,建立系统的流量模型,确定了对转速和负载扰动的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前馈补偿系数,采用了PID闭环控制与前馈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并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对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了系统在转速和负载扰动下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两种扰动下反应迅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马达输出转速能保持在较理想的状态,为行车取力发电系统实现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