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北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2):54-56
防火门关键材料、安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会对防火门的使用功能、人员疏散等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就防火门关键材料中填充材料的性能、木质板材的阻燃、五金和防火玻璃的使用不当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对安装过程中的校验、规范、细节、辅料的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指出了用户在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吴芸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8,24(6):41-44
以消防实践中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设置及控制方式的不合理现状为出发点,阐述了在民用建筑中如何更合理的设置和控制防火门和防火卷帘,以更有效的发挥其防火分隔作用,对建筑防火设计人员和消防监督人员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吸能性。用它作为防弹材料,较金属和陶瓷具有突出的优越性。目前在世界各国应用广泛。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材料性能,对武警部队装备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连续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研究了用先驱体法制备连续碳化硅(SiC)纤维的全过程。通过常压高温裂解法制得纺丝性能好的聚碳硅烷,经100孔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和高温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制得了高性能的SiC纤维。该纤维单丝直径8~15微米,连续长度达100米,抗拉强度为2~2.3GPa,抗拉模量178GPa。主要性能达到日本同类产品八十年代的水平。本文还对制备工艺的一些基本规律及连续纤维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及其复合织物、超级活性炭、微球形活性炭及其织物、掺炭纤维织物等新型活性炭材料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及其在防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宋永才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9,11(2):101-106
本文采用一种聚钛硅氧烷与聚碳硅烷反应,制得了Ti/Si摩尔比为0.10的聚钛碳硅烷。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丝性与稳定性,经熔融纺丝,再经不熔化处理后,在氮气气氛保护下1300℃热处理后制得了高含钛量的碳化硅纤维。文中对聚钛硅氧烷的合成与结构,它与聚碳硅烷的反应过程及聚钛碳硅烷的热分解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孔隙分布、特性、制备方法及活性炭纤维在核生化防护服上的应用;介绍了国内核生化防护服用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在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测试技术,必将改变传统航天产品研制与测试的模式和局限性。在实际产品投料生产之前,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测试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加工、虚拟装配、虚拟测试等生产过程的仿真,向上可以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从而可以使设计师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更正;向下可以指导生产过程,确定正确的工艺流程和装配流程,确定某些工艺参数,使生产过程更加合理,从而大大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考察了PAN溶液质量浓度、纺丝电压和挤出速率等工艺参数对PAN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制备了直径可控的PAN纳米纤维,并将其对纱线进行包覆。结果表明:PAN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挤出速率对纤维成形和直径的影响较大,随着PAN溶液质量浓度升高,溶液可纺性增加;较低的挤出速度能纺出直径细而均匀的纳米纤维;纤维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而减小。PAN纳米纤维与纱线能较好地复合,为纳米纤维的应用、纱线改性和纤维增强增韧复合材料界面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聚碳硅烷纤维无机化过程中弯曲的形成及对SiC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连续SiC纤维无机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失重和收缩,造成了纤维弯曲,从而影响了纤维的单丝强度和束丝拉伸性能。根据聚碳硅烷(PCS)纤维的无机化过程,探讨了SiC纤维弯曲的种类和形成原因,通过力学分析研究了弯曲对SiC纤维性能的影响;根据弯曲形成原因,提出利用加张热交联和加张烧成的方法解决纤维的弯曲问题,从而提高SiC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王莹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0,26(6):11-13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时需要向现场探测器供电。带电类探测器工作在易燃易爆场所必然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而利用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元件构成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采用光信号测量与传输,实现了探测现场无电检测,从而真正实现了本质安全防爆。在分析光纤光栅与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探讨了各自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12.
郜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0,(12):60-62
偶氮甲酰胺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通常与其它添加剂复合以后使用,在复配过程中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对含偶氮甲酰胺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探讨预防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并提出应急处理、灭火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14.
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消防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在研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消防安全形势任务的基础上,从解决制约消防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和改革消防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火灾现场勘验中危险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现场勘验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勘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倒塌、烟气和触电等火灾现场中几种常见的危险因素,在深入分析其形成机理和危害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孙承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30(12):63-66
文物建筑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研究与探讨文物建筑消防问题意义重大。由于文物建筑自身的特点,其消防安全不能以灭火为主,而是以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建筑为主要前提,所以必须从防治入手,消除文物建筑的不安全因素。结合武汉市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引起文物建筑火灾的原因,针对现状结合现实工作情况对其防火问题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肖浩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9,25(5):34-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包括:1.注意选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切入点: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工作,要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达方式。2.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要注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3.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科研项目“反应性物质热稳定性的分级方法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绝热加速量热法系统研究了反应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该项目研究成果在物质与生产火灾危险性辨识、火灾原因调查与分析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工业企业防火》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项目研究成果纳入了“影响储存和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因素”、“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仓库防火”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等章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为深入地理解。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洪莹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0,26(3):58-60
公安边防部队院校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通过政治教育打牢思想理论基础,通过两个"经常性工作"不断加强日常养成,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检验和升华学员的核心价值观,为学员全面发展和将来更好地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