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德治军和以法治军互为映射。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以德治军的思想底蕴。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曹操的武德思想作了探索 ,并从其戎马一生的军事实践、为政韬略、人才思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 ,进而发掘了曹操武德思想兵儒合一的独特表征 ,是解读曹操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武德人格--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军事历史研究》2003,1(3):144-152
本文认为关于武德人格的研究是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武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军人武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始终是其重要内容.本文疏理和揭示了在武德文化演进过程中三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古代武德文化、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武德人格的地位、作用、标准、构成、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优秀传统武德文化是传统武德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蕴含着传统武德文化忧国爱民、重德贵武、爱卒知卒、官兵一心、兵民一体、仁者无敌、义生愤勇、明耻教战、信赏必罚、军以治胜、正己化人、战在治气等武德精要,而掷弃了和战辱国、愚忠愚卒、残民杀降、苟生怯战、愠怒致战等封建性、消极性的糟粕,是当代军人进行道德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资源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卫琦 《政工学刊》2014,(11):21-22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弘扬其优秀内涵,对于培育我军官兵战斗精神、推动强军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弘扬"精忠报国、捍族卫民"的武德传统,培育官兵听党指挥、报效国家的忠诚品格忠诚作为武德的基本规范源远流长,《左传》中说"临患不忘国,忠也"。  相似文献   

5.
论军人武德人格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军人武德人格在军人自身发展和军队战斗力增强乃至国家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在武德人格的自我调控功能,战斗竞争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民族凝聚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泽民 《政工学刊》2014,(11):48-49
有爱则军心聚,无爱则军心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良好的官兵关系都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加强官兵团结、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习主席强调,"要大力发扬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200年爆发的官渡之战是北方两大实力派袁绍和曹操进行的一场争夺中原的决定性的大战。现代著名史家均认为这是历史上曹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地广兵强的袁绍”。(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曹操屯师官渡 (河南中牟东北 ),迎击袁军……那时,袁绍有步骑十万人,曹军大约只有一万人。双方相持半年。后曹操率精兵五千,直捣袁军屯粮要地乌巢 (延津东南 ),杀守将淳于琼,焚掉粮食万余车。袁军军心动摇,全线溃散,大将张 又在阵前投降曹操,袁绍仅带八百亲兵…  相似文献   

9.
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王联斌教授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武德通论》,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丛书之一,是一部开拓中国军事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力作.《中国古代武德通论》按照"武德"内在价值规范的维度,对浩繁的武德史料进行分门别类、融会贯通,梳理出中华武德传统的两大主线是内以"和"为贵、外以"义"为上;厘定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体系是以"忠"为根本、以"仁"为核心的"忠、智、信、仁、勇、严"六大规范等等.这些开拓性研究不仅具有文化累积的学术价值,而且体现出开掘传统武德资源、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武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我军道德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传统武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武德进行理性梳理,充分挖掘其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华,并运用于当代军人的道德培养之中,这对于拓宽我军官兵道德培养的视野,丰富道德培养的内容,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全军政工会《决定》精神,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部队的思想稳定。这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稳定部队首先要稳定干部。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思想稳定。《决定》指出,“革命的精神支柱历来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军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是新形势下从根本上抵制一切颓败、动荡思想的力量源泉,必须不断强化。(一)进行“定向教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教育干部。帮助他们牢固树立革命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走…  相似文献   

12.
美军的牧师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师制度是美军对军人进行教化与控制的有效手段 ,美军的牧师具有军职和宗教的双重职务 ,他们通过在军队内的宗教服务、宗教教育、宗教关怀、品德教育、行政勤务以及与地方宗教团体和福利机构共同开展的活动 ,达到鼓舞军队士气、凝聚军心、掌握思想、化解矛盾的目的 ,增强军人履行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军人武德精神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精神动力。建设“打得赢”的武德精神要继承我国军人武德的优良传统 ;要更新武德观念 ,高扬适应知识军事要求的学习精神 ;要下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武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把领导干部的情感定位在挚爱官兵、凝聚军心上。从一定意义上说 ,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 ,主要表现在能否正确引导军心、凝聚军心上 ,取决于能否在官兵中树立威信。一个好的领导干部 ,就是要把官兵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想问题、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自身的人格和感情从诚心诚意地为官兵办实事、谋实利中体现出来。只有这样 ,领导干部才能得到官兵的欢迎和爱戴。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工作忙忙碌碌 ,整天跑跑颠颠 ,但官兵反映一般 ,原因就是没有把情感定位在官兵身上 ,不愿倾听官兵的意见和呼声 ,不能顾及官兵的意愿和情绪。…  相似文献   

15.
爱国奉献精神是人民军队武德之魂张钰军队的武德是战争重要的精神力量。古往今来,一切能征善战的劲旅无一不是和优秀的武德搭拌。武德构筑着军魂,而人民军队的武德则源于军人的爱国奉献精神。爱国奉献精神是人民军队本色的体现,是人民军队的武德之魂。一、爱国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先进武德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对军队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军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华武德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先进武德文化也对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先进武德文化,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职业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自觉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从政治内涵、人民内涵和职业内涵三个方面来构建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武德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武德文化的土壤凭空生长 ,必须移植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灵根。用德性视角审视我国传统武德文化 ,其“德胜”战略思想、以“唯人是保”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仁战”思想是我国古代灿烂武德文化的精华。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对我军道德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武德的和谐价值之维体现为"贵仁尚义"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和"先德后武"的战略方法。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军事伦理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9.
警卫人员道德人格具有政治性、公共性、自觉性、示范性的显著特点,其道德人格养成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理想教育与现实关怀融合,内在修养与外在教化统一,政治修养与道德修养共进,社会、单位、家庭三者和谐等;其道德人格养成路径选择的方法包括:氛困营造法、主体实践法、心理引导法等。  相似文献   

20.
戚继光的武德教育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根据(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思想及戚继光的武德治军实践,可以把戚继光的武德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全军将土为教育对象的,也可以说是对全体军人进行的以建军宗旨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教育,意在提高全军将士的思想道德觉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军风、统一行动。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以“卫国保民”为宗旨的“忠义”教育何为“忠”和“义”?传统的军事伦理观认为,报效皇上、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