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治栋 《国防》2004,(11):8-9
“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我军迎接新军事变革挑战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把实现战斗力的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作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确保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现代战争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最终赢得战争胜利。我军信息作战能力与强敌相比,处于劣势的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在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来势迅猛,发展急速。其核心是信息化,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曲靖市着眼使命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着力自主开发,注重整体互动,以跟进、跃进、逼进的姿态,走复合式、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24日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到曲靖军分区视察上作,称赞该分区“信息化建设起点高,抓的非常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区的前列。”为总结经验,展  相似文献   

4.
昌业廷 《国防》2009,(12):30-31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军事革命,面对未来的信息战,重如“半壁江山”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加强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势在必行,也势在必成。认清势在必行的紧要性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是指除现役部队之外可用于信息化战争动员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说,经过准备,可根据信息战需要,  相似文献   

6.
方威 《国防》2007,(10):39-40
信息化建设是时代潮流.适应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带动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好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东军 《国防》2005,(10):6-7
当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以信息化牵引和带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一、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调整优化国防后备力量组织结构近年来,各地以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科技保障能力为基点,深化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下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有了明显进步,整体战斗力水平得到…  相似文献   

8.
李少东 《国防》2004,(1):34-3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  相似文献   

9.
季允石 《国防》2005,(5):10-12
科 学 发 展观 是 我 们 党 在科 学 总 结 改 革开 放 以 来 我 国现 代 化 建 设 成功 经 验 的 基 础上提出的,是辩证 唯 物 主 义 的发展观,是符合事 物 发 展 规 律的科学观点。加强 国 防 后 备 力量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的客观要求,它涉及军地双方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谋划和指导。一、确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安全与发展是国家建设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既要安全又要发展,是党和国…  相似文献   

10.
王炳文 《国防》2004,(7):29-29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江主席关于“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和“扭住军事斗争准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对省军区来讲,就是要在努力探索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  相似文献   

11.
钱南忠 《国防》2007,(4):34-3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机制,这套机制在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这套机制中的许多内容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亟待重新构建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浅谈加强国防后备力量装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权  沈云  李论 《国防》2008,(3):34-34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装备建设,对于提高后备力量的整体战斗力和国防威慑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正在加速推进的军事斗争准备,对国防后备力量装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国防后备力量装备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方庆灵 《国防》2006,(5):31-32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质量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应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明确军事需求,搞好整体设计要本着“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原则,着眼国防后备力量可能担负的任务,认真研究军事斗争的特点规律以及信息化条件下后备力量参战支前的内容形式,搞清军事斗争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人才、技术和物资装备,并据此科学制…  相似文献   

14.
傅慧军 《国防》2004,(7):28-29
行菹?,在明笼采食、饮水和活动 ,以增加与人的接触机会 ,利于驯化。2 1 3 圈养 :经过上两阶段的驯化 ,麝的野性有了较大改变 ,基本不怕  相似文献   

15.
谢开展 《国防》2006,(12):51-52
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建设发展的综合效益。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综合效益,一方面,要杜绝资源浪费。坚持以所担负的任务为牵引,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和维护社会稳定两大主题,科学筹划,通盘考虑,区分轻重缓急,抓住重点求突破,真正把功夫下在提高直战与应急能力上。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调整后备力量的数量规模和专业结构,加强重要课题的研究和重点力量的训练,不断改善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力求使建设投入更贴近任务、贴近实际、贴近实战。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成效,反对和防止一切形式主义,切实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最该用的地方,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任志强 《国防》2007,(3):41-44
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提出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使命后强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提高军民兼容水平和平战转换与快速动员能力、科技支前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即"一个水平、三个能力").  相似文献   

17.
顾伯冲  袁桂林 《国防》2007,(5):41-44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努力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18.
龙义和 《国防》2009,(12):32-33
国务院和总部关于后备力量建设改革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改革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新军事变革大潮和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已进入转型期。这个转型是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赋予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9.
李立田 《国防》2006,(2):39-39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讲求效益是谋划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应从国防后备力量寓兵于民的性质出发,把“市场”与“战场”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综合效益。在建设目标上,要坚持“应战”与“应急”相统一。国防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外反侵略、对内保稳定的双重职能。因此,必须坚持以“打赢”为根本的、主要的和长远的目标,以“维稳”为经常性的基本目标,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始终瞄准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需要,坚持“建为用”原则,科学确定建设目标、步骤和方…  相似文献   

20.
凌峰 《国防》2006,(10):19-21
一段时间以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线的全体同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中,学习上求深化,行动上求深入,后备力量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运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持续增长、讲求效益等核心理念来审视国防后备力量战线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区别明显。目前,由于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同为从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人员,现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