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乘蜀将关羽进攻襄樊之机,派吕蒙率军袭取了荆州。荆州丢失后,是夺回荆州还是北攻曹魏,是刘备集团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抉择。刘备主张夺回荆州,诸葛亮、赵云等主张北攻曹魏。221年,刘备决定大举攻吴,夺回荆州。这一行动的结果是222年夷陵一战,蜀军大败。荆州失守后,蜀汉究竟应把主要作战方向放在哪儿,怎样才是贯彻《隆中对》的战略良策?我认为,不能用夷陵之役的胜败,来衡量刘备夺回荆州的战略决策正确与否,而必须了解荆州得失与实现《隆中对》战略思想的关系。荆州地区,对刘备集团是一个必需夺取并确保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讲得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关羽失荆州,败死麦城。致使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横跨荆、益,分兵北上,统一中国的战略宏图化为泡影,“天下之终归于曹氏”对此,历来史家评论顿多,一般多责备,“关羽大意失荆州。”笔者认为,将荆州之失,归之于关羽的疏忽大意,实是皮相之见。其实失荆州原因远非如此简单,它是刘备集团在军事、政治、外交,战略、战术、用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措置失当而造成的。其中既有关羽本人的责任,亦有刘备、诸葛亮的失着。本文试图就此作较完整,系统的研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关羽北伐襄樊,是“隆中对”北出宛、洛既定战略的一部分,是刘备集团试图两路分兵、进取中原的前奏曲,是关羽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刘备集团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战役失败直接导致了荆州格局的重组和“隆中对”横跨荆、益战略设想的夭折。本文主要从战略规划、政策制定、战争准备等方面探讨刘备集团的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4.
三国鼎立的历史是一个三方不断变化的博弈过程,在曹魏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结盟图存互保的孙刘联盟,也需适时予以战略调整。"跨有荆益"与"外结好孙权"之间的矛盾并非必然导致联盟破裂。但是,当蜀汉跨有荆益而军事战略未作相应调整时,关羽贸然北伐,暂时打破了三方力量的平衡,进而破坏了孙刘联盟存在的根基。由此,孙权背盟、荆州失守,则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起“三国”时的魏、蜀、吴得失,史家曾有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之说,其实东吴孙权识拔英才,不拘微贱,其人才政策与魏、蜀相较,不无出类拔萃之处。 孙权人才政策的主要特点是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他在尊老敬贤的同时,又非常重视选拔任用年轻人才。东吴扛大梁的文臣武将中有不少都是年轻俊秀。赤壁之战时,孙权自己是26岁,周  相似文献   

6.
崔忠明 《政工学刊》2008,(11):24-24
一名领导干部"可以不知道下属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三国鼎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东汉末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企图一举攻占南方。他率军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结果大败。赤壁之战,使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进占四川。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并称帝。  相似文献   

8.
文钊 《军事史林》2008,(6):48-49
民间有句俗语叫“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说的是三国时期大将关羽据守荆州力攻樊城时,被东吴将军吕蒙白衣渡江袭了荆州,而自己也被迫败走麦城,最终遭擒被杀。那么,荆州之失,仅仅是关羽一人之过吗?笔者不认同。  相似文献   

9.
关羽失荆州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使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宏伟蓝图付诸东流。对于失荆州的根本原因历代学者争讼不息,颇多歧义。笔者以为,关羽毁败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蜀汉君臣功名思想严重,过早称王称帝,一错再错,乃是导致荆州丢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悉这样一幕 ,当刘备亲自率领75万大军为报关羽之仇讨伐东吴时 ,东吴君臣在究竟让谁担当大都督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阚泽力荐声名未显的荆州守将陆逊 ,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理由是陆逊乃一介书生 ,未经过多少战事 ,领一州郡尚可 ,若担任一国大都督未免太嫩。然而 ,孙权却独具慧眼 ,义无反顾地重用陆逊。结果陵夷一战 ,陆逊以数万众大败蜀军 ,把刘备逼向绝境 ,显示了其出众的才华。上述事实告诉我们 ,经历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唯一依据。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经历并不能代表这个人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同样 ,…  相似文献   

11.
读《三国演义》被孙权拜陆逊为都督这一情节深深吸引,并佩服至极。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伐吴,时东吴名将周瑜、吕蒙俱亡。在这危急关头,谁能担任主帅抵抗蜀军呢?谋士阚泽向孙权推荐时年39岁的陆逊。孙权不顾张昭、顾雍等大臣们的反对,毅然决然拜陆逊为大都督,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彝陵之战充分显示了陆逊的非凡军事才能,火烧连营700里,烧得刘备差点丧命,因而保住了江东的安全和政权的巩固。“孙权拜将”的典故,对我们抓紧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很有启示。启示之一: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干部工作经验积累的程度,但…  相似文献   

12.
官以诚信立     
人无诚信难立。千百年来,诚信被看作立身做人之根本,特别是在有着泱泱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里,诚信的作用更为其他道德价值所不能比拟。关羽和吕布同为三国时期的名将,正是由于在诚信问题上的不同操守决定了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关羽忠心耿耿跟定刘备南征北战,无论皇叔境遇顺利还是遭受挫折,他都坚定诚信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善待人才     
陈胜 《政工学刊》2001,(5):43-43
近日重读《三国演义》 ,读到“温酒斩华雄”一节时略有心得。书中说 ,在孙坚等诸侯被华雄杀得手下无将狼狈不堪时 ,关羽自荐“取华雄之头” ,袁术得知关羽只是刘备的马弓手时 ,破口大骂 :“量一弓手 ,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幸得曹操出言相劝 :“试教出马 ,如其不胜 ,责之未迟 !”当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时 ,其酒尚温。斩华雄之后 ,袁术仍口出秽言辱骂关羽 ,而曹操则针锋相对 :“得功者赏 ,何计贵贱乎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袁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才 ,斩华雄之前不知关羽之才尚有情可原 ,但斩华雄之后仍不承认关羽之才则…  相似文献   

14.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集团命其将军吴班、冯习率军四万,击败吴军李异、刘阿等部,攻占巫山、秭归一线,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吴蜀夷陵之战。吴班、冯习初战告捷后,刘备即率蜀军主力进至秭归。他自以为旧有恩德于荆州之民,  相似文献   

15.
三国名将关羽,世人称之"武圣",自桃园结义起,久经沙场,胜多负少,以"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之威名著称于世。但三国鼎立后,他坐守荆州,对大势估算错误,贸然出兵打襄阳,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对后人来说,关羽是英雄,对英雄来说,人们更愿意唱赞歌,喜欢看威武的一面,不愿看狼狈的一面;喜欢欣赏胜利的一刻,不愿观望失败的苦楚。于是乎,"过五关"辉煌无尽,常被人津津乐道,甚至搬到荧幕之上大演特演;而"走麦城"则是问题,是失败,少人问津。  相似文献   

16.
战友们每天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产生矛盾和误解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当你遇上了这种事情,你是气上心头还是一笑而过呢?其实,对于“气”与“不气”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不该生气的时候,怒火烧身、大发雷霆,势必会把好事搞砸。像历史上的刘备,因关羽被吕蒙所杀,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心只想为自己的结拜兄弟报仇。结果被东吴的无名小将陆逊火烧连营,致使刘备气急攻心、身染重病、抑郁而死。从此西蜀的元气大伤,使其问鼎中原、恢复汉室的计划彻底流产。相比之下周瑜就更惨了,本来挺聪明的一个人,竟然被诸葛亮写的一封信气得吐血…  相似文献   

17.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江河进攻战,也是一次突破长江天险的成功战例。它在军事上的意义,值得我们探研。一、吴国长江防御体系的形成吴国沿长江天堑的设防,自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陆抗父子,逐渐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权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六郡,然根基并不稳固。他采纳了谋士鲁肃的战略构想,“鼎足江东”,夺占荆州,控制长江中游,以图天下。当荆州牧刘表一死,鲁肃便力主联合刘备,控制荆州,共同抗曹。然而,在曹军赤壁大败后,荆州遂  相似文献   

18.
敢于亮丑不为丑陆晓明,戴天银看了《三国演义》晓得: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在马谡。后主刘禅也一直认为“街亭失守,咎由马谡”。但诸葛亮没有遇过即避,而是悔恨自己没有听从先主刘备在白帝城的临终嘱附,错用了马谡,致有“街亭违命之阙”。所以他主动上疏后主,沉痛检讨...  相似文献   

19.
这里的虞,作戒备、预有准备解。整句话的大意是说:两军交锋,以预先有所准备来等待预先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打胜仗。公元二二一年,刘备急于想从东吴手里夺回荆州,仓促举兵,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认为,诸葛亮其实是一个被神格化了的平庸的人,一个好秘书长而非好参谋长,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物。其论点主要是围绕赤壁、夷陵两次大战和《隆中对》、《出师表》两篇文章展开的。关于《隆中对》。传统的看法认为,《隆中对》对天下大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实际上,《隆中对》根本不是好文章。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提出复兴汉室。吴国的鲁肃早在《隆中对》提出的8年前,即公元200年与孙权的一次对话中就说:曹操不可争,汉室不可兴。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搞割据,是非常保守的策略,是出于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关于赤壁之战。必须重新认识整个战局。战前,诸葛亮最大的失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