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提出系统的抗战文化思想,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毛泽东阐述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明确了抗战文化的指导方针、性质、方向和任务,进而提出开展抗日文化运动、建立抗战文化统一战线、组建抗战文化队伍、实施国防教育政策等具体策略方针。毛泽东的抗战文化思想体系,具有先进性与广泛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在毛泽东抗战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边区和人民军队的抗战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壮大了抗战力量,宣传了党的主张,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的繁荣的文化局面。  相似文献   

2.
遐迩闻名的海派文化,在14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以其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海纳百川"的城市风范和不懈奋斗的创新品格,展示了上海抗战军民的热血壮举,奠定了上海文化界联合抗战的坚实基础,凸显和提升了上海抗战在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折射出上海抗战文化的特殊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前,中国曾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局部抗战。发生在1932年春天的淞沪抗战,是局部抗战中震动中外,可歌可泣的重大一役。淞沪抗战高举起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旗帜,毅然冲破了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为民族抗战的伟大斗争开辟了路道。淞沪抗战给了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使敌军三次增兵,四易其帅,遭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打击。淞沪抗战在国难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为解决财政困难、支持持久抗战,决定发行救国公债。边区政府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广大民众踊跃认购,是救国公债成功发行的主要原因。公债的成功发行,解决了边区财政困难,支持了持久抗战,为以后发行公债(国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全面抗战时期论兵文人分成了报界、学界、文学界和教育界四大群体。报人,编印报纸,提出用兵方略,宣传抗战,鼓动民众;学者宿儒,以其独有的学理精神,全面认真地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本质和军事实力,检讨中国军事技术力量的不足,得出坚持长期斗争的抗战军事方针,呼吁政府当局必须实行民主,聚集并培养抗日人才,保护民族精英,彻底改变对日妥协和压制人民抗日的政策;文学战将,用自己隽永秀丽而又不失犀利冷峻的笔触,记录惨烈的戎事,激发全民的抗战激情,以期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能够净化中华民族的灵魂,使民族和国家获得新生;国防教育家,为抗战教育拟就纲领,努力地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对抗战教育事业做出探索,从事抗战教育和动员民众活动,积极为抗战培养推荐各类英才。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重要战场。中共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工作策略和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领导上海人民大力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领导隐蔽战线对日斗争等,成为领导上海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领导下的上海抗战,在时间上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在地域上覆盖上海市区、近郊及郊县等地区,发挥了上海的特殊优势,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为争取上海抗战及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爆发后,各方面努力促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布《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8月20日,大本营又在发布1号训令《关于全面抗战作战指导方案》中指出:为统帅指挥便利计,将全军区分为5个战区。这是国民党政府设置战区的开始。八年抗战中,多次对战区进行调整,先后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台湾在分离50年后又回归祖国。这其中,中国抗战为台湾回归创造了历史契机,两岸人民并肩抗战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民政府乘势而为促使台湾回归终成现实。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到抗战全面爆发,即局部抗战期间的6年中,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中国海军以强烈的危机感积极进行整军备战,不仅制定各类防务和作战计划,还艰难地开展舰艇等装备及配套设施建设,组织舰队的实战操演,为之后海军参与抗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蒋经国在主政赣南时期,开展了颇具时代性、进步性的抗战教育实践,不仅促进了赣南文教事业的发展和赣南社会的现代化变迁,而且为支持东南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抗战教育实践既有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的优长,同时也存在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工作指导脱离实际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 在日本分离华北、夺占内蒙,南京政府开始走向抗日的过程中形成的绥远抗战格局,是蒋介石的有限度的局部抵抗、阎锡山的“守土抗战”和傅作义的“誓保国土、抵抗到底”在当时形势之下的结合体。△ 绥军第三十五军和晋军骑兵军为绥远抗战的主力,董其武、孙兰峰、彭毓斌、孙长胜等部组成为前线的野战部队,晋军王靖国部、李服膺部为第二线部队,中央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正向绥远开拨以为支援,但并未直接参战。这是有限度的局部抗战在军事力量体制上的反映。△ 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收复锡拉木楞庙之战,构成了绥远抗战的基本作战过程,三战三捷,奠定了绥远战争胜利的基局。绥远战争的胜利,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推动了民族战争的步伐,成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绥远当局坚定的抗战决策、战前的充分准备、策反伪军工作的成功、汉蒙两民族的团结对外,特别是在作战指挥上实行积极防御、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出敌不意攻故不备等等,是绥远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最后胜利的。八年全国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和意义是局部抗战无法与之相比拟的。我国史学界对全国抗战史的研究,一向十分关注。然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英勇的燕赵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北平原掀起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曾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一代作家,以抗战为题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燕赵大地传统文化中慷慨悲壮、尚武任侠的人文风貌。这种特定的人文精神孕育了一代代燕赵儿女,在艰苦的战争中又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追溯燕赵传统文化,重温抗战文学作品,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国民政府发行庚款公债,加速株韶段铁路建设;抽换钢轨、枕木,提高粤汉铁路营运能力;储备铁路物资,训练铁路员工;修筑黄埔支线,联接广九、粤汉铁路,为战时铁路运输作了充分的准备。粤汉铁路在广州、武汉会战中,承担着沉重的军事运输任务,在抗战初期更是中国政府获取国际援助及出口物资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广州、武汉沦陷后,尤其在长沙会战期间,粤汉铁路仍然竭力承担着国内军队、军需品及其他抗战物资的运输任务。因而,在抗战时期,备战加速了粤汉铁路的建设,但粤汉铁路又为抗战运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民团结是抗战胜利的政治基础刘清波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民族觉醒是内在动力,独立自主是基本保证,而全民族空前广泛的团结,则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指...  相似文献   

16.
八年抗战,太行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太行民兵成为了全国民兵的典范。解放后,地处太行山南麓上党地区的山西省长治市民兵把抗战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上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作为中国局部抗战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一·二八抗战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态度及方针政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一·二八抗战过程的研究,着力理清楚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指导方针,以及与坚持抗战的十九路军关系的变化脉络.客观地评价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的影响和作用,以求教于海内外史家。  相似文献   

18.
全国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多种形式的反日斗争坚持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以及抗战时期的特殊形势,决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沦陷区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典型意义。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策略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大力支援新四军作战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的中国是弱国。弱国反对强国的侵略,外援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为争取外援提供了可能。然而外国援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抗战在他们世界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未来战争中,如何看待外援?怎样去争取外援?八年抗战中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了解它,研究它,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坚定无畏的抗战决心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军民生气勃勃的抗战精神引得世界震惊,中华民族顽强抗战的伟大业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因而抗日战争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