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是公认的太空强国,拥有太空中60%~70%的军用资产,目前在轨的约900颗卫星中,属于美国的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据美国《防务新闻》11日报道,美军还正计划考虑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发射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加上其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侦察卫星,打造出立体的卫星侦察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军卫星侦察能力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振宁  周芸 《国防科技》2003,(12):32-36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美军卫星侦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对美军卫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的侦察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卫星侦察的特点、分类、技术以及外军的卫星侦察发展筒况:描述了你匦道小卫星发展大趋势,提出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传输型低轨道成像侦察卫星系统的设想,包括小卫星星座、小卫星平台、星上成像载荷、小卫星专用运载火箭、卫星测控、卫星数据传输以及成像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最后提出了与小卫星系统有关而需要立项预研的关键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美军提出的"战术卫星"计划,以"基于效果"的空间角度,从作战局限性、适用性以及运行成本等方面,分析了"战术卫星"与其所要提供的战术任务之间的矛盾,量化分析了"战术卫星"的时间覆盖、信号强度以及分辨率等指标,最后探讨了"战术卫星"计划对我国发展相关空间计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纵观近几年来美军进行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军的战争行动严重依赖三个重要的支点:侦察支点、基地支点和战场网络系统支点,这已成为美军战争行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侦察支点 美军进行战争之前,都要动用先进侦察技术手段,形成大纵深、立体化和全方位的侦察体系。首先是发射需要的侦察卫星或把空间的侦察卫星调整到所需地区上空,对该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侦察、监视,并源源不断地将侦察情报传到指挥机关,为战争决策和作战行动提供信息保障。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5~18颗侦察卫星,以及数十颗导航、通信、气象等卫星,构成了覆盖中东地区、24小时不间断的卫星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详细、实时的战场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颗电子侦察卫星侦察覆盖范围有限的弱点,利用多颗电子侦察卫星组成卫星环、卫星星座进行侦察。建立了电子侦察卫星环对地侦察覆盖区域计算模型,对卫星环形成的覆盖带宽度和侦察盲区面积进行了计算。构建了电子侦察卫星星座对地侦察覆盖区域计算模型,讨论了相邻卫星环盲区半径与盲区中心距之间的关系对卫星星座对地侦察覆盖区域的影响。最后对卫星环侦察覆盖区域与卫星星座盲区随轨道高度、侦察天线波束角以及轨道倾角的变化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子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研究和开发电子侦察卫星模拟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分析电子侦察卫星侦察任务的作战行动想定和总体设计思路,设计仿真流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进行电子侦察卫星侦察预案验证模型的仿真实现。通过仿真,验证了电子侦察卫星侦察预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军事空间计划中,军用卫星通信计划预算占的比例很大。1983年美军与有关导弹与空间公司签订十亿美元的合同,其中“军事星”(MILSTAR)卫星是主要项目之一。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军事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为保证覆盖全球,目前设想“军事星”系统由七颗卫星组成,其中四颗在赤道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另三颗在高度倾斜的极轨道上(用于保证持续覆盖在北极附近作战的轰炸机和潜  相似文献   

11.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12.
视觉/言论     
《现代军事》2015,(3):6-11
从反卫星到发射卫星美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过F-15发射导弹反卫星的研究,如今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开展用F-15发射小卫星的项目,名为"机载发射辅助进入空间"(ALASA)。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样机制造与系统验证阶段,计划制造12枚火箭。美军期望借助ALASA火箭,能够在接到通知24小时内,将不超过45千克的载荷送入轨道,成本不超过1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末,美军提出了"控制空间、全 球作战、力量集成、全球合作"的作战思想,先后颁布 了《2020年航天构想》和《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 美国》等纲领性文件。2003年底,美军合并了航天和战 略两个司令部。美军计划组建和部署17支航空航天远征 部队作为过渡形式,计划到2015年前后建成真正意义上 的天军。美国空军估计,在今后10年内,空军将花费2300 亿美元来研制新的航天器。预计到2025年,美军各种天 基、反导、激光武器、反卫星武器及空天飞机和轨道轰 炸机等全部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中,美军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之高令人震惊,几乎是发现就意味着击中,而“功”又在发现。目前,太空卫星侦察和揭伪能力空前提高。据有关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在西安拉开序幕。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了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高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比地球同步轨道高了一倍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了新的发射流程,缩短了卫星测  相似文献   

16.
1997财年,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获准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该系统将由高、低轨道卫星两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5颗(含1颗备份)地球同步卫星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道部分称之“空间和导弹跟踪系统(MSTS)”,包括10多颗卫星。因此,与现役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相比,新系统卫星将能完成更多的任务:导弹预警,为防御导弹指引目标,提供技术情报和战场态势信息等。天基红外系统的关键是先进的探测器。该系统将采用双探测器,即在每颗卫星上都装有一台高速“扫描”型探测器和一台“凝视”型互补探测器。两种探测器的元器件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兵马未动,特工先行。作战前,能够多方获取敌方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美军为达成作战企图,采取了多种侦察手段,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主要手段有: 侦察卫星牢牢锁定 战前,美军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一些美国侦察卫星对准敌方,始终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不断拍摄敌方地面重要目标的景像,窃听通信内容,并将信息数据实时传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美国空军计划研制“隐蔽”卫星。 美国空军请求国会批准发展一种在轨道上不能被发现的侦察卫星。美国空军委托研究和发展防御最高局来负责。格·奥多·格拉斯尔在上星期向国会防务小组报告说,要求改进卫星的能力现在得到战略导弹部队的一致赞同。 此要求的提出是由于苏联在轨道上破坏卫星方面技术的进展。但是,此“隐蔽”卫星所  相似文献   

19.
侦察卫星及无源对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侦察监视手段相比,卫星侦察具有范围广、时效性好、可重复观测、情报信息准确以及获取途径安全合法等优点.叙述了侦察卫星的工作原理和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介绍了成像侦察卫星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无源对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球静止轨道(GEO)因其良好的轨道特性,在人类航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GEO资源的日益紧张,GEO碎片的清理工作刻不容缓。针对GEO带的空间碎片清理,提出了名为"女娲"的GEO在轨服务计划,利用在轨回收、3D打印、在轨组装等关键技术,实现基于空间碎片的在轨制造能力,并从任务需求、任务使命、任务流程、系统组成以及卫星系统概念设计等方面,对"女娲"计划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