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托·斯科采尼(1908—1975)是纳粹德国党卫队(SS)领袖之一。他指挥SS别动队多次成功地实施了希特勒部署的绝密闪电偷袭。1943年意大利发生“7·25”事件,推翻了墨索里尼。希特勒立即在元首大本营单独召见斯科采尼,指派他去意大利执行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计划”。9月12日,星期天,斯科采尼率领伞兵别动队,押解一名事先被绑架的意大利将军、空降到意大利大萨索山山顶旅馆(临时监狱)旁100码处。这个山顶是亚  相似文献   

2.
一、最亡命的救俘行动:纳粹突抢墨索里尼 1943年,以德、意、日三国为首的轴心国开始进入了全面崩溃阶段.7月,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极为狼狈地下了台,接替墨索里尼职务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准备将墨索里尼引渡给盟军,以结束战争.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惊,他立即向党卫军少校斯科尔兹内下达了设法救出墨索里尼的死命令.  相似文献   

3.
毛瑟 《环球军事》2006,(13):44-45
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捷克斯洛伐克战略地位重要,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希特勒德国对其早就垂涎三尺。1938年9月30日,希特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墨索里尼及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慕尼黑正式签署了将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史放 《环球军事》2011,(19):51-53
当德国军队在1940年夏天横扫法兰西的时候,纳粹德国无疑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焦点。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却对自己国家所受到的“冷遇”感到不满,他就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他看来,希特勒曾几何时还要循着自己的路径前进,而现在的意大利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胜利、更多的领土、更多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1943年7月10日,盟军继北非战役大获全胜后,又在欧洲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土崩瓦解。由巴多格里奥将军领导的新政府退出轴心国阵营,9月8日,与盟军在阿尔及尔达成了停战协议。尽管意大利新政府对协议秘而不宣,诡称将继续与德国人并肩作战,但狡猾的希特勒还是嗅到了风声,开始加紧制定全面解除意军武装的计划。随着墨索里尼的垮台,很多东南欧原来由意军占领的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一点引起了盟军和德军的共同关注。为了抢占“墨索里尼遗产”——位于爱琴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6.
好书推荐     
《军事史林》2010,(8):64-64
《墨索里尼的末日》说到墨索里尼的死,官方历史资料都表明他是死于意大利游击队员之手。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8.
朱竟成  刘平 《环球军事》2006,(22):40-41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而又少谋寡断。加上意军素质较差,所以在其组织实施的战役中,没有一次获得过较大的胜利。从意大利正式宣战到墨索里尼政权垮台、退出战争的3年时间里,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处点火,但每次都是气势汹汹去,损兵折将归。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不仅没有确立持久的和平,反而孕育了新的战争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动摇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使得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全面危机加剧,为法西斯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922年10月,意大利发生法西斯政变,墨索里尼上台出任首相。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建立了法西斯统治。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了侵略阿比西尼业的战争,1936年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6年,德国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11月,德、日签  相似文献   

10.
张国权  苏晔 《环球军事》2004,(21):50-5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  相似文献   

11.
从1942年底到1943年夏,美英盟军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取得一连串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意大利法西斯势力,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国王解除了墨索里尼的首相职务。8月15日,继任首相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开始与盟军秘密谈判媾和。9月8日,当艾森豪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期间战绩极差,对其原因的分析,当前国内只有一些只言片语的文章,还没有专文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本文以《齐亚诺日记》(齐亚诺曾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等要职,是墨索里尼的女婿.1943年他带头发动了反对墨索里尼的政变,后被杀害.齐亚诺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的日记,西方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之一".本文以下所引资料非特别注明均见《齐亚诺日记》)为主结合其他材料力求从各个角度对意军的腐败无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希特勒自杀了吗?墨索里尼尸骨在何处?纳粹宝藏在何处?珍珠港遭袭是美国苦肉计?希特勒为何停止进攻敦刻尔克?纳粹到中国西藏探险寻找什么?斯大林为何不防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战同样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经过协力血战,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并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史放 《环球军事》2008,(24):60-62
1940年8月,正当英德两国的空军在不列颠上空打得不可开交时,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突然决定:应该派遣意大利空军赴英伦参战。他觉得这样做是一举数利,既可以增进轴心同盟的牢固,又可以振奋国民的战时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如果再不展示实力,那么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就将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相似文献   

15.
史放 《环球军事》2009,(3):55-57
1941年春,希特勒突然决定入侵巴尔干地区。当时,看起来异常强大的德国军队正在全力做着入侵苏联的准备,这道命令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这个临时决定其实很有些无奈,1940年,德国那糟糕的盟友意大利目睹希特勒侵略的胜利,也想通过入侵希腊来捞点好处,可不料意大利军队却在冬季战役中被希腊军队打得很惨。  相似文献   

16.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单独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令世界震惊,众人迷惑不解.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此行是专程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二意,出卖盟友;希特勒则对此百般辩解,骂赫斯"精神失常";连英国政府首相丘吉尔也莫名其妙,称其言行是荒诞的;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政府更是如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赫斯出走,可谓是二战期问最大的闹剧,在一片扑朔迷离的"解释"中,只有英国反间谍机关苏格兰场的一些人是"世人皆醉我独醒".  相似文献   

17.
《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陈祥超先生积多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史论结合,集历史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衰与历史影响作了全面叙述,不仅填补了中国学术界有关意大利法西斯史研究的空白,还就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就学术价值而言,该书堪称中国学术界相关研究的上乘之作,也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一场世  相似文献   

18.
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暴行。然而,“法西斯”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 当时罗马每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这种答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行官便吼叫着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9.
<正>意大利的宪兵制度最早诞生于1848年撒丁王国时期,此后经过漫长历史发展的考验,历经王国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其中包括墨索里尼的20年独裁时期。1946年6月2日,意大利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改变政体为共和国。新的意大利共和国对历史和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继承,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机构和设施,其中包括非常古老的宪兵部队。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之初 ,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新闻记者米·伊林斯基撰写的《墨索里尼之谜》 ,由俄罗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2 0世纪军事问题专家、历史文献专家列夫·别济缅斯基根据大量新解密档案撰写的《希特勒背后的人》和《交战前夕的希特勒和斯大林》 ,以及由冷战时期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阿·奥尔洛夫撰写的《超级大国的秘密决战》,作为 2 0世纪军事秘密丛书 ,业已由资深翻译家振亚、徐锦林、文和、朱志顺等人译成中文 ,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 2 0 0 3年 4月和 5月陆续出齐。该系列丛书的面世 ,揭开了 2 0世纪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