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军“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在台湾军队系统的情报机构中可算是历史悠久了。台湾的特务大多都是“军情局”的成员。只是这个继承于旧时“军统”的特务机构,现在由于经费紧张、人员素质下降,其作为越来越小,已如日暮西山,风光不再了。 “军统”后裔 “军统局”在蒋介石统治时期是“赫赫有  相似文献   

2.
豫夫 《当代海军》2007,(11):39-40
现任台军参谋本部海军副参谋总长的高广圻,原本是前任“国防部长”李杰的人马。作为李杰对头的李天羽接任“国防部长”后,高广圻不降反升,从中将到了上将,再次成为台军关注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3.
陈田 《环球军事》2013,(17):28-29
7月29日,时任台湾“国防部长”高华柱因“洪仲丘案”请辞获准,后杨念祖接任。任职仅6天的杨念祖因涉嫌文章抄袭,于8月6日请辞。紧接着台湾防务部门7日宣布,由台军“参谋总长”严明担任该部门负责人。儿戏般的“国防部长”人事风波终于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4.
李缘 《环球军事》2014,(5):30-31
台军“军闻社”1月15日报道称,“国防部长”严明当天先后主持李翔宙、严德发新职介绍。经马英九核定,台军上将职务调整,陆军司令李翔宙上将接任“国防部军备副部长”,现任“军备副部长”严德发七将调任陆军司令,1月16日生效。  相似文献   

5.
4月1日,台军“导弹司令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台军近年来“编装变革”动作最大的一次。据了解,“导弹司令部”与原有陆、海、空军位阶相当。首任司令由原陆军导弹指挥部指挥官谷风泰少将担任。按照台湾“国防部”规划,未来该部司令将提升到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豫夫 《当代海军》2007,(12):49-50
袁嘉量毕业于台海军官校第65期(1976年)。先后担任过舰长、舰队长、海军军务署长、海军技术学校校长、海军情报署署长、航空指挥部指挥官等职务。近期因台海军获得美军 P-3C 反潜机,而成为台军的热门人物。"南沙专案"初露锋芒袁嘉量从台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水面舰艇部队任职。1997年2月任海军驱逐第一舰队(124)"昆明"舰舰长。2001年7月晋升少将,并任海军驱逐第一舰队(124)副舰队长。后任海军总部军务署长。2002年12月任海军驱逐第一舰队(124)舰队  相似文献   

7.
豫夫 《当代海军》2007,(4):47-48
蒋海安,台湾海军军官学校第61期(1972年班)毕业。曾在三军大学海军参谋学院、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进修。1986年12月任台海军"泰山"舰舰长。1996年8月任台海军新兵训练中心上校指挥官。1999年1月晋升少将。1999年7月任台海军勤务舰队(142)舰队长。2000年7月任台海军两栖舰队(151)舰队长。2001年6月任台军参谋本部作战计划参谋次长室助理次长。2003年9月任台  相似文献   

8.
金戈 《环球军事》2008,(15):42-43
7月10日,原美军驻伊拉克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正式升任美中央司令部司令。正所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任彼得雷乌斯副手的奥迪尔诺,则放弃原本要接任的陆军副参谋长,正式接任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同时升任上将。  相似文献   

9.
耕海 《当代海军》2009,(7):74-76
5月21日,台军副参谋总长高广圻接任海军司令,原海军司令王立申调任战略顾问,高广圻所留职缺由海军司令部副司令陈永康接任,同时晋升海军二级上将。  相似文献   

10.
耕海 《环球军事》2008,(3):42-43
今年年初,因前“国防部长”李杰把政战系统最重要的监察权(政三)和保防权(政四)移出,加上编制调降,几乎已名存实亡的台军政战体系,在现任“国防部长”李天羽的强势主导下,重新大复活。台军总政治作战局不仅收回“政三”和“政四”系统,从先前的五个处扩增为七个处,同时还将增加新的编制,恢复已简并调整的陆军、海军和空军政战系统,图谋以此加强对台军的监督,提升所谓的“精神战力”。  相似文献   

11.
近日,台湾当局对台军高层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的动作引起了两岸人民的高度警惕。正在进行的“内阁”改组是陈水扁上台以来最重要、也最能反映其个人意志的高层人事改组,其中以“国防部长”为核心的军方人事调整尤其令人关注。 台军将领大调动 1月24日,陈水扁核定军方高层人事案,包括陆、海、空总司令、“参谋本部”3位副参谋总长、“国防大学”校长均异动。 陈水扁核定的此波人事调整包括8位上将、3位中将,再加上之前已核定的参谋总长汤曜明上将接任“国防部长”(停役),是第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台湾岛内“倒扁”运动轰轰烈烈,可台当局却在暗中酝酿调整台军高层人事部署。据报道,这次人事调整中,台军将有两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易人,接任者均是从“国防部”下放的官员,也都是陈水扁极为信任的将领。有分析认为,陈水扁此次调整战区级人事安排,一方面是他在台军内部遍插嫡系的一贯行径,另一方面,则是他妄图通过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来掌控岛内政局,确保“总统”宝座不被推倒。重新调整战区司令据台湾《新新闻》杂志披露,在陈水扁9月上旬出访南太洋“邦交国”之前,台军方曾提报一份人事调整方案。方案中提出,第3战区司令雷光旦和第5战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支队在狠抓部队“提高能力保中心”的工作中,认真学习领会总部首长关于“五个转变”的精神实质,下大力抓好特勤分队建设。确保了执勤、“处突”任务的圆满完成。武警总部司令员在厦门视察工作时,冒雨观看了特勤分队的训练成果汇报,对特勤分队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夏平 《政工学刊》2001,(6):42-43
台军认为“心理战是以心理学的原则作基础 ,以情报即各种资讯为根据 ,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手法 ,摧毁敌军和敌国人民之作战意志 ,而使之转化、屈服、削弱 ,进而变敌人的战力为我们的战力的一种战法” ,强调“心理战是战场各级指挥官不可或缺的战场利器 ,心理战的成败影响战争的胜负”。因此 ,台军非常重视对大陆的心理作战 ,以争取民心认同和向心 ,从而反制我统一大业进程。心战部队及主要心战方式台军的心战指挥机构是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心战部队原有心理作战总队 ,经过调整精简 ,目前拥有 1个心战大队及 3个陆军心战中队 ,另有培养心战骨干…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台军决定在“汉光21号”演习中,首次进行“精神战力周”活动。这项被外界称为“洗脑周”的训练已停止了7年。外界普遍认为,台军此举旨在消除连宋访问大陆在台军内部掀起的大陆热。开展“精神战力周”的主要原因台军政战组织“大变脸”使然。5月10日,台“总政战局长”胡镇埔宣布,将把监察、保防部门从政战体系分离,分别改隶于“国防部”监察室和情报部门,“未来政战工作重点将置于心理作战、心理辅导、文化宣教与民事服务”等方面。台军政战部门的这次重大调整,是台军构建“反制软打击能力”的重要内容。台军政战工作在始创之时,就非常注重对官兵作战意志的政治训练。台军认为“防卫作战之胜负取决于台军及全民作战意志的强弱”,极力鼓吹“战志决胜”,并积极规划措施因应两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30日,在台北延平南骼的“三军军官俱乐部”内隆重地举行了马英九上台以来的第六次“将官晋任暨授阶典礼”。按照惯例,马英九作为台军的“最高统帅”免不了要“唠叨”几句,期勉—下所有晋任将官。不过,他这位台军“大家长”许多期许和叮嘱却被部下当成了耳旁风——过去就完了。  相似文献   

17.
解读台军C~4ISR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军将全面建设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作为增强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04年全面铺开以“博胜案”为主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建设整合完成后,将使台军的作战能力提高40%。为配合系统建设,台军加大数据链引进力度,2004年共引进100多套“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同年6月,台军将这些数据链装配到战机、舰艇、作战控制中心和3个战区管理中心,实现了部分作战平台和指挥控制中心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换。  相似文献   

18.
陈辉 《华北民兵》2004,(3):54-55
日本三大军事决定,暴露出其军事野心,亚洲人民应该警觉了;德国组建一体化联合部队,预示着世界军队编制体制的发展方向;英国进行军事改革,表明为了反恐需要;陈水扁对台军大换血,意在为“台独”结党营私;俄军实行职业化,使义务兵役制逐步成为历史;美军采取“借船出海”从地方大学选拔军官,弥补了军队人才不足。世界军情像个万花筒,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国军事动态,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9.
豫夫 《环球军事》2008,(23):46-47
岛内媒体近日报道,先前马英九向台军将领强调“两岸未来四年不会有战争”,外界笑称马英九是对台军历来最好的“三军统帅”,因为他“既让马儿不用跑,又让马儿可吃草”。但近来军中官兵却抱怨,部队伙食越来越差,现在的台军其实是“马儿虽可不用跑,但也只能吃烂草。”而最近一名台军新兵训练基地的炊事兵在个人博客里披露了一些台军伙食方面的内幕,更是让外界对台军伙食之差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台军的军语中,“反制”泛指一切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自卫式进攻行动,包括具体战术动作中的攻击行动。而台军近年来鼓噪的“反制作战”,则是指台军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而对大陆实施的“攻势作战”,是台军防卫作战中的一种特定作战样式。近年来,随着台军军事战略的变化,反制作战的作用地位大大提高,且内涵及兵力运用方面亦有重大变化,构成了台军现阶段攻势防御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