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林治波1938年春,中国军队以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成功地挫败了日军精锐部队第5、第10师团对台儿庄地区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台儿庄大捷。然而,台儿庄大捷仅仅是一次局部的胜利,对中日战局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台儿庄区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4月8日至12日在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山东枣庄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印度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台儿庄战役的有关问题。有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观点,有的文章挖掘了新的史料,有的文章则展示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交流和争鸣,使台儿庄战役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台儿庄战役的范围会上出现了四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中日双方的作战目的看,日军的意图是要会攻台儿庄,中国军队则要守住台儿庄,故台儿庄  相似文献   

3.
刘京科 《国防》2005,(9):83-83
在中国军队与日寇血战台儿庄之时,师长王铭章对着部属发出了“台儿庄就是我们的坟墓”的呐喊!他与四万将士阵亡在台儿庄……每一棵小草都是一位牧师吟诵着民族尊严高于头颅的经文为四万和平使者祈祷枕着榴弹的火光听着运河的桨声台儿庄好大的一座坟墓四万铁风铮铮汉子葬在一起殉葬的是法西斯送来的一万牺牲品走在台儿庄“台儿庄就是我们的坟墓”的呐喊仍在回荡有这样的汉子侵略者焉能不亡一个叫李宗仁的工匠据说随手写下一个“明”字在一月零一天的时间里用四万铮铮作响的民族之魂将残破的长城豁口堵上再用鲜血和一腔报国之志涂新涂亮石板被…  相似文献   

4.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14-16
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在山东的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一次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震惊了法西斯铁蹄即将践踏的欧洲大陆。当年留学法国陆军大学的中国军官张少杰少校,在巴黎亲身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1938年3至5月的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日军第十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期间究竟战死了多少人,史学界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战时档案上记载的各种相关数据,对日军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的战死人数进行了推算,得出的结论为:濑谷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死约五六百名,长濑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徐州会战中战死约1000名。  相似文献   

6.
1938年春,在台儿庄战役前线,将土云集,记者如梭。同时也吸引了外国军事人员①的注意,他们以军事家的眼光从战略战术上进行观察,他们同许多善良友好的人士一样,以同情欢愉的心肠向世界报道。台儿庄的胜利影响了他们,他们的行动和报道也影响了台儿庄大战和尔后的抗日战争,研究外国军事人员在台儿庄大战中的活动及其对尔后的影响,无疑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较早进入台儿庄战场的是英国上尉卡尔逊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arlson,EvansF0rdyce),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他曾于1927年和1935年两次来过中国。1937年春,他…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津浦南段打小蚌埠时,北段不动;北段打台儿庄时,南段不动.两处都触了霉头之后,于是陆军大臣来巡视了,参谋总长来指挥了."毛泽东的这段话系针对1938年2月进行的淮河阻击战及稍后的台儿庄会战所说的.  相似文献   

8.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国第5战区在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于鲁南台儿庄诱敌孤军深入,以优势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争。它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迅速沦陷的形势下的一场胜仗,继忻口战役后,达到了歼敌万人以上的记录。它虽然是徐州会战中的阶段性、局部性的胜利,却对全国抗战起了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9.
50年前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1938年春,侵华日军在津浦线上南北并进,企图一举占领徐州,贯通华中华北两战场。国民党军的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坐镇徐州,审时度势,调兵遣将,逐一打破敌人预谋,诱迫矶谷师团孤军冒进台儿庄,陷入重围,遭毁灭性打击。台儿庄大捷中外震惊。李宗仁成为举世瞩目的抗日名将,功在不朽。本文追述的是这次战役中张自忠的第59军,所立下的战功。张自忠的第59军,共3万人,其基干力量是长城抗战,平津御敌的第38师和第180师。1938年初调赴徐州,归李宗仁指挥,为第五战区机动部队,以策应津浦路南北线作战。恰在此时,南线日军连陷明光、定远、蚌埠,拟渡淮河直捣徐州。我淮河防线第51军于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我应邀赴山东枣庄参加台儿庄大战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幸结识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编辑部的林治波同志。会中经其引荐,又欣喜地拜访了张自忠将军之女及其长孙张廉云、张庆宜二位先生,并在新落成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内将军遗像  相似文献   

11.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1938年3月24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取得了歼灭日军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诚然,这  相似文献   

12.
台儿庄会战     
台儿庄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与日本浸略军在山东峰县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先后投入二十四个师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约四万人)。当时中国方面报道的战果是,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据日军自己记载的伤亡数为八千人左右),缴获步枪万余支、轻重机枪九百余挺、坦克三十余辆、炮七十余门、汽车百余辆。这是继我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也起了鼓舞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军灿若星河的科技大军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 她们行进在战略导弹方阵中, 被称为离“战场”最近的女人; 她们远离都市霓虹,把五彩缤纷的人生舞台搭在了戈壁高原; 她们平均年龄只有32.5岁,人人都是高等学府的高才生;她们个个身杯绝技,可却无缘走上科技的领奖台……她们就是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科研试验中心试验队的8名女军官,被誉为“巾帼长缨”。  相似文献   

14.
铿锵玫瑰     
她们很普通,但却与众不同。她们是铁人精神孕育的油城女儿,她们是石化企业培养的优秀员工,她们是预备役部队的特殊群体。如今,她们用真诚诠释着预备役女兵的情怀,用行动谱写着生命中崭新的一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黄埔霞辉     
黄埔霞辉张炳梅值此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撰写本文纪念50年前我的一位老上级,名叫张是瑞(现年91岁,在株州黄埔学会)。他于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1941年升任为“印缅”远征军旅长。抗日救国战争中他身先士卒,鏖战沙场。他参加过“台儿庄”...  相似文献   

16.
正月城西昌,月朗星明。如墨夜空,嫦娥四号升空的烈焰,照亮了一张张靓丽的脸庞。注视飞向苍穹的火箭,她们或微笑从容,或冷静思考,或兴奋注视……她们是托举"嫦娥"奔月的"嫦娥"——我国航天战线上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这,是中国航天的"美丽封面"。60后的她们,曾经在"造导弹不如做茶叶蛋"的困境中执著坚持;70后的她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快速成长;80后的她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选择星空;90后的她们,个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13,(10):31-34
在巴尔鲁克山的山坳中,有12个女孩子,她们20岁出头,青春飞扬。在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有12个女战士,她们站岗放哨,意志坚定。她们是孙龙珍民兵班,也是全国唯一一支以屯垦戍边为使命、成建制的女民兵班。4月底本刊记者走到她们身边,深入采访她们的生活,也带回了她们为家人写的一封家书。细读她们的家书,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们的性格,一本正经、古怪精灵、温柔体贴、多愁善感,不一而足,每个人的形象都鲜活了起来。不同的性格,对自己的家人所讲述的事情却几乎一样——关心家人的身体,讲述生活的快乐和辛酸,向家人表示坚定的工作态度。家书的文字也许并不文采飞扬,却极易让人感动,感动于12个女孩的成长,或许在这些文字里,她们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美丽的。  相似文献   

18.
她们是一群没有军衔的“女炮兵”;她们驻守在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她们组成的民兵女炮班,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获得非常高的荣誉;她们一茬又一茬,走过了40多年,如今已是第12代,时代在变,但故事依然精彩。  相似文献   

19.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重大战斗,也是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是役从1938年3月中旬开始,至4月初结束,前后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日军共投入板垣和矾各两个师团计三万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军人的队伍中,尽管女性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这一比例一直在上升中。每年11月11日美国退伍军人节这天,全美各地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退伍军人的队伍中,自然少不了退伍女军人的身影。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来说,她们脱下军装前在反恐战争前线的生存状态怎么样?战争会给她们留下什么样的人生印痕?她们目前的社会地位、家庭生活状况如何?相信很多读者对这些话题都十分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