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男人喜欢美女,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男人怜香惜玉丧失了警惕。正是因为这一弱点,世界各国不少情报部门都把招募间谍的聚焦点转向美女,利用一些政府或军队高官因贪图美色而窃取情报,其手法不断翻新,诱惑招法让人难以想像。下面是绝色佳人套取情报精彩片断回放。  相似文献   

2.
奥列格·亚历山德罗维奇·图马诺夫是一个普通的水兵,没上过间谍学校,没学过外语,也从未打过手枪。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一名克格勃(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简称)的超级间谍。他因搞到的情报经常摆在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办公桌上,而受到克格勃的  相似文献   

3.
于洋 《环球军事》2011,(17):56-57
利用美色引诱目标,进而实施偷拍、讹诈、收买、策反等一系列手段,已成为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间谍手段之一。而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甚至针对有特殊爱好的同性恋对象,专门培养同性恋间谍,成功窃取情报。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篇中说道:“死间者,为进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其意思就是说,有意散布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的间谍,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双面间谍”。以色列的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也称“情报特殊使命局”或“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活动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列的“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5.
美日台情报合作与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媒体相继披露了美、日、台联合跟踪大陆潜艇、日本间谍窃取台湾情报、美高级官员向台湾提供机密文件等一系列事件,美、日两国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情报合作与交流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热点。那么,美、日、台之间究竟进行着怎样的情报合作,是否也在彼此防范,勾心斗角呢?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初,CIA总部决定让伊朗情报站的负责人乔纳森·班克斯暂停职务,“带薪休假”。此举又让乔纳森‘班克斯登上了报纸头条。现年46岁的乔纳森·班克斯算得上CIA历史上的“传奇”。在为CIA效力的20年里,他曾经创造了多个第一,例如:他是第一个在巴基斯坦家喻户晓的美国间谍,第一个被召回的海外情报站站长,同时也是第一个遭到全体下属抵制的间谍头子。从2010年至今的短短4年里,乔纳森至少先后两次登上报纸头条,成为了迄今为止曝光率最高的CIA间谍。  相似文献   

7.
网络间谍入侵对方重要军事部门网络窃取情报,其能量是传统意义上的间谍无法企及的。网络间谍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是对各国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9.
魏庆 《国防科技》2006,(3):54-56
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现代007们离开最新技术间谍工具将寸步难行,从毒伞、唇膏手枪、间谍鞋和墙壁、手表、钮扣摄像机,到近日爆发的英国外交官间谍案中的电子石头,形形色色的间谍工具应有尽有。实际上,英国外交官间谍案中的电子石头虽然技术先进,实质上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间谍方式,即著名的“死点”,先进之处在于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现代电子死点,秘密特工可以非常方便地与线人交换情报,同时避免与书面文件传送相关的风险,躲开各种电子网络过滤检查,安全传送和接收情报。弗吉尼亚州兰利市一条看上去很普通的林荫大道的尽头,设置着重重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谍与非谍     
《环球军事》2014,(5):64-65
外国政府指控的四大美国间谍案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情报大国,常年派遣不计其数的间谍、特工,活动在世界各个角落,源源不断地窃取对象国的重要情报。这些间谍或特工执行情报行动时使用的掩护身份干奇百怪,牡外使馆人员、公司员工、旅游者、媒体记者、探亲访友者,等等,具有非常大的隐秘性。  相似文献   

11.
黑人间谍史家有种观点认为,美国内战是解放黑奴的战争。这种看法历来争议颇多。但这段史实有一点没有争议:黑人支持北方事业的热情高度空前。参战的黑人数以万计,但世人仍有所不知,黑人间谍的轶事功绩在这场战争中其实也达到了巅峰。战争初启,众多南方黑奴北逃,许多黑人都能说出些很有价值的情况。最早想到利用这种宝贵情报资源的还是平克顿。这位老道的侦探要求仔细盘问每一个逃亡黑奴。不仅如此,他还招募了几个黑人间谍。平克顿培养的第一位黑人间谍是来自密西西的约翰·斯科贝尔。他的任务是陪同平克顿的两员干将韦伯和劳顿潜入里士满。…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一艘核潜艇沉没美国投资3.5亿美元打捞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这两个特工组织采取各种手段,互相刺探对方情报,各自在对方安置间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窃取情报,神出鬼没,人鬼难分,甚至还出现过双重间谍,即在这两个特工组织中都被信任的间谍,向两边都提供情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后来被揭露出来,双方特工组织都认为上了双料间谍的大当.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从未受过任何间谍训练的石油商人,却凭借其爱国热情不畏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甘愿成为一名美国间谍。他以"石油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暗中倾察纳粹炼油厂的情报,为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居然在素有"人间地狱"之称的盖世太保总部周游、欺骗希姆莱达4年之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间谍英雄——艾理库森。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环球军事》2005,(11):45-4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神秘人物曾向盟国提供了德军作战方案、日军作战序列、纳粹屠杀计划等价值连城的情报,促成了战争的提前结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出于保密原因,多年来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直到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务院解密了1600份绝密情报档案后,这位二战间谍才浮出水面。英国人“有眼不识泰山”1943年8月的一天,一位自称是纳粹德国外交部高级官员的人走进了瑞士伯尔尼英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主要基于最新解密的有关俄罗斯档案、特别是二战期间在日本东京活动的"拉姆扎谍报小组"的有关档案。这些档案为学者们观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谲云诡的远东局势提供了重要机会。作为这个谍报小组的成员,左尔格不仅是前苏联间谍,也是20世纪的著名间谍。左尔格收集情报的范围遍布全世界,时间集中于1939~1941年。他的情报,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较全面反映了远东在此期间的政局变换。  相似文献   

16.
“我也参加了海湾战争,只不过我的战斗岗位是在德国外交部。”这是海湾战争期间德国重大间谍案件的主角吉特勒在接受德国《明镜》杂志采访时对记者说过的话。 吉特勒1994年出狱后一直居住在非洲的加纳。在谈到他的间谍生涯时,吉特勒对德国的安全部门露出了不屑的神情。“我的间谍生涯早在向伊拉克出卖情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向记者透露,自1987年起他就开始向埃及大量出卖德国关于中东和以色列政策的情报。对于自己7年前的行为,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并用自豪的语气对记者说了上述的话。  相似文献   

17.
2月18日,一名主要替英国卖命的三重间谍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英国的安全部门竟然不顾伊斯兰禁律,派间谍潜入穆斯林心目中最洁净的地方——清真寺,目的是为了收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而英国政府随后的过河拆桥做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清真寺里有间谍  相似文献   

18.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11,(22):52-53
10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下简称FBI)公布了对俄罗斯在美间谍组织的监控录像、照片和相关文件,这些资料揭示了俄罗斯间谍秘密交换情报和钱财等活动。监控资料是一项持续了大约10年的反间谍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后以冷战后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他是波军总参谋部的上校高参,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10 年时间里,他向美国提供了多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被中情局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但在秘密出逃后,他也被波兰缺席判处死刑,并遭到了克格勃多年的追杀——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在华约军事机关中物色间谍。前波兰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就是他们培养的“王牌间谍”之一。在长达10年时间里,这个中情局潜伏在华约内部的“鼹鼠”向美国人提供了长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库克林斯基为此而得到的奖赏和惩罚是中情局“杰出情报工作奖章”和被波兰依法判处的死刑。  相似文献   

20.
一名曾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代表处工作人员身份在美国活动的克格勃退休间谍在俄罗斯《伴侣》月刊上撰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用“换妻”的手法拉拢一名美国政要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真实故事。这宗桃色交易堪称克格勃历史上很奇特也很成功的一次色情间谍行动。这名克格勃资深间谍没有透露自己及其他3名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文中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