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37-4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7,(2):34-41
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太岳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1旅、太岳军区第8纵队第22旅、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1):33-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时的农民起义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太行军区各军分区部队、太行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君威 《军事史林》2007,(5):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 1946年春,新四军第2师第6旅旅部北撤江苏淮安,与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合并,兼理第5军分区工作。5月,第5军分区基干武装与在盐城起义的赵云祥部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谢祥军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常玉清任副司令员,吴肃任参谋长,孙克骥任政治部主任。6月,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8月下旬和华中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一起,于邵伯地区顽强抗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主力的进攻,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与兄弟部队一起迟滞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6.
大事备忘     
《军事历史》2006,(3):3
临汾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山西省临汾县城进行的攻坚战。 1947年底山西省运城解放,国民党军在晋南仅剩下临汾孤城,驻有太原“绥靖”公署所属第66师和西安“绥靖”公署所属第30旅(欠 1个团),第27旅炮兵营及6个保安团、2个补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先后在河南林县组成。独立第1旅由太行第1军分区第34团和第2军分区第38、第39团组成,旅长崔建功(政治委员缺;后旅长蔡艾卿、政治委员崔建功);独立第2旅由太行第4军分区第43、第45团和第5军分区第48团组成,旅长向守志、政治委员余洪远。两旅组建后,即在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指挥下,参加豫北反攻作战、道清战役等,共歼敌近万人。 1947年8月15日,以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及两独立旅为基础,在河南博爱县王卜昌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后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  相似文献   

8.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1):13-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苏皖支队、第1师第3旅、苏浙军区第3纵队和解放战争中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等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君威 《军事史林》2008,(4):34-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诞生于抗战初期山东渤海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旅、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等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第11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0):39-4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冀南军区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临(汾)浮(山)战役,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闻夏、同蒲战役之后,于1946年9月22日至23日在山西省临汾、浮山地区进行的一次歼灭战,此役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嫡系胡宗南精锐部队整编第1师第1旅,重创第27、第167旅,给进攻晋南的胡宗南部队一次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8军,从1949年2月正式成立,到9月军的番号撤销,仅仅7个月。该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河南、湖北边界的桐柏地区坚持斗争。 1947年7月2日,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决定,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等部队,编为野战军第10纵队。9月1日,该纵队在河南省安阳地区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  相似文献   

13.
忆往事话“跑官”鼓劲不断在报刊上看到批评“跑官”的文章,联想到一件往事。1949年初,笔者在当时的冀鲁豫军区豫北军分区工作。一天,传来上级指示,要分区抽调可以配备一个师的政工干部,北上担负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因需要量大,被抽调的干部大多数提升了职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冀南军区部队组成的第1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8年2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命令,以冀南军区所属部队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甘渭汉(7月到职),副司令员石志本,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思和(7月到职),参谋长高厚良,下辖第41、第42旅,全纵1.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5.
君威 《军事史林》2010,(12):1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17.
君威 《军事史林》2007,(7):34-3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是由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24旅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军第17师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8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渤海军区的主力大部分挺进东北,军区将留下的部队组成六个团,即渤海军区特务1团,特务2团,警备第6旅11团,警备第7旅13团、14团,警备第8旅17团。1946年6月,内战爆发,军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上小学时的老师王向生,是家乡著名文化人,深受学生和群众敬重。1946年夏,王老师奉命上前线,临别告诉大家:"我先去,火线见"。不久传来消息,王老师带领的支前大车队,受到冀鲁豫军区第4、第8军分区  相似文献   

20.
君威 《军事史林》2007,(6):31-3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所辖之豫皖苏军区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