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人们正确地观察和研究战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毛泽东坚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观察和研究战争的运动发展,发现战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研究和认识战争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认识战争的运动发展过程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要具体地了解和分析战争的矛盾,对于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那样系统而成功地把这种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战争问题上,这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还是第一次,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科学的战争方法论,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未来反侵略战争,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军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其存在的形式,敌对双方对时间和空间的争夺和利用,充斥于每一个军事活动之中,贯穿于军事活动的全过程。军事活动的中心是战争,要把握战争的发展变化,揭示战争的规律,就不能不研究军事认识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战争文化视阈从更广阔的时空观揭示了战争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矛盾冲突的反映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观念和思潮的聚焦。比较东西方战争文化 ,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殖民性和扩张性 ,借鉴吸收西方军事发展的有益成份 ,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战争文化资源中挖掘出富有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 ,塑造富有时代特征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观念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军事认识论是专门研究卫事领域认识的一门学问,属于应用哲学范畴,也是军事哲学的一个分文学科。宦提供了科学观察和认识军事事物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军事认识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对战争和军事问题都有不同的认识。军事认识历经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不同的历史形态。马克思正义的诞生引起军事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把无产阶级的军事认识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早在30年代,毛泽东就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研究,其主要理论成果反映在…  相似文献   

5.
韩旭东 《政工学刊》2014,(12):84-84
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研究军事问题,首先要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那么,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是什么呢?对于这种大势的分析,应从这样几个方面认识:首先要认清面临的时代战争。海湾战争标志着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正在出现,即一种新的世界性战争,它也标志着世界性战争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战争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同其它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一样,战争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集中揭示了贯穿于整个战争运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及矛盾诸方面的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而具体地观察分析战争内部的矛盾运动,揭示出战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种种规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战争规律论思想。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发展史,在以往的军事家中,可以说毛泽东是最善于把握理论与…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军事经济资源则是战争赖以产生和进行的物质基础。当代世界的军事经济生活中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必然影响到各国相互间以军事经济资源利益为特征的政治关系,并在某种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可能导致彼此间的军事冲突。因此,认识战争因素的消长应该也必须从军事经济战略资源中去寻找它的基本动因。军事经济资源是国防经济实力和潜力的体现,直接影响国防工业发展和制约国家国防战略的实现。军事经济资源包括物质资料和资源两大部分。物质资料一般是指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料、材料、燃料,包括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弹药、技术器材等;还包括保障部队生活需要的食品、被服等;资源一般指矿产、能源、粮  相似文献   

8.
近代军事思维作为军事思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深化和推动了近代军事认识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军事思维的生成,对于当前推动我军军事思维方式的转换,建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事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基本原理,考察了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形成条件及其过程。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竞赛的结果,一般来说是强胜而弱败,但以弱胜强的事例在中外战史上也屡见不鲜。这就涉及到一个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问题。正确把握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军事问题极其复杂,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破除战争迷雾,认识和把握未来战争的特征和规律需要新的方法.平行军事体系尝试将当前复杂系统研究的ACP(Artificial societies,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Parallel execution)方法引入到军事领域,通过计算实验来探索和应对军事复杂性问题.文章简要梳理了平行军事体系提出的背景,归纳了当前对平行军事体系的认识,提出了发展平行军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军事经济效益是军事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按语言结构分析,军事经济效益的理解应该是“军事”的“经济效益”。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从战争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战争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边际成本等方面分析认识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才是对军事活动经济效益的真正科学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2007,(6):2-2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是适应战争发展需要、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总体部署,加大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研究解决院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把院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战略决策是战略制定四个环节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战略侦察、战略判断、战略计划),是指国家(集团)最高军事当局对有关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决定。它是战略指导者从总体上筹划指导军事斗争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制定战略的中心环节。 战略预置,“是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过程中的预备性行动,是基于战略预见基础上进行的有计划的战争准备。”①它的  相似文献   

14.
战争活动的价值原则是指,战争主体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战争,实践战争,使一切战争活动符合于战争主体的性质和要求,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不可背离的事实和逻辑。战争中的价值原则就其性质来说是表征战争中主体能动性的原则,这一原则之所以是战争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首先,价值原则作为一种主体性原则,标明主体及其所捍卫的价值的鲜明的阶级性、党性和历史性,它体现在战争活动之中就是斗争原则;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战争的基本矛盾;它统摄着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和方面。而“保存自己,消…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认识主体和军事认识客体是军事认识论的一对重要的基本范畴,是构成军事认识最基本的两极结构,是为揭示人们对战争和军事的认识关系而提出的。军事认识论归根到底是研究军事认识主体和军事认识客体及关系的理论。探讨军事认识主客体的规定性及其与一般认识主客体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军事经济领域若干重要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如何预测未来战争的物质需求,如何缓解军队建设需求增长和军费制约的矛盾,如何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如何解决装备发展中的配套协调,如何收缩军事经济摊子,如何解决军队办社会的负担,如何实施高技术战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的衔接,如何实施三军一体的保障体制,是军事经济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股防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迎异的面貌。而二者的交流与互补,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作为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军事思想是在原…  相似文献   

18.
郭耀辉 《国防》2011,(6):42-43
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担负着反恐、维稳、处突、救灾、维权、维和等六大非战争军事任务。因此,努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是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认识来源于军事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军事实践,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军事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军事实践来检验。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发展军事理论的过程。 一、军事认识真理的客观性 军事认识的真理性问题,是军事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军事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成功地指导军事实践。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对真理的界定,军事认识的真理,就是从事军事活动的人们对客观军事活动的实际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符合客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