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工作面概况 2221工作面为大峰矿羊齿采区二2层煤一分层炮采工作面.该面走向长度465m,倾斜长172m,煤层倾角4-19°,平均10°,煤层厚度平均9.9m。该工作面上覆岩层依次沟:A:灰黑色泥岩.厚度0.1m.B:煤线.厚度0.2m,C:灰黑色泥岩,厚度0.35m,D:煤线厚度0.4m,E:灰黑色泥岩,伪顶.厚度0.2m,F:灰黑色细砂岩,厚度20.5m,G:灰褐色粉砂岩,厚度10m,根据综合柱状图分析,该工作面属复合顶板下开采(见图1)  相似文献   

2.
使用空气炮模拟火炮发射时的高过载环境对弹载测试仪进行测试时,弹丸撞击靶板会产生尖峰脉冲对测试仪造成严重的损伤,为提高测试仪的存活性,展开对缓冲靶板层叠方式(不同材质的靶板相互叠加的叠层结构)的研究。通过撞击动力学理论描述弹丸对靶板的压缩和侵彻行为,并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靶板参数和传递到靶板上的冲量的关系。使用ANSYS/LS-DYNA建立弹丸正侵彻靶板模型,弹丸速度为200 m/s、质量为5.5 kg,仿真结果表明:3层总厚度450 mm的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能有效消除尖峰脉冲并缩短弹丸对靶板的作用时间,加速度均值约为7 000g,脉宽为2.8 ms。受条件限制,空气炮试验采用弹丸质量为5.5 kg、速度为150 m/s,并将缓冲靶板的单层厚度减小到100 mm,结果表明:在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下,弹丸结构和测试仪功能完好,加速度均值约为27 000g,脉宽为0.55 ms。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对含面芯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夹芯梁开展了系列轴向压缩试验,采用高速摄影仪记录结构的变形形态及破坏过程,对结构出现的欧拉屈曲、剪切屈曲、局部面板褶皱、纤维压缩破坏等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梁长度、表层厚度、芯层厚度、缺陷尺寸等参数对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厚度对结构的失效模式及承载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对于贯穿型矩形缺陷,当缺陷因子μ≥0.05时,结构发生局部屈曲失效;局部屈曲为非稳态失效,当面板出现局部褶皱后,面芯分层缺陷迅速沿轴向向两端扩展,扩展路径可由面芯界面层进入芯层,造成芯层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4.
多层横向运动板对垂直来侵长细杆的挤压、剪切能够使长细杆发生挤压和剪切变形,进而降低长细杆后续的侵彻能力,增强装甲的防护效果。利用LS—DYNA软件对多层横向、邻层反向运动的钢装甲板防护钨合金长细杆进行运动板速度和运动板的厚度分配的相关仿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中开坑形状、后效板侵深和装甲效能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板运动速度的增加,后效板开坑深度减小和开坑形状的非对称性加剧,运动板的干扰作用增强及防护效能提高;在运动板总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板的层数越少,防护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5.
压力板仪配套及SWCC试验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氮气瓶、压力控制箱及精密电子天平等器件,对从美国土壤水分仪器公司进口的压力板仪核心部件进行了配套完善。介绍了配套后的压力板仪土-水特征曲线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与特点,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用配套的压力板仪测定了宁夏原状自重湿陷性黄土、北京原状粉质粘土和小浪底防渗斜墙重塑黄土类壤土等3种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牛玲 《宁夏科技》2000,(5):44-44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宁夏的基本建设规模也愈来愈大。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 建设服务,近年来为了满足宁夏地区在土建、交通、冶金、水利、邮电、电力等方面工程建设中提出的地基处理要求,开发研究了多种地基处理新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在建 筑物的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中,地基对建筑物的效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工程地质特征该场区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为三层: 第一层:素填土层,湿,可塑状态,以粘性土为主夹粉细砂、土质结构松散、埋深1米左右,层 第二层:粉质粘土层、黄褐色,饱…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装备部件用20钢基体表面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表面经热浸镀铝处理后,分别采用浸入式和喷淋式2种微弧氧化方式制备陶瓷层,并分别采用覆层测厚仪、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表面处理涂层厚度、残余应力、临界载荷、摩擦磨损和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入式和喷淋式陶瓷层颜色呈灰色,且表面平整度接近,其中浸入式陶瓷层表面和颜色更均匀,呈浅灰色;与铝镀层相比,浸入式和喷淋式陶瓷层的残余应力分别降低了18%、38%,临界载荷分别提高了1. 6、1. 8倍,浸入式陶瓷层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小,其耐磨性优于喷淋式,2种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但仍差于20钢基体。  相似文献   

8.
用锰铜压力量计测得了爆炸焊接结合区的压力场。实验中采用铝板—铝板非对称碰撞,锰铜压力量计埋设在基板中的不同深度处,使用两种不同厚度的复板,所用炸药为泰乳炸药(密度为0.9g/cm~3,测得的平均爆速为3000m/sec)。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音速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表面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5nm的纳米结构层,微观应变约为0.19%;表面纳米层的厚度约为20μm(晶粒尺寸〈100nm),纳米晶粒的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表面40μm的范围内,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将晶粒分为了尺寸为200~400nm的胞块结构,分析表明表面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氧化层增厚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在前期采用热流耦合方法研究热障涂层温度场的基础上,考虑温度相关的热障涂层各层材料特性,分析了多循环、氧化层(TGO)热生长以及蠕变累积作用下涂层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经过50个热循环后,氧化层厚度在叶片尾部高温区域最大;当TGO厚度大于2μm时,TGO厚度越大,陶瓷面层内靠近界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增量越大,易导致陶瓷面层在界面附近出现断裂失效。TGO热生长还造成靠近氧化层/粘结层的界面区域内粘结层的Mises等效应力增大,致使粘结层再次进入塑性屈服的可能性增大;TGO热生长对导叶合金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装备零部件表面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堆焊修复层表面制备纳米晶粒的预压力滚压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设备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堆焊层表面纳米晶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压加工后,零件表面形成明显的塑性变形层,其中严重塑性变形层厚度约为15μm;最表层形成了细化均匀的纳米晶层,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 nm;表面硬度提高了3倍。该技术能够有效地细化表面晶粒,达到优化金属零件表面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中依据火箭自导深弹的组成及攻潜过程,建立了相关仿真模型,在典型条件下,分别采用对目标当前点和对目标提前点两种射击策略,利用蒙特卡罗法仿真分析了弹箭分离高度、入水速度、溅落点散布误差和助飞段平均飞行速度等空中段主要指标对发现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溅落点散布误差和助飞段平均飞行速度对发现概率影响显著,为火箭自导深弹空中段关键指标;溅落点散布误差控制在200m以内,助飞段平均飞行速度高于250m/s时,具有较高的发现概率。  相似文献   

13.
温室葡萄生产适合于气候比较冷凉的北方地区,其中辽宁和吉林是最适宜的发展区域。此方式在冬季开始生产,春季产果,售价较高,果农可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发展较快。其栽培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温室结构及材料 1 温室朝向。在北纬40°左右的地区温室朝向座北朝南偏西5—7°,是最佳的温室朝向。 2温室结构的其它参数。跨度6-7.5米,脊高3.1—3.5米。温室的长度依地形灵活掌握。但确定在50-70米较为合适。温室墙的厚度依建筑材料不同而异。一般采用土墙的厚度应等于当地冬季冻层厚度再加20厘米。采用砖墙最好是两层“三七”墙,中间再夹10厘米厚笨板做保温屋。后屋面的厚度也下能忽视,有条件的最好也加一层保温。 3 温室之间的距离:温室之间的距离与纬度和脊高密切相关,纬度越高,脊高越高,间距也越大,一般辽宁地区(北纬38—42℃之间),脊高在3—3.5米的温室合理间距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强力喷丸工艺对渗碳18Cr2Ni4WA钢试样进行了表面喷丸强化处理。利用Nano Test 600纳米测试仪、2903X射线应力仪和TR200表面粗糙度仪,分别测试分析了试样处理前后的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并在JP-52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考察了喷丸强化处理对渗碳18Cr2Ni4WA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碳试样经强力喷丸后,在0~0.50mm深的表层内形成一个喷丸硬化层,显微硬度提高了约1.1GPa;最大残余压应力由-478 MPa提高到-760 MPa;表面粗糙度由1.255μm降为0.979μm。接触疲劳特征寿命以与中值寿命L50均提高了2倍多,额定寿命L10提高了1倍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高效地设计出性能优良的泵喷推进器,采用全三维反问题计算和正问题计算相互迭代的方法对某水下航行体的泵喷推进器进行了设计。在不考虑流体压缩性和粘性条件下,将泵喷推进器内部有旋流动分解为周向平均流动和周向脉动流动,其中周向平均流动方程通过三维欧拉方程在周向平均后导出,周向脉动流动议程通过Clebsch变换得到控制方程;不考虑叶片厚度的情况下,用叶片中心面上的涡来代替叶片对水的作用,叶片形状根据边界条件设置迭代确定。然后,运用雷诺时均方法对所设计的泵喷推进器进行数值仿真,发现泵喷推进器在设计航速下水力效率为89%,泵喷转子叶片表面未见空化,推进器产生的推力略高于航行体阻力。该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满足设计要求,由此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为提高钢管在弹性阶段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设计并制备了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混凝土,以实现钢管对混凝土的主动围压约束。采用6 m高度落锤冲击试验,对比了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素混凝土和常规钢环约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分析了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应力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平均预应力大于1 MPa时,其产生初始可见裂缝时的冲击能量是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的4~20倍;其破坏时的冲击能量远高于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甚至超过40倍;相比钢环约束混凝土,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更细,整体性更好,且可以更为显著的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为有效提高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钢环的锥面倾角不宜大于3°,采用正六角形钢环要优于圆形和正四角形钢环。提出的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形式可以用于提高钢管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也可应用于防护门面层或遮弹层等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