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保民  吕宏  任丰乐 《国防》2012,(5):43-44
以优化调整体制编制促进转变.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坚持结构功能统一定律,调整预备役部队组织结构.要遵循“精干、合成、高效”的原则,采取“按信息能力编组、按信息需求联合”的方式,以现行体制编制为基础对预备役部队进行多能化编组,谋求人与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战斗力资源的最佳配置.要按照面向任务、模块编组、按需组合和职能集中、业务合并、高效集成的原则,压缩单业务单系统单要素保障力量,增编电磁频谱管理、信息网络攻防等特种专业等新要素力量,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提高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是保障预备役部队提高“两个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顺应“市场”及“战场”变化,深入研究和探讨预备役部队编组布局的特点和规律,向科学编组要战斗力,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打赢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将以尽快生成战斗力为核心,努力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组织建设。组织落实是搞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按照有利于战时动员使用、有利于平时建设、有利于均衡负担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改进编组方法。要根据人员流动规律,搞好预备役兵员挖潜,努力把分布在各行各业优秀的转业军官、退伍军人、军地通用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入预备役部队,尤其要重视预编一些与军事专业对口的  相似文献   

4.
实施军兵种部队与民兵预备役部队多专业编组联训,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编组联训这一平台,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水平?江西省军区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多军兵种、多专业联合训练,促进防卫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初步解决了作战指挥、编组、行动、保障等基本问题,并就提高训练质量、用好信息资源、提高官兵战斗精神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前不久,上级机关肯定了他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快速动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组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与机动演练,要解决诸多难题,比如,快速动员如何完善动员机制、组织指挥等等。这些年,陕西省军区始终把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围绕快速动员和适应作战任务能力的快速形成,科学筹划、分步实施,完成了所属部队整师、整团实兵实装快速动员集结演练。通过演练,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杨军  吴问其  吴三宝 《国防》2013,(3):38-38
搞好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必须从预备役官兵亦军亦民的实际出发,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和担负任务需要科学筹划安排。一是要从抓好编组入手夯实训练根基。编组是预备役部队建设一切工作的源头,编先于训,编组不落实,训练就无法有效展开。预备役部队训练实行周期制,如果所编兵员基础素质偏低,提高部队战斗力就难以实现。必须牢固确立编组是第一战斗力的理念,深入研究通过编组提高训练层次  相似文献   

7.
山西某预备役坦克团党委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中,注重工作抓落实,并体现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他们按照十七大报告强调的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更新观念、自我加压、自主创新、主动作为,紧紧围绕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结合预备役兵种部队专业特点,从部队现有装备、训练条件出发,积极在破解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短板"、"瓶颈"上求突破,科学确定训练内容和方法,按照"先理论、后模拟、再实装"的步骤,积极开展模拟训练、网上训练和挂钩训练,有效提高了全团专业分队的专业技能和分队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志成 《国防》2012,(2):55-56
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编组质量不高、武器装备不配套,"编、训、管、用"脱节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其"两个能力"的提升。着眼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民兵预备役部队必须从基础抓起,强化"编组出战斗力"的思想,研究探索"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的新路子,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巩固提高"两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永大 《国防》2012,(1):40-42
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普遍存在政治教育难落实、管理工作难经常、编组质量难提高、军事训练难训实、保障资源难整合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新形势下,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战略思想,立足实际、把握关键,发挥优势、改革创新,紧紧扭住关键环节下功夫,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上级对预备役部队“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形成战斗力”的要求,四川预师一团从整组、管理、训练入手狠抓部队战斗力生成。日前,他们成功进行了建制营的快速动员集结、机动演练,增强了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作为寓军于民、亦兵亦民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来说,建设质量高与不高的最终体现在战斗力高不高,意即“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两应”能力高不高。可以说,没有战斗力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就失去建设这支武装力量的意义。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武系统一些单位没有把后备力量的战斗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搞了许多舍本逐末的工作,这是与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格格不入的。当然,也有许多单位围绕战斗力快速生成和巩固提高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不乏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战斗力建设是武装力量建设的核心.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必须突出抓好"编组、训练、管理"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整体结构和编成体制更加优化,编组方法更加科学,教育训练更加落实,保障关系更加顺畅。 我们在肯定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现状距“打赢”的要求还有差距。最突出的问题是职能意识淡化。有的偏重于部署调整和编组,有的还把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工作的主线,抓战备训练力度不  相似文献   

14.
“首战必用,用我必胜”。是预备役部队战士喊出的肺腑之言。战必用,是肯定的。但用必胜,不是用嘴喊,而是靠实力。特别是预备役兵种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少,实装配发不到位,部队各种要件短缺,它的战斗力怎样才能生成?靠什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胜仗?山西某预备役坦克团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军民联合、平战结合——  相似文献   

15.
董智奎  王庆军  李世忠 《国防》2004,(11):50-51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靠军队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具体贯彻和体现。”加强预备役部队预设党支部建设,是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借鉴现役部队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努力探寻富有预备役部队特色、适合预备役部队特点的建设路子,以推动预设党支部逐步走上有序运转、规范建设的轨道,打牢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促进基层建设的全面发展。一、把握特点,积极探寻预设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子预备役部队专业种类多、编组范围广,随着组…  相似文献   

16.
王送军  王嘉庆 《国防》2007,(7):40-41
搞好预备役官兵编组是加强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两个能力"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新阶段,一定要树立"编组出战斗力"的意识,着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切实搞好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官兵编组,为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预备役部队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预备役部队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战斗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预备役部队战斗力与新时期军事斗争的要求及其自身的使命相比,无论在快速动员还是在遂行任务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协调发展,加快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水平,是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东北后备军》2007,(4):30-32
当前,民兵预备役整组工作即将展开,做好编兵整组工作是民兵预备经部队的一项基础工作。“整组出战斗力”是一个朴素而更基本的道理,组织建设是一项普通而又重要的工作。没有组织的落实,民县预备役部队的各项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抓好组织落实,就是抓住了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础。当前的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对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提出了紧迫要求。各级党委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从做好整组工作的每个环节做起。从落实好每个分队的编组做起,从选好每个兵员做起,真正做到组织落实,为战斗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战斗力是军队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握战斗力生成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战斗力建设水平,进而达到有效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目的。必须解决好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在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上与目标任务有差距。有的同志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不正确估计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盲目乐观,放松警惕,认为战争很遥远,存在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有的同志对预备役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兴军之本。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军要履行“打得赢”的历史使命,在突出抓好现役部队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民兵预备役人才,为提高民兵的参战支前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民兵预备役人才摆到突出的战略地位,抓好这一支撑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