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从外省区大量引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团场农业一线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仅农八师一三四团每年来团场承包土地的外来劳务工达三千多人,占全团农业劳力的64%,季节性临时用工高峰时达五千余人。这些劳务工的引进大大缓解和弥补了团场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他们在获取报酬、劳动致富的同时,为团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为团场建设增加了新的后备力量。新时期团场的中心工作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调动职工和外来劳务工的积极性。当  相似文献   

2.
记者日前从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兵团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57.4万人,覆盖率超过98%。兵团从2011年起,将中央财政每年下拨的6.4亿元减负资金为部分团场提供养老保险缴费补助,重点向边境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等条件困难的团场倾斜,以减轻团场和职工缴费压力。今年,中央新增了1.4亿  相似文献   

3.
农六师党委把减轻农工负担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等增收节支措施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点上,以期达到减轻农工负担,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全面推进农牧团场机构改革,大力精简各级管理机构,裁减非生产人员.压缩管理费用支出,减轻农工负担今年,农六师根据各农牧团场的经营规模确定了团场机关的人员编制,团场、分场的管理费用实行核定标准,上限封顶,定额包干,超支不补的控制办法。现全师19个农牧团场机关的整编工作已经完成,机关人数由1999年末的1260人减少到885人,精减375人,预计可压缩管理费用开支3203万元,平均每个农工可减少负担150元。同时对农业连队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合并了部分规模  相似文献   

4.
文鸣 《兵团建设》2005,(10):44-44
农四师七十五团是一个边境团场,总人口3650人,有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等7个少数民族.近年来,该团青年上岗就业人数锐减,在岗职工人数比1980年减少了329人.团场职工整体素质下降,已成为制约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七十五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别了,边境农牧团场;别了,各族职工群众……兵团电视台"走基层·边境团场行"的编辑记者与坚守边境的兵团干部职工作别,依依不舍。4月6日至6月16日,兵团电视台先后派出4批共14人,分成两个报道组,深入兵团10个师、58个边境团场采访,累计行程1.5万多公里,与边境团场的各族职工群众同吃、同住、同巡逻,拿起笔、扛起摄像机、举起话筒,记下边境团场的酸甜苦辣,感受职工群众的喜怒哀愁……  相似文献   

6.
5月3日,八师72名团场连队干部举行了赴辽宁省大连市轮训启动仪式,至此,大连市全面开启八师、石河子市第四轮基层团场、连队干部大规模轮训工作。2013年,大连市计划分8期为八师、石河子市培训基层连队干部591人,加上2012年486名团场基层干部赴辽宁省大连、阜新、铁岭三市轮训工作,仅此项基层干部培训人员就达1077人。三年来,辽宁省为八师、石河子市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7.
兵团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是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团场社会进步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军垦小城镇,对于进一步促进团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团场凝聚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实现农场职工小康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八师一四二团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短短五年中,团场实现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仅用于小镇建设就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团部新安镇是该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人口达2万人。但在五年前还没有一栋象样楼房的贫困团场团部——新安镇,如今文教设施齐全,商业店面兴旺,公共场  相似文献   

8.
农四师72团位于伊犁河谷巩乃斯河畔,地跨新源县、巩留县、尼勒克县。团场现有总人口1.1万人,下辖35个基层单位,耕地面积8万亩,是一个以农为主、工农畜贸并举发展的团场。  相似文献   

9.
在兵团党委提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口号鼓舞下,兵团各农牧团场都以各自独有的优势发展团场经济,为兵团事业再创辉煌。庭院经济是农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庭院经济是加快职工致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当前兵团庭院经济虽然有了基础,在某些团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但发展极不平衡,团场与团场有差距,连队与连队不一样,人与人有好有差,怎样才能达到花开满园,使团场一大批贫困职工脱贫致富,这确实需要各级领导认真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兵团党委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战略决策得到了250多万兵团人的热烈拥护和深切期盼。紧随着兵团党委战略决策指引的方向,本刊一次次将编采目光投向天山南北的农牧团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这是兵团党委提出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杠杆。它关系到农牧团场的经济发展、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连续下滑,迫使农牧团场决策者和农业生产者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农业发展思路,认真探索在农产品价格下滑情况下,团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农四师七十九团地处尼勒克县东部山区,全团现有人口5688人,其中少数民族2029人,职工1715人,民族职工376人;拥有耕地3万亩,天然草场34万亩。团场生产条件差,农产品竞争条件和能力弱。在农产品价格适度时,该团农产品基本可以销售完;当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近两年,价格大幅下滑时,该团的农产品就出现严重滞销,经济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
农十三师黄田农场位于哈密市以东二十公里处,距离哈密飞机场10公里,团场地势平坦,交通十分便利。该场于1958年建场,总面积65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8万亩,生态林2.2万亩,园林3.16万亩。团场总人口10569人,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为3954人,占总人口的38%;在岗职工2202人。2011年,师党委确定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布局"一市、二区、五片区","一市"即以黄田农场为依托拟建红星市中心城区,给团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一四一团建于1958年,现有耕地8.4万亩,总人口11000多人,职工4600多人。80年代中后期,由于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大片土地被迫弃耕。至1988、1989年,一四一团的经济到了难以维持的状态。1988年,一四一团被兵团、农八师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团场,1992年又被兵团、农八师列为扶贫团场。近几年来,一四一团党委狠抓政治思想工作,振奋精神,促经济发展,使团场的经济效益、职工生活及团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6年,一四一团党委被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兵团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团场"、"八五基本脱贫先进单  相似文献   

14.
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一份特殊的答卷——团场体制破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团场是屯垦戍边事业的基础,是兵团建立新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兵团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团场体制机制的基本框架,概括地讲就是“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具体来讲就是以基本经营制度为核心,以土地、人、财、物、决策管理制度相配套,以加强管理和监督为保障,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兵团特点的体制和机制。这是兵团党委第一次较完整地提出农牧团场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团场管理体制和兵团特点的体制机制,必须深刻理解并在农牧团场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贯彻执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6月3日至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带领相关部门一行4人,按照干部作风建设年关于机关干部下基层、知民情、送服务、解难题活动要求,赴农十四师基层团场、连队进行蹲点调研。6月5日至7日,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华士飞重点调研了农十师185团、186团这两个边境团场,深入连队、学校、职工家庭,与干部职工亲切交谈,共商边境团场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
董林忠  程其宝 《兵团建设》2006,(8):I0004-I0004
位于准噶尔盆地北缘、额尔齐斯河南岸二级台地上的农十师一八七团,始建于1965年4月,现有总人口6826人,职工1865人,建制单位25个,占地总面积54.67万亩,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农牧团场。作为农十师团场一级党代会的试点单位,一八七团根据师党委的统一安  相似文献   

17.
走进距乌鲁木齐市50公里、距昌吉市20公里的六师军户农场,欣欣向荣的小城镇气息扑面而来,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的楼房、热闹的农贸市场、即将竣工的文化中心等一一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一路上,在团场土生土长的司机赵师傅几次三番地向我们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团场就是好,这几年越建越好了,职工挣钱的路子也多了起来!"团场建得好,不代表真的好,生活在这里的职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团场工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的基础在团场,团场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兵团各级领导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农四师70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加快团场工业发展,为团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团场增效、职工增收,构建文明和谐团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骆诗强 《兵团建设》2010,(8):F0002-F0002
农三师53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交建商并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团场。该团始建于1969年,现有人口1.89万人,规划面积187万亩,耕地面积13万亩。经过41年的艰苦创业,团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苑     
正兵团启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边境团场人才引进工程针对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边境团场引人才难、留人才难的实际,兵团党委组织部近期启动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据了解,此项人才工程计划从2014年起至2016年,实施范围包括一师、三师、四师、五师、六师、九师、十师、十三师、十四师所属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边境团场,每年从疆内外引进100名、3年引进300名团场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商贸流通、销售、宣传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边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