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构建基于能力的装备应急动员体系是提高装备动员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装备应急动员体系的建设,需要优化装备应急动员组织体制,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专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完善装备应急动员预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立健全装备动员组织机构、拓展装备动员产业基础、搞好装备动员潜力调查、制定装备动员预案与实施装备动员训练、完善装备动员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装备动员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3.
武器装备动员横向体系是从武器装备全系统角度考虑的。按照动员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主要包括主战装备动员体系、保障装备动员体系和电子信息装备动员体系。一、主战装备动员及内容主战装备动员是指为满足战争对主战装备的需求,以获取主战装备为目标,以动员现存装备和紧急生产为主要途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整个武器装备动员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战装备是指在战争中直接用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及破坏其战斗设施的武器装备。根据战场上参战军兵种的不同,将主战装备分为陆战装备、海战装备、空战装备和天战装备。主战装备动员的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4.
俞国安 《国防》2002,(12):39-39
装备动员是把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和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征用或无偿调拨,迅速装备部队,快速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政府行为。装备动员是新形势下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装备动员领导体制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是做好平时装备动员准备,确保战时动员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将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动员成为重要内容,精确动员是主要目标,网络化动员将成为主导方式,快速动员是装备动员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装备动员建设的主要依托。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建设应完善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装备动员体制,充实各动员职能机构,强化对动员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使装备力量建设随时随地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科技动员体系,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装备动员的军民兼容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战争中,装备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就是打装备,是装备体系的对抗。因此,搞好装备建设,建立强大的装备动员能力和完善的装备保障体制,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条件。装备动员是一个新问题,我国过去的动员体制虽然涉及装备动员,但装备动员不突出、不统一。本文就装备动员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军事网格下的装备精确动员模式主要由网状布局的装备动员领导指挥机构、“专家会诊”与“面对面”临机自主相结合的装备动员指挥决策、交互反馈的装备动员信息传递机制、模块化的装备动员资源整合四个部分组成。实现军事网格下装备精确动员的途径,一是化民为军,加快军事网格基础建设;二是把握关键,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三是优化体制,实现装备动员的供需对接。  相似文献   

8.
社会装备资源动员作为装备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现代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模块化是提高社会装备资源动员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装备保障性资源模块化和生产性资源模块化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模式,并从完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和完善社会装备资源动员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协调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民营经济在装备动员相关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将民营经济纳入装备动员的范畴,不仅是扩大装备动员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也是构建寓军于民、军民一体装备动员体制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民营经济参与装备动员知识产权补偿经济依据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产权性质、装备动员的特殊性和民营经济的特点,提出了评估民营经济参与装备动员知识产权补偿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专用装备是指专供某一军种或兵种使用的装备,是相对于通用装备而言的,如海军专用装备、空军专用装备和第二炮兵专用装备等。专用装备是军兵种分工和装备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现代战争战场空间多维化的趋势,专用装备业已成为武器装备的主体力量,因此,专用装备动员也就成为装备动员的核心和焦点,为各国军队研究和关注。一、专用装备动员是装备动员的主体专用装备动员的主体地位是由专用装备的主体地位决定的。装备动员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作战需要,为战争服务。因此,装备动员活动必须以那些对战争进程起到主导作用的武器装备为保障重点,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